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其實生活就像是一張網,把我們圍困在裡面,讓我們受盡了苦難,吃盡了苦頭;這就是生活,說到底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那就是受苦來了,所以沒有什麼好悲傷,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去面對,無論生活多麼糟糕,我們還是要勇敢一些,堅強一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成長,最終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古人對於苦難的理解要更加深刻,特別是北宋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寫過很多極為傷感的詞,尤其是中年孀居的她流落江南,這個時候身邊沒有親人,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後來的丈夫張汝舟接近她,無非是為了得到她手中的古董,這件事情也是令她悲痛欲絕,此後她選擇離開那個薄情寡義之人,依舊過著漂泊的生活。
李清照的一生很悲苦,雖然早年間家境富裕,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自從「靖康之變」後,她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不僅生活陷入了困境,還被無數人算計;她最終只好選擇離開,去到浙江金華,這一時期她傷感,時常回想過往的歲月,為此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這首《武陵春.春晚》,這也是她後期最經典的一首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寫於公元1135年(紹興五年),李清照為了避難來到浙江金華,對於她來說生活的苦難剛剛開始,金兵大舉入侵故鄉被佔領,家國之痛,還有個人的悲傷,那都成為了她痛苦的來源,也讓她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所以這首詞寫得很傷感,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道盡了一生的委屈。誰知道生活會如何艱苦,人生會有那麼多的無奈,整首詞意境悽美,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詞的上片還是由景入情,這樣的一種寫手手法儘管並不新鮮,但是由於寫得生動,充滿了真情實感,也讓整個上片處處流露出了憂愁;風儘管停了,可是樹上的花兒早已被吹落了,只有塵土裡還帶著花香味,太陽已經是日上三竿了,我依舊還是不願意起來梳妝打扮,只想讓自己好好睡一會,什麼也不去了。早已是物是人非,一切再也不復從前,還沒有說話早已是淚流滿面。
詞的下片又是描寫了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不過李清照依舊還是寫得很傷感,正是聽說了別人雙溪的風景很不錯,所以也想去遊玩,乘坐小舟出行。但是我擔憂那雙溪的水承載不了這小舟,更是承載不了我許多的憂愁。最後一句更是直抒胸臆,把當時的心境,還有骨子裡的憂愁,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寫得感人肺腑,也讓這整首詞顯得更為傷感。受盡了苦難,自然也就感受到了更多的悲痛,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能夠打動我們。
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很傷感,在這首《武陵春.春晚》一詞中,她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每一句都很悲情。現實生活中的李清照當時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人生也陷入了困境,這些都成為了他的痛,讓她刻骨銘心,無論是家國之痛,還是生活中的無奈,那都讓她無比的傷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兩句可以說是道盡了人生之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痛,一切都已經結束了,自己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