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競爭日趨激烈,非全日制專業為何持續遇冷?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黎文婕

數據顯示,儘管考研競爭日趨激烈,非全日制專業卻持續遇冷。根據調查結果,超過7成的考生並不願意調劑到非全日制專業,46%的考生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

日前,中國教育在線發布《2019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雖然國家規定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數事業單位的招聘要求為全日制研究生,隨著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統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與關注。」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人數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年招生數量超過80萬人,40年間,招生數量增加了75倍。

2016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只是在學習方式上有所區分,而在招生計劃、招生錄取、質量標準、證書管理等方面並無二致。

2017年,由於將非全日制納入統考,研究生招生數量大幅增加,從59萬人增長至72萬人,博士招生從7.7萬人增長至8.4萬人。

據《報告》,雙一流啟動後,高校發展進入新的競爭階段,多所大學在穩定甚至縮減本科培養規模的同時,均大幅擴張研究生教育。

從一流大學公布的2019年招生計劃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計劃。其中,復旦大學從2017年開始增加招生計劃1800人,達到5500人,其中招生計劃中增加了非全日制學習方式。2018年招生計劃與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招生計劃數又增加700人,達到6300人。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招生計劃從2016年的3900人增加到5000人。2018年招生計劃不變,2019年增加700人,達到5700人。

然而,從調查來看,對於2017年非全日制納入統考,統一標準,近半數考生認為對自己沒有影響,不考慮非全日制。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該政策。雖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專業招生靠調劑來完成,但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考生並不願意調劑到非全日制專業。

在北京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輝看來,非全日制遇冷主要是因為「部分公眾對以往在職研究生的思維定式,在並未充分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內涵的前提下,主觀上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要求懷有疑慮。並且社會對非全日制研究生這一新學位類型的認識往往滯後,與前些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的推廣一樣,社會對其認可尚需時日。 」

《報告》稱,從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數據看,生源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招生單位很多非全日制專業出現缺額的現象,無法完成招生計劃。

北京郵電大學非全日制專業中,大量專業的錄取人數遠遠超過上線人數,說明招生基本上靠調劑來完成。其中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上線4人,錄取108人,電子與通信工程上線3人,錄取82人,軟體工程上線2人,錄取35人。

中山大學部分非全日制專業則沒有招到人,測繪工程招生計劃5人、環境工程招生計劃15人、材料工程招生計劃數10人、金融碩士招生計劃數15人,化學工程招生計劃數10人,但最終錄取均為0人。法律碩士(非法學)、會計碩士招生計劃數和錄取數基本持平。

山東大學非全日制招生同樣存在缺額情況,社會工作計劃招生20人,錄取6人,法律(法學)計劃招生50人,錄取13人,會計計劃招生20人,錄取8人,新聞與傳播計劃招生36人,錄取8人,電氣工程計劃招生35人,錄取11人。

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處副處長王徵告訴界面新聞,」在研究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長期以來邊緣化、培訓化和學術化傾向也深為社會各界所詬病,嚴重製約其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這種傾向和批評的背後,既有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 『認識誤區 』,也說明需要對這種教育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進行深刻反思。 」

「加強非全日制學位的招生宣傳工作勢在必行。」周文輝則建議,一是要形成國家層面、院校層面、社會層面的聯動機制,各自承擔起相應的宣傳責任,儘快普及社會對非全日制概念和內涵認知;二是要在招生考試之前通過招生宣講、政策解讀等方式,建立健全學費、獎助學金、戶籍與檔案、住宿、醫療、就業派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消除考生疑慮,釋放積極信號;三是要推動各級用人單位對非全日制學位的認識和認可,共同為非全日制學生就業創造社會良性氛圍。

相關焦點

  • 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考研報考不可盲目!這4個專業博士也很難就業
    有一些老師預測2021考研報考人數大概會超過400萬,但是當前研究生招生人數僅為10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在考研報考學生中,每4個人就有三個學生會淪為炮灰,可以看到考研競爭有多麼的激烈。雖然考研競爭日趨激烈,但是考研報考也不可盲目。從當前研究生畢業就業情況來看,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一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很難讓人滿意。
  • 調查:半數考生不願報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是考研的首要動機
    調查顯示:就業依舊是考研的首要動機,而很多高校的非全日制招生面臨著生源不足的問題。就業是考研的首要動機調查顯示,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首要動機為提高就業競爭力,佔比為36%;其次是繼續深造,提高學術研究能力,佔比21%;第三是為了獲得學歷、學位證書,佔比17%。
  • 考研中的「死亡211」,競爭激烈,報考要慎重!
    21考研全程資料免費領取,先到先得,加百度雲群!相信在小夥伴們的心目中,都覺得考研難度等級是:985院校>211院校>雙非院校。但是由於近幾年考研人數的增加,競爭越來越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實際的錄取分數線就是陰間的線了:比如蘇大法學院的分數線堪比中國政法,以法律碩士為例,法學和非法學一共招大概150個,3600多人報名(往年大概一兩千)。往年都是南京負責統一閱卷,但這兩年南京方面要求蘇大出老師參與閱卷,因為報考人數實在太太太太多了。
  • 應屆畢業生也可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統一招錄
    由於今年是首次將「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統一組織招錄,研究生招生工作面臨較多新變化。記者3月7日採訪獲悉,因使用同一套試卷,在職人員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難度加大;而高校在複試期間,鼓勵未錄取到「全日制」專業的上線考生向「非全日制」相關專業調劑。
  •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專碩與學碩的區別?考研黨必須明確
    現在正值2020年年初,正值2020年考研複試,部分同學面臨著調劑。與此同時,這一時間也是2021年考研同學開始準備的時間。那麼這時候不管是調劑的同學,還是準備考研的同學們,就會產生了一個問題,總是看到全日制與非全日制,這兩種研究生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當然還有專碩研究生和學碩研究生又是什麼情況呢?
  • 341萬「考研大軍」,他們為何考研?
    今年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首次突破了300萬,341萬的「考研大軍」準備為夢想奮鬥。「考研熱」已成常態,他們為何選擇考研?  (一)報名人數持續飆升,大學生渴望「自我提升」  「一早上下雨,舉著個傘出宿舍,打車也不好打。」
  • 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樣取得雙證,應聘中屢遭拒絕,「歧視」不可取!
    這就勢必會出現一種現象:考研的人會持續遞增,考研的熱度也會變得越來越熱。從而就會出現一個必然的結果——不管試卷的難度係數大小如何,考研的整體難度仍然會增加。畢竟,競爭激烈程度太大!
  •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到底有什麼區別?
    考研的同學在備考階段,或許都會陷入短暫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麼層次的院校,確定「選擇」後,又不知該如何著手準備,甚至有些考研常識也不是那麼清楚。比如:我是選擇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麼聯繫?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又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 考研競爭最為激烈的10大專業,看看有你的嗎?
    本科是財經院校的考生很多都會選擇考會計碩士,尤其是會計專碩,更不用說那些本科就是會計學專業的同學了。 會計專碩如此熱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跨專業考研的門檻較低。
  • 考研 學前教育專業考研院校
    你們這麼可愛一定不會介意吧~哈哈哈(後期有時間也可以整理更新一波裝修攻略供大家參考)今天來嘮一嘮學前教育專業考研。對於一不小心已經踏入學前教育專業並且發現自己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該專業的童鞋們,一條不錯的選擇就是讀研。如果選擇跨專業考研就要做好比別人更努力的心理準備,畢竟你一個非專業的要和本專業的競爭,不佔優勢。
  • 教育部發出新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好消息,確保就業公平
    眾所周知,目前我們國家的研究生主要是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模式。特別是最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在職人員選擇報考研究生,以非全日制方式學習。教育部發出新公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好消息如果了解這方面的同學,應該都知道現在很多擁有非全日制學習方式的人,在就業上用人單位都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歧視」。雖然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同學是擁有著相同的學歷,但是就業上的很多方面也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 2020考研:競爭激烈的7大專業,你後悔了嗎?
    隨著考研人數的不斷增加,每年考研,都有些專業一直搶手,報考人數久居高位,可想而知,競爭力是有多大。  下面整理了一些考研競爭最大的專業,希望給小可愛們做個參考。  一、經濟學  經濟學專業一直以來都處於熱門領域,其中,報名數量最多的是經濟學和金融。
  • 院校分析:2021非全日制雙證研究生-計算機碩士
    院校分析:2021非全日制雙證研究生-計算機碩士在職備考計算機的考生最好把重點放在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上,尤其數據結構更要多花一些時間;作業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的很多知識點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 詳細解讀21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311考研招生專業目錄
    華東師範大學已公布21年教育學考研招生目錄,文都比鄰進行整理並給出20年複試分數線情況,教育學專業課考試科目依然為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內容和擬招生人數也已公布,相比去年整體內容變動不大。;教育學專業的幾個方向報考熱度較高,競爭激烈程度較大。
  • 考研報名浙大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00餘名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考研報名浙大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00餘名」 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了解!又到了考研季,2018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於10日啟動。剛剛入選「雙一流」建設的浙江大學,2018年計劃在約303個學科專業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00餘名(其中學術學位3000餘名,專業學位2500餘名)。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浙大學霸們選擇繼續深造。以電氣工程學院為例,2018年將有3個專業約350名應屆畢業生,其中已經約有100名學生推免,預計有50名學生計劃出國,還有約150名學生選擇考研。
  • 讀非全日制研究生能異地嗎?考生無法辭職,能讀全日制研究生嗎?
    讀非全日制研究生能異地嗎?無法辭職,能讀全日制研究生嗎?如今選擇考研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在職的人也加入了考研大軍的行列。但由於個人原因,那些想提升學歷的在職考生,他們無法辭職讀研,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讀研。讀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大概率要辭職;讀非全日子研究生的話,很多人得異地讀研。
  • 非全日制MBA含金量如何?未來前景怎樣?
    從逐年增長的報考人數我們了解到,每年單獨報考非全專碩的人也逐年增加,其實在考研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非全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小編就從多個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呢?」非全的歷史01非全日制研究生,前身是在職研究生。
  • 報考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這4條分數線告訴你是否能被錄取?
    近幾年考研熱持續升溫,研究生學歷似乎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的標配,與此同時在職人士也感到了深深的壓力,紛紛選擇在職研究生進修以提升自己職場競爭力。剛剛結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你對於分數線的了解有多少?跟隨小編來看一下。
  • 全日制學歷含金量下降?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平等對待,公平嗎?
    通過高考,有些學生步入了大學,這些大學生畢業後我們稱之為這類大學生為全日制的大學學歷。全日制大學學生需要在大學校園內經過3年甚至4年的學習時間,來獲得自己的大學文憑。但是在高考中有些學生並沒有選擇通過繼續參加全日制的模式繼續學習。反而選擇了一些專業類學校獲得非全日制但是同等學歷的學校。
  • 最佳考研時機到來,考研或讀研迎來多個利好消息
    同時也有部分同學已經準備充分,期待著即將到來的考試了,但是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又創新高,競爭仍然非常激烈。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除了考研同學自身需要倍加努力之外,教育部門近期就研究生招生以及研究生培養宣布了多項「好消息」,可謂是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