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長城》第三十七篇:金山嶺上的迷魂陣

2020-10-10 文化冀憶

金山嶺長城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那你知道金山嶺長城名字的由來嗎?那些絕美的長城風景照片是在哪一段拍出來的?

春日裡的大金山樓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到了金山嶺長城,遊客們就會聽到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如果沒有登上大、小金山樓,就不算到過金山嶺長城。為什麼這麼說?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市場部的譚笑解釋說,金山嶺長城名字的由來就和這兩座敵樓有關。

譚笑:金山嶺長城在最初發現的時候,專家們一看這麼漂亮,就特別喜歡,都管它叫做「第二八達嶺」。等到真正要開發的時候,大家討論得給它起個名字,於是就用了大、小金山樓的「金山」二字,這段長城從此有了自己的名字——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曙光 郭中興 攝

不誇張地說,在沒有「網紅」這個概念之前,大金山樓和小金山樓就早已經是「網紅」打卡地了。尤其是晨起時,就會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守候在這裡。小金山樓是金山嶺長城中部的制高點,是拍日出的絕佳點。選好角度的話,就能看到太陽從垛口的方向直接升起來,非常漂亮。金山嶺長城的許多精美照片都是從小金山樓拍攝的。

太陽升起時的金山嶺長城全景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當東方泛白,太陽慢慢地升起,天與地一層層被點亮,燦爛的晨光噴薄而出,照在遠處的山巒和長城上,明晃晃的,金山嶺長城就像披上了一層黃金戰甲,片片金黃,朵朵金光。

金山嶺的晨霞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林強 供圖

大、小金山樓這個絕佳的觀景點位在小學美術老師於凱心裡已經「種草」很久了。和其他拍客不同,他選擇的「拔草」方式是畫畫。今年45歲的他趁著暑假的時間,專程從遼寧趕來金山嶺。景區一開門,他就第一個爬上了小金山樓,舉起畫筆,在畫板上勾勒起來。在於凱眼裡,金山嶺長城氣勢恢弘,鬼斧神工,將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的力量完美融合在了一起。之所以選擇小金山樓這個位置,是因為早晨他在這裡可以畫朝陽,傍晚可以畫夕陽,一天就能創作出兩幅畫作來。

小學美術老師於凱專程從遼寧趕到小金山樓上寫生 屈冠華 攝

大、小金山樓相距五六十米,形狀相似,是兩座姊妹敵樓。它們名字的由來既和陽光下的山體、城牆泛著金黃色有關,又和主持修建敵樓的明朝將領戚繼光有著很深的淵源。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之後,把自己在南方抗倭時訓練的三千浙江兵調到金山嶺長城。相傳,這些遠離故土的南方士兵就以家鄉的大、小金山來命名長城上的敵樓,寄託對家鄉的思念,這就是「大金山樓」和「小金山樓」

小金山樓 屈冠華 攝

大金山樓內部結構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這些南方將士以他們特有的細膩,把金山嶺長城修繕成構築堅固、攻守兼備的牢固防線。小金山樓的「迷魂陣」就是他們的傑作。

去往小金山樓的路 屈冠華 攝

攀爬小金山樓的路呈拐角形,還有層層障牆的掩映,顯得有些神秘。要想走進小金山樓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座敵樓的入口修得十分隱秘。別的敵樓都是可以沿著長城馬道直接進入樓體,而順著馬道來到小金山樓的樓前,卻突然發現撞牆了,並沒有樓門可以進入。

小金山樓設計的「迷魂陣」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幾經尋覓,才發現內側的城牆下邊,有一個1 米多高的小券門,這裡隱藏著一條直通崖頂的石階梯。原來,小金山樓在側面牆體修了一個樓道以進入樓體,這樣的設計在整個萬裡長城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設想,當年如果有敵兵來犯,找入口就夠他們暈頭轉向的了,即便找到樓門,迎接敵人的也是來自頭頂上的射殺,這樣的「迷魂陣」簡直可以用撲朔迷離來形容。

小金山樓修側牆樓道進入樓體,此設計在整個長城中也是絕無僅有屈冠華 攝

最近,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專家譚樹義在大金山樓的入口處,看到左側牆體上有兩列繁體字,由紅色硃砂所書,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有些字已經看不清楚,但「山東右營督司」、「秋防修敵臺一座」等字樣還是可以辨認出來。

大金山樓入口處左側牆體有兩列紅色硃砂字 屈冠華 攝

看到這些歷史印記,譚樹義不禁就產生了疑問,難道大、小金山樓不是浙江兵修建的嗎?於是,譚樹義開啟了查證之旅。據史料記載,最初在擴建金山嶺長城時,戚繼光設計出了空心敵樓的建造方案。就在此時,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率領山東左營來到金山嶺長城附近駐守,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建成了7座空心敵樓。如今,又有大金山樓牆體上的硃砂記錄佐證,譚樹義由此推測,大金山樓可能不是浙江兵修建的,而是戚繼美帶山東兵所修。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浙江兵、山東兵合二為一,兩支部隊共同修建了大小金山樓。

大金山樓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如今,大、小金山樓的諸多故事還在流傳,人們對大、小金山樓歷史的研究也從未停止。站在大、小金山樓上,金山嶺長城昂首翹尾的巨龍之姿、氣吞山河的壯美之勢便一覽無餘。在傾心感受古長城的壯美的同時,大、小金山樓如同泛著記憶微瀾的溪流,讓每一個親近它的遊客,都能隨著那翻開的層層書頁,感受到飄逝的歲月和歷史長河的浩渺煙波。

雨後小金山樓 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 供圖

相關焦點

  • 雲遊河北 平安過年|行走長城——承德篇
    請您傾聽——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省廣播電視臺綜合頻率聯合策劃推出百集大型系列報導——《行走長城》千百年來,巍峨雄偉的萬裡長城,見證了多少大漠邊關的風霜雨雪,也流傳著多少金戈鐵馬的英雄故事。承德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與北京市密雲區相鄰,距北京市區130公裡,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 《行走長城》第三十五篇:長城上的長城,啥意思?
    堪稱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傑作,而將軍樓則是金山嶺長城上最有代表性的敵樓。從金山嶺長城的正門磚垛口向東行至沙嶺口一段,是遊人遊覽金山嶺長城的最佳路線,而將軍樓正處於這段長城的制高點上。在沒有遠程火炮的冷兵器時代,位於高處的將軍樓,無疑是指揮所的絕佳位置。所以在將軍樓周圍出現了烽燧、支牆、攔馬牆、障牆和月牆等多重防禦設施,可謂是壁壘森嚴。
  • 《行走長城》第三十三篇:高科技這樣保護長城
    究其原因,對金山嶺長城的全方位保護功不可沒。在金山嶺長城東段的後川口,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文研站站長賈海麟指著關口前的一塊保護標誌碑告訴記者,這塊碑樹立的時間比金山嶺長城正式開放的時間早了整整30年。騾馬背上馱著一塊塊青磚,目的地是高高在上的金山嶺長城。隨著遊客增多,金山嶺長城東段由於踩踏引起的損毀日益嚴重,一次大規模的維修行動剛剛開始。
  • 鷓鴣天-金山嶺長城
    萬裡長城亙臥龍,金山嶺秀冠稱雄。​敵樓稠密迎霜月,牆垛堅高接雨虹。​思鼓角,憶雕弓。十方屏障將穹上,六百滄桑入畫中。註: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 秋遊長城金山嶺
    處處有長城,但還屬北京附近的最為人所熟知,脫口而出者有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箭扣、金山嶺等等。而金山嶺長城位於京承高速旁,易達且人少,正合吾意。遊金山嶺,最好下午到達,傍晚登城賞落日,凌晨再臨觀日出。如有攝影愛好,正合「早向東,晚向西」之意。此次,下午雖趕到地點,無奈天陰無落日,也就登城看看,草草收場。
  • 鳥瞰的長城杏花節 春天從金山嶺開啟
    盼望著,盼望著,因緣際會在這個春天,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攝影家天堂:金山嶺長城。據說,沒有拍過金山嶺,不算領略過萬裡長城的絕美。金山嶺長城位於灤平縣,距離北京不是很遠,這裡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自主持修建的一段長城,也是當年駐守的地方。這段長城依附重重山巒而建,逶迤曲折,是明代長城中景色最為秀美雄壯的一段。金山嶺長城段約有12-13公裡,其中有7公裡因為沒有人工重建修復,基本保持了較好的自然原貌,真正的純粹天然的野長城!
  • 《行走長城》第三十八篇:黑姑—守長城士兵心中的女神
    遠眺黑姑樓及周邊山巒 屈冠華 攝金山嶺長城上大部分敵樓都是兩層結構,敵樓的東西兩側設置兩個樓門;而黑姑樓分上、中、下三層,敵樓的東、西兩面雖然各設了一個樓門與城牆相通,但西面的樓門卻設在了地下,叫地門。
  • 《行走長城》第四十篇:萬裡長城唯一的麒麟影壁
    在金山嶺長城上,障牆、擋馬牆、文字磚牆和麒麟影壁被稱為「金山四絕」。,為金山嶺長城增添了幾分活力。不少長城專家表示,麒麟影壁出現在金山嶺長城上,也充分表現了戍守長城的官兵祈盼和平、吉祥,憧憬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 冬日裡最浪漫的事,莫過於來金山嶺長城邂逅一場藍天白雲!
    你在城市的霧霾裡自強不吸,我在金山嶺長城的天然氧吧裡縱情呼吸;你在霧霾瀰漫的城市裡加班苦幹,我在金山嶺長城的藍天白雲下尋找一場浪漫 ……在這個同樣的冬日裡尋找不一樣的浪漫,唯有金山嶺長城!但是在金山嶺長城,冬天沒有想像中那般寒風凜冽,沒有如織的遊客,重點是遠離PM2.5和霧霾的困擾,剩下的是藍天、白雲、陽光、長城……寂靜卻不失溫暖
  • 你不知道的長城故事:解密金山嶺
    萬裡長城,金山獨秀,如今的金山嶺長城名揚四海,被譽為「最美長城」,但誰能想到,曾經的金山嶺曾作為一段「無名長城」靜臥燕山中,無人問津,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 央視演繹《最美的鄉村》金山嶺詮釋長城精神
    央視熱劇《最美的鄉村》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以單元劇的形式講述鎮黨委副書記唐天石、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女主播辛蘭、返鄉創業大學生田永青,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積極扶貧的故事。該劇播出後引發強烈反響。
  • 金山嶺長城:東方巨龍,賞秋聖地
    金山嶺長城,西起歷史上著名的關口古北口,東至高聳入雲的望京樓,全長10.5公裡。設有障牆、垛牆、戰臺、炮臺、瞭望臺、雷石孔、射孔、擋馬牆、支牆、圍戰牆等,層層設防,可謂固若金湯。金山嶺長城,就是其中的一段。它氣勢雄偉,敵樓密集,建造藝術精美,堪稱為我國萬裡長城的精粹。城牆上有數以萬計的帶文字的城磚。文字磚上記載著燒制城磚的年代和部隊番號,如「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五年寧夏營造」、「萬曆六年振虜騎兵營造」、「萬曆七年德州營造」等字樣。也有少量萬曆十二年、萬曆二十二年的文字磚。
  • 抗倭英雄戚繼光建造了中國最美的金山嶺長城
    1/金山嶺長城是非常適合攝影的地方 中國的萬裡長城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城牆,長達萬裡;它是世界上建築史最長的建築,長達兩千年。具體到每一段長城又有自己的之最:比如長城的最東端是虎山長城,最西端是嘉峪關長城。
  • 金山嶺長城是怎樣被世人「發現」的?
    金山嶺長城作為一段"無名長城",曾靜臥燕山中,過了一年又一年。清朝覆亡,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山外的世界天翻地覆,偶爾有戰火波及到這裡,但畢竟因處於深山僻嶺,所以未再受到大的破壞。當共和國的陽光灑向這裡的時候,長城雖風剝雨蝕,但基本保持了原始風貌。 它旁邊的古北口長城經戰火摧殘和人為破壞,已是斷壁殘垣,面目全非。它遠處的"兄弟"——八達嶺長城、山海關長城,則早已名聲大噪,數人蜂擁。而它"隱居"在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鎮的山中,無聲無語,世人似乎已忘記了它的存在。
  • 《行走長城》第三十四篇:這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它是金山嶺長城的9個關隘之一,也是整段長城的主要門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沿著金山嶺長城景區平坦的山路迤邐而上,只見一座敵樓映入眼帘,一座關城,雄踞要衝,這就是金山嶺長城景區主入口——磚垛口。在金山嶺長城上,後川口、桃春口等其他關口也都有通關的作用,但磚垛口因其地勢低緩、交通便利,最受百姓喜歡。趙志厚:古代民間百姓出關入關,走親訪友,商業流通都要經過此關。
  • 被大自然施了魔法的金山嶺長城,原來這麼美!
    在炎黃子孫的心中,長城的分量已經不需要過多贅述。橫貫東西,劃分南北,遊牧與農耕兩種文明在這裡碰撞、融合,最終成就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但論中國最美的長城,那就是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之稱的金山嶺長城。泥土、石頭塑造了形態各異的長牆,無數個零散而普通的個體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整體,這大概就是我們說的「眾志成城」。金山嶺長城山勢連綿,海拔700米,起伏錯落,視野開闊。長城依山憑險,起伏跌宕於山水之間。曼妙的金山嶺長城身姿綽約,美麗動人。
  • 金山嶺長城萬畝杏花綻放,內外芬芳,柯受良曾在這裡飛躍長城
    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部落或諸侯國的入侵,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家紛紛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萬裡長城雖然是一個整體,但由於山勢與地域轄區等原因被分為無數個小段,各段長城都有各自的特點,要說中國最美的長城,我覺得當屬金山嶺長城了。
  • 民間藝術登上金山嶺 長城新日照亮國家非遺
    【點睛】喜迎正月十五鬧元宵,中國非遺百年評劇登上世界文化遺產金山嶺長城。在中國普通話之鄉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山嶺長城腳下傳承百年的山村農民評劇團的30多名農民演員,穿著嶄新靚麗的戲裝,帶著脫貧致富的喜悅,懷著鄉村振興的夢想,登上金山嶺長城,把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戲曲文化,搬上世界上最古老最奢華的舞臺。「中國普通話之鄉」承德市灤平縣早在清代就有早期評劇(對口蓮花落)社團的演出活動,評劇社團至今在民間傳承不絕。
  • 金山嶺迎來今冬首場降雪 銀裝素裹的長城巨龍
    【點睛】在白雪覆蓋下,晚秋的山巒景色使整個景區變得銀裝素裹,壯觀的長城在崇山峻岭之巔如巨龍飛舞,仿佛一幅雪墨丹青,讓人們流連忘返。 伴隨近日持續降溫,11月19日,河北承德金山嶺長城景區迎來今冬首場降雪。降雪積雪達到3CM以上,在白雪覆蓋下,晚秋的山巒景色使整個景區變得銀裝素裹,壯觀的長城在崇山峻岭之巔如巨龍飛舞,仿佛一幅雪墨丹青,讓人們流連忘返。
  • 金山嶺長城亮相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
    金山嶺長城 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金山嶺長城四季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