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2020-12-04 北方狼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古時孩童啟蒙讀物《三字經》開篇第一句。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句子。

這句話出著儒家亞聖孟子的人性本善論。而中國古代又一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荀子卻是說:人性本惡。

到底是人性是善還是惡,從古至今一直有人爭論,可到今天也沒有確切的結論,沒有爭出高下。

小編本不是學哲學的,也不研究歷史的,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小編對兩句話的認識也越加深刻。

先說人之初,性本善。

學校老師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本性是善良的。

可人天生就是善良的嗎?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來到這個世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活著,這是隱藏在身體裡的本能。不管是什麼生物,在還不會思考,沒有意識的時候,全都是生存的本能驅使著生命進行活動。

沒有意識不會思考又怎麼分善惡,又怎麼分好壞?

當然人不會永遠停留在無意識階段,人開始長大也就意味著有了意識,逐漸會思考,可不管人變成什麼樣,目的都是活下去,活的好。

為了活下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選擇,有人用自己智慧掙錢,有人出力掙錢,不管什麼選擇都是為了活下去。

所以小編看來,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應該是:人在來到這個世界上,性格不是善良而是善變。這裡的善是善變的善,不是善良的善。正是因為善變,才會有後面兩句:性相近,習相遠。

人性善變不是好也不是壞,人不可能是天生的壞人和好人。

可不管是什麼生物,都是自私的,做事的目的都是為了生存下去。在生存面前,善惡都是狗屁,活下去是生物骨子裡靈魂中的本能。

生存是生物的本能,也是人類的本能。所以說人的本性不是壞,也不是好。沒有人天生是壞蛋,是犯罪份子,是好人,是聖人,只不過為了選擇的生存方式不一樣才造就了好壞。

可不管是什麼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懶惰的一面,貪婪的一面。

所以人學壞,從來不用人教,而學好,卻需要家長老師甚至社會一起的努力。

所以人性本惡的解釋應該是:人的本性是自私,懶惰,貪婪,而不是邪惡。

從古至今,不管是聖人也好,罪人也罷,性格中有自私,貪婪,懶惰的一面,是生存的本能衍生出來的,根本就去除不掉。

好人和壞人都是後天養成的,在後天長成的過程中,能控制心中的惡就成了好人,無法控制心中的惡就成了壞人。

人之初,性本善跟人性本惡並不是衝突,而且說的都是人性,講的是生物的本質。

相關焦點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今天我們討論一下這個話題,人之初,到底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是因為環境和經歷的事情,讓惡變成了善,其實也覺得有點道理的。我的觀點是,人的出生其實都是一張白紙,來到這個奇妙的世界,然後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而形成了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俗稱三觀。善和惡都是後天形成的。沒人天生是惡人,他肯定是經歷了什麼才會使他變惡的。所以還是和環境有很大關係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造就人。
  • 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什麼的呢
    大家好我是王灻準,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呢,還是人之初性本惡《三字經》作者王應麟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作為一本傳統的啟蒙教材,主要是想給我們表達的中國的「仁,義,誠,敬,孝。」小時候雖然不是很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依然能背得很流利。接觸到的人性的醜陋越多,就越開始懷疑,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把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在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即人類最原始的思想,如飢餓,口渴等原始的欲望。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信人之初性本無。
    人之初性的善惡之爭是儒家思想內部學派的認知問題。孟子說人性本善,他學生荀子說人性本惡。但道家思想跟本無此之爭,道家思想說人之初性本無,無善惡之分。人剛生下來,如果不吃東西,那就會死掉人在小的時候,如果不學習,就會變得很愚笨 ,指人的知識的獲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過後天的學習使人的認識不斷得到擴充。知識的擴充過程與飲食滋養身體的過程在道理上是一致的,都是來自於後天的,吃健康的東西身體就會好,吸收正能量的知識人性就會變善。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昨天小編跟朋友們聊天,聊起這個話題,人性之初到底是善是惡,今天查閱了一下資料,有以下這麼幾個觀點他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性本惡荀子,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 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
    我們都知道「人性是複雜的」,可《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那麼人的本性真的是善嗎?這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性善論。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但是對於孟子的文章描述,他認為人性還是本善的。再說《三字經》是啟蒙讀物,它也適合「人之初,性本善」來教孩童。若一上來就教孩子「人之初,性本惡」,恐怕不太好吧。2、性惡論。孟子是認為 「人性本善」的,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則與他看法相反。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作者 | 書友kw泰山玉書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我們從小就背的三字經,可是每個人都是性本善嗎?這需要看你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如果你身邊都是善良、純真的人,擁有美好的事物、環境,那麼你是善良的,如果你的身邊都是粗鄙之人、處處勾心鬥角,那你就很難成為善良的,就像下面我要說的故事一樣: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最近最火的一部電視劇應該是《隱秘的角落》,這部電視劇算是很成功的,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人性的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會有人壞成那樣呢?是自己不學好?教育的缺失?父母的失職?「人之初,性本善」,這句三字經,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念了。
  • 電影《湄公河行動》: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但造物主創造世界,本是為了善與美。看完《湄公河行動》,我想很多人的感受是:「哇塞,中國警察這麼厲害啊」,「彭于晏怎麼那麼帥,太帥了吧」。我想對於彭于晏的帥,只要是沒有審美偏差的Boy和Girl,都不會有任何的質疑,那麼,我們就把重點放到「中國警察到底有多厲害上去吧」。
  • 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兩千年多來,似乎還沒有形成定論。今日加以思考和辨析,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哲學問題。和很多人一樣,我是傾向於相信「性本善」的,但是對有人舉出的「性本惡」的實例又一時難以辯駁,不得不「暫時」存疑。
  • 千年之爭: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這個問題爭論了幾千年了!性本善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性本惡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說: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論據:人天生都有自私的本能,一個小孩手裡拿著吃的,如果你去搶,他肯定不會給你。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抑或性無善無不善?「人性二元論」來解釋
    編者按: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張,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之初性本惡是荀子的主張,荀子雖然自稱為儒家,可是他的徒弟韓非子和李斯卻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人之初性無善無不善是告子的主張,告子這個人沒留下什麼作品,我們只能從孟子的作品中窺到一斑,可是這個人要比孟子高明得多,為什麼高明呢?
  • 人之初,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惡」,那是什麼?
    《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幾乎是婦孺皆知,人人都會背誦。但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大家也是爭論不休。亞聖孟子提出了性善論,他認為人性本善;人性的向善,就像水往低下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於是《孟子·告子上》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人,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這句話凸顯了教育的作用,忽視了人天性中的諸多因素。其實,只要人有天分,必有天性。那麼,在人的天性中,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我們從事小學教學,按學校教育金字塔的排列,我們已經夠基礎的了吧!可以說是「教兒嬰孩」吧!可是,一批批「嬰孩」離開家來到學校,經過一年又一年的教育,我們發現,其實教育是很蒼白的。
  • 「人之初,性本善」與「人之初,性本惡」
    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觀點。孟子認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為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等四種善端,這四種善端擴而充之的話,就變成仁義禮智四種道德,人就可以為善了。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系統提出性善論的思想家,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影響深遠。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爭議性話題探討
    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本來是我們幾個師兄弟在探討這個三字經啊,但突然我的導師問了我們一句話,說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說你們幾個思考過沒有啊,說人這個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實際上,後來我們幾個呢?在那看到的時候就發現了,實際早在2500年前啊,我們國家的先賢們就有提出啊,認為人性是善的,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就是三字經啊,他說的最早當然後來也有很多的人在論證說人事啊,人生下來是善的,但後來呢,唉,也有我國的一些市民就說,1000年前啊,就是聖經誕生了,那麼聖經裡面說人是惡的,那麼到底人性是善還是惡?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開宗明義:人之初,性本惡。先提兩個問題:1、有兩個人分兩個蘋果,你是想拿大的還是小的?2、單位組織抽獎活動,你是想自己中獎,還是把機會讓給別人?如果你覺得這無關善惡,好,換個方式提問。假如你跟朋友在森林裡行走,突然出現一隻老虎,你是留下來餵老虎讓朋友活命,還是儘可能超過朋友讓自己活下來?如果你覺得這還無關善惡,再換個方式提問。假設你跟朋友在海上被一群調皮的海盜抓獲了,搶了你們的錢物還拿你們開心,對你說:「你們兩個只能活一個,要麼你跳海餵鯊魚,要麼把你朋友推下海去。」你會怎麼做?
  •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孟子荀子,誰是誰非?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孟子荀子,誰是誰非?我們知道,「儒家學派」是「諸子百家」中的著名學派,甚至可稱得上是「第一學派」,而在「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中,除了「至聖」孔子,名氣最大的,無疑就要數孟子和荀子了。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三字經》讀了好些年,能記住的也就這一句……但顯然這句話是很有爭議的。早在百家爭鳴階段,就有性善論、性惡論、無善無惡論三種調調。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告子關於告子的長篇大論可以參考《孟子·告子》,這倆哥們針對善惡問題有過深入探討,非常精彩,這裡僅摘錄隻言片語供夥伴們欣賞: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 古人一直思考人性,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
    一個人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和自我道德修養。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你讓他從小吃齋念佛,他長大了絕對不會是一個惡人,但你鼓勵他從小就坑蒙拐騙偷,長大了不是小偷就是地痞流氓。說到底 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一開始的時候,覺得人之初,性本善。有過一段時間的負能量過載,感覺人之初,性本惡。後來聽說,人之初,如白紙,善惡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