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一般來說,善作詞者大都善於詩,而善於詩者卻不一定能將詞寫好。也有個說法便是,學詞必先學詩。
而有一個人卻偏偏例外,此人便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詩作很少,而大都算不上佳作。但辛棄疾卻是宋詞之宗,與蘇軾一起成為豪放派詞作的兩大宗師。
辛棄疾不僅作詞天下無雙,其軍事才華更是,古今少見。他有著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美譽。
但是,雖然辛棄疾寫的多是豪邁之作,內容基本都是關乎國家興亡的,但他寫起傳統的婉約風格的詞,也很出色,情感以女子的口吻,能夠寫出婉約,用詞很是細膩。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風格柔美,詞中的主人公並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位女子。內容主要寫了女子對晴朗的思念之情,不過背後也表達了他本人的政治理想沒能完成的悲痛。
因為這首詞,1181年的冬天,辛棄疾也遭遇了彈劾,來到湖邊居住,從寫法來看,這是一首工於發端的作品,並且開頭的一句成為了千古名句,那麼他是如何準確清楚的表達這樣的感情的呢?下面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
開頭一句,描寫的夕陽之下鴨子們歸巢,勾起相思的愁緒,路上的柳樹也長出了新的葉子,顯得非常溫柔。這兩句都是女主人公在送人回來的時候看到的,不同的是,前一句看到的是蕭條的冬景,而後一句又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春景,一衰一樂,但情感要表達的只有離別。只不過這兩句一個是正面描寫,一個是側面描寫。柳樹的新芽溫柔,只不過是女子想到自己跟情郎在一起時候的歡樂,但現實是很殘酷的。辛棄疾開篇通過兩種景象、感受,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情感,非常獨到,可以說是千古名句。
緊接著第二句,直接抒發了主人公的思鄉之情。如果不是眼下遭遇了離別的折磨,肯定不會相信這世間真的有人會因為思鄉而白頭。雖然有些誇張,但用來形容思鄉之苦,內心煎熬是很準確的,也很感染人。於是引出了下一句的肝腸寸斷,淚流不止。由此可見,就算意中人已走遠,但是因為相似的原因,還是要走到小紅樓上去眺望。顯然,這是通過內心想法體現出的所作所為。最後兩句,也是對於女子因為內心的想法不由自主做出的行為。就算是知道前方有無數座山,已經擋住了眺望的視線,但還是想要在欄杆上依靠著,不肯放棄。
這位女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和所作所為,肯定很多人也都體會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肯定會經常出現依靠在欄杆上等人的做法,只不過是非常深情,一直不甘心罷了。另外,眺望的視線被山遮擋,也能夠體現出辛棄疾自己認為內心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傷。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首詞確實是真情真景的千古名詞。很直接明了的表達了女子內心對情郎的思念,以及送走情郎後一直在小紅樓上眺望,久久不肯離去的行為,這在現在一些女子的身上也能夠體現出,果然是千古名句,到現在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