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郵票地圖。 重慶地理地圖書店供圖 華龍網發(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華龍網11月19日20時20分訊(記者 周夢瑩 實習生 邵曉潔)四四方方一枚小小的郵票,卻可以跨越萬水千山讓地方特色被更多人了解。今(19)日,重慶地理地圖書店發布了《重慶郵票地圖》,哪些重慶美景經常「出鏡」?與重慶相關面值最大的郵票到底「花落誰家」?這些將在地圖裡被一一揭秘。有意思的是,今年剛通車不久的東水門長江大橋也登上了郵票。
橋梁摘取「出鏡最多題材獎」東水門大橋新晉入圍
據地圖編制方有關負責人介紹,建國以來,郵電部和國家郵政局先後發行了反映重慶題材的郵票以及藝術家在重慶創作作品的郵票26套53枚,小型張3枚,內容涵蓋人物(英雄群體)、建設、文物古蹟、工藝美術、國畫、風景名勝、體育盛事等。其中,橋梁成為出現次數最多的題材。
據介紹,目前重慶的「橋」一共在我國郵票上出現過6次,包括成渝鐵路的煤窯橋、渝黔鐵路的白沙沱長江鐵路大橋、豐都三建鄉的九溪溝大橋、萬縣長江公路大橋以及連接渝中半島兩江四岸的數座大橋。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9月剛發行的2014-20《長江》郵票(全套9枚)第2枚《山水重慶》中,最新通車的東水門大橋也出現在了票面上。
「三峽」成展現次數最多的區域
三峽是重慶最亮眼的名片之一,同時也成為郵票的「常客」。1994年11月4日郵電部發行了1994-18《長江三峽》郵票全套6枚,同時發行小型張《長江三峽》1枚。其中6-1《白帝城》、6-2《瞿塘峽》、6-3《巫峽》、6-4《神女峰》四景均在重慶境內,小型張《長江三峽》主景也在重慶境內。這套郵票主要從自然景觀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三峽。
之後在2007年10月13日,國家郵政局又發行2007-28《長江三峽庫區古蹟》郵票全套4枚,其中前3枚表現重慶境內的庫區古蹟,分別是忠縣《石寶寨》、巫山《大昌古鎮》、雲陽《張飛廟》。這套郵票主要從歷史人文角度向世界宣傳三峽。
此外,今年9月13日發行的2014-20《長江》郵票(全套9枚),其中第3枚《三峽奇觀》也主要展示了重慶境內部分三峽的雄奇。
作品出現最多的藝術家——徐悲鴻
據地圖編制方介紹,1978年5月5日,郵電部發行T.28《奔馬》郵票,全套10枚,另有小型張1枚。其中6枚郵票以及小型張《群奔馬》,7幅以「馬」為主題的國畫作品,均系著名畫家徐悲鴻(1895-1953)上世紀40年代在重慶盤溪國立藝專完成的作品。
除了徐悲鴻,著名畫家傅抱石和李可染抗戰時在重慶的創作也曾登上郵票,分別是傅抱石的《洗手圖》、《大滌草堂圖》、《擘阮圖》和李可染的《松下觀瀑圖》、《放鶴亭》。
「養雞女」最貴
說到郵票就不得不提面值,你知道與重慶相關面值最大的郵票是那一張嗎?據地圖編制方負責人介紹,1988年10月20日郵電部發行的普24《中國石窟藝術》全套4枚中的第4枚《養雞女》,其採用了大足寶頂山石刻的「養雞女」題材,票面面值達到了20元,遠高於其他重慶題材郵票,可稱面值最大。
有趣的是,建國後發行的與重慶題材相關的第一張郵票,是《偉大的祖國——建設(第二組)》全套4枚中的第2枚《成渝鐵路》,其票面面值為800元。
「但這個800元是人民幣舊幣。」該負責人解釋說,1955年3月1日我國實行由第一套改換為第二套幣的幣改後,按「舊幣1萬元折合新幣1元」的折算率,800元舊幣面值折算新幣約為8分,因此這張郵票尚不算真正的面值最大。
(報料方式:網友可下載「看重慶」客戶端進入「phone享」版塊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