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評者年齡不得超過45周歲,中國史上最「年輕」的文學獎誕生
魯彥周文學獎昨啟動
我省終於有了一個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昨天上午,首屆魯彥周文學獎在合肥啟動,同時開始作品徵評活動。
是我省首個以人名命名的文學獎
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獎,在國內並不鮮見。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趙樹理文學獎、蕭紅文學獎等。魯彥周文學獎的設立,填補了我省在此處的空白。
魯彥周先生是安徽文壇的旗幟性人物,一生對文學事業忠貞不渝。同時,他傾注極大的心力,關心扶持青年作者的成長,在文藝界享有崇高聲譽。魯彥周先生辭世後,為總結他的文學成就,繼承寶貴文學遺產,文學界有識之士動議成立魯彥周研究會,並著手籌備設立魯彥周文學獎。昨日,在安徽省作協、《清明》雜誌社、安徽省魯彥周研究會共同主辦下,這一獎項終在肥宣布啟動。
目前只設小說、影視文學兩個門類
首屆「銀聯杯」魯彥周文學獎(以下簡稱魯獎),以「繁榮文學創作、振興文藝皖軍、力推新人新作」為宗旨,目前已面向社會全面展開作品徵評。
首屆魯獎只設兩類作品樣式:一是小說;二是影視文學。共將評出10個獎項,其中長篇小說獎2名、中篇小說獎4名、電影劇本獎2名、電視劇劇本獎2名。
參加評獎的條件是:45周歲以下的安徽籍、或在安徽工作、居住的青年作者;非安徽籍或不在安徽居住、工作的作者,但作品由安徽報刊出版社和影視製作單位發表、出版和製作拍攝的,亦可參加評選。詳情可以登錄安徽省文聯網站查詢。
魯獎兩年評選一次,首屆評選將經過作品徵集、初評和終評等環節,預計10月揭曉。
解讀魯獎兩大限制
◇年齡限制:45歲的門檻,國內罕見
◇解讀:為扶植新人
◇地域限制:作者或作品必須與安徽有關
◇解讀:今後會逐漸放開
昨天,主辦方也回應了媒體提出的一些疑問。
45周歲的年齡限制,將是魯獎的一大門檻。在國內,文學獎項的評選對作者通常沒有太多年齡限制。只有馮牧文學獎出於提攜新人的需要,將軍旅文學創作獎的作者年齡限制在五十周歲以內。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對參評作者都沒有年齡限制。
安徽省文聯主席季宇告訴記者,之所以把魯獎參評對象的年齡限制在45周歲以內,是因為魯老生前就關心扶持青年作者的成長。青年代表未來,魯獎的初衷就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扶植新人。年齡將是一個嚴格的門檻。
此外,參評作者必須是「皖籍、或在皖工作;至少也需由安徽報刊出版社和影視製作單位發表作品」,讓記者產生魯獎是否太看重地域性的疑問。
省作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許輝回應了這個問題。他表示,魯獎絕不是個封閉性的獎項,它是開放而兼收並蓄的。首屆魯獎之所以對作者的地域性做出限制,是因為一個獎項初立,有個熱身的過程。今後,魯獎必然是個開放性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