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有何講究?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古人經驗之談

2020-12-08 佳佳樂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是人們上墳時悲傷的心情。在過去上墳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們也總結了相關的俗語,比如「前三後四」,意思是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是祭祀的好時候。

直到現在,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傳統,清明這一天是不上墳的。有的地方則是清明前三天燒紙,聽老人說前三天陰間路上不擁擠,去世的親人能很快收到冥幣,路上行走安全便捷。

為何會這樣做呢?古代的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的意思就是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名臣介子推而設的節日。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在晉文公重耳落難的時候,介子推不離不棄的追隨他。令重耳感動的是,沒有任何吃的情況下,介子推割股肉煮湯給重耳充飢。

當重耳苦盡甘來稱王后,大封功臣,唯獨忘了封介子推。過後大臣們提醒重耳,重耳方才恍然大悟,於是親自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這時已經看淡了仕途,背著老娘去了山裡生活。為了讓介子推出山。重耳竟然想出了燒山防火的餿主意。就在清明前一天,介子推寧可和母親一起被火燒死也不出山。

重耳後悔莫及,為了紀念介子推,下旨這天舉國不許生煙火,一律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清明的頭一天是寒食節,自然不能生煙火,所以有的地方都是前三天或者後四天再燒紙。

除了「前三後四」,還有「左五右六」之說。「左五右六」也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一般情況下清明這天不為墳培土,而是提前在春分過後,五、六天時修墳培土。

據說清明這天修墳培土有點晚了,又燒紙又修墳,會打擾逝者收冥幣。

另一種說法是,清明上墳燒紙時,一般選擇在早上五、六點鐘,這時候太陽還沒升起來,陰盛陽衰,便於逝者收冥幣。

假如太陽出來陽氣會過盛,陰氣太弱,逝者靈魂不敢出來收冥幣。

紀念逝者的方式有很多,上墳燒紙雖然還存在,但既浪費錢財又容易引發火災。尤其是今年,情況很特殊,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外出。

其實老祖宗們總結的俗語涉及到方方面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待這些俗語。農村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其實是種迷信的說法。

但還有句俗語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俗語我們都是從老人那裡聽得多,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這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一本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中國古代的《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9元,真的非常有價值!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老祖宗:清明上墳大有講究!
    而在眾多的民間風俗當中,其中不乏一些禁忌和講究,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清明節上墳的俗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其描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現象,更是民間喪葬習俗禮節和規矩的體現之一,那麼前三後四和左五右六分別指的啥?且聽我一一道來。
  • 清明上墳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關於祭祖掃墓有很多忌諱,農村的朋友們應該聽說過一個俗語:「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是什麼意思呢?前三後四一些地方在清明節的上墳時間上是有講究的。有一種說法,清明節前一兩天為 寒食節,這一天是忌諱去上墳的,而清明節的前3天和後4天是上墳的最佳時間。當然,所謂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很多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在上墳時就講究「逢單上墳」,又叫「前三後三」。
  •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關山聽風「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清明節在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祭祖掃墓風俗和時間不一致產生的,是一種給人們劃定大概時間範圍的說法,實際上是民間因春耕生產忙碌,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時上墳,在祭祖掃墓時間上一種寬容的說法。
  •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是什麼意思?
    摘要: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什麼意思?今天就進入到了4月份了,大後天就是我們的清明節,在我看來,相比較於二十四節氣來說,清明節更主要的是一個傳統節日,因為早在明代時期就有實行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以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在我們農村這種活動更是如此,而且我們這還講究做清明,只能早不能遲,特別不能當天做,所以昨天趁著天晴,就已經掃完墓了。那有人說,對於清明上墳的老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 在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啥意思?
    而在農村,關於一些風俗節日類的俗語最為之多,這些俗語猶如一道傷疤深深的印在了腦海裡,以下這幾句關於節俗的老話不知道你聽過沒?一,臘月二十三,灶司要上天「灶司」在民間被稱為叫作灶王爺,也叫護宅天尊,而每到農曆二十三這個日子,這天也被稱為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
  • 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清明是24節氣之一,古時也叫三月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眾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事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
  • 清明節掃墓記住「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是對先人最大的尊重
    有句老話說的好「死者為大」,所以給先人上墳有很多的禁忌,關於清明上墳也流傳著不少的俗語。掃墓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和「左五右六」,翻譯過來又有何講究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看看!
  •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就要到清明了(四月四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是人們上墳時悲傷的心情。在過去上墳有許多講究,比如「前三後四」之說 。意思是在清明前三天或清明後四天上墳燒紙最好。直到現在,許多農村還保留著這種傳統。
  • 清明將至,老話說清明節上墳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大後天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同樣也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每年在清明節前後便會有很多人從務工城市回到老家中祭拜逝去的故人。清明節掃墓祭拜古人的說法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啥意思?
    引言古人有句詩詞說的非常貼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句話讓人們感受到清明節的悽涼氛圍,同時也是引人緬懷老一輩過去的時光。其實早在古代人就對清明節格外上心,他們的心境大抵也是這般無法平靜吧,而演變到今天,清明節更是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人們身處氛圍還相當濃烈。
  • 農村清明掃墓講究「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個農俗真有點難懂
    這個和農村清明掃墓上墳的一個習俗有關,不過這個習俗的本身意思卻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來和大家說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習俗吧!所以清明並非特指某一天,而清明節也是申遺成功後國家法定假日才規定為清明節。按民間的清明,尤其是農村的祭祖時間,其實是很長的,前三後四就是以鬥指乙,掃墓在一周內完成就行。只是說,清明前三天到後四天都是掃墓的首選日子,也有說掃墓祭祀要逢單日,所以也有一些地方的規矩是「前三後三」。
  • 老話說,清明節上墳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作為節氣它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作為節日它又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家庭人倫等節俗禮儀。清明節發展到今天,其中融入了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寒食節,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在此期間人們不能生火,吃冷飯。據《後漢書》記載,寒食節最初的時間很長,最長的有105天,最短也要1個月。
  • 清明祭拜「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規矩,現在還適用嗎?
    這句詩雖然是為了表達他希望南宋收復失地的決心,卻也表現了古人認為人死後有靈。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中,中國本土的祖先崇拜獨樹一幟,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對有巢氏、燧人氏、黃帝等人的崇拜,最後慢慢發展成為對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了掃墓等習俗。
  • 清明祭拜「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規矩,現在還適用嗎?
    這句詩雖然是為了表達他希望南宋收復失地的決心,卻也表現了古人認為人死後有靈。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中,中國本土的祖先崇拜獨樹一幟,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對有巢氏、燧人氏、黃帝等人的崇拜,最後慢慢發展成為對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了掃墓等習俗。
  • 老話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古人智慧之處
    當下的確有一部分文化,我們不能稱之為文化,我們只能說一部分思想認知。他們認為只要是過節就是快樂的,只要是過節就是開心的。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清明節,好像在無論如何都快樂不起來,也都開心不起來,因為清明節是以對已故先人的銘記,對已故先人的紀念。今天就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清明上墳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究竟是什麼意思?
  • 老話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古人智慧之處
    今天就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清明上墳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一句普普通通的話竟然能夠彰顯出古人的智慧來呢?甚至有一些人因為工作原因,導致只能周六周日的時候回來,那麼清明節祭祀的時候也會照顧這一部分人。也就是說在清明節前後的第個周末或者第2個周末都可以祭祀,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數據要求。但是理論上來說,距離清明節越近越好,所以我們會發現清明節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數據約束,也就慢慢的有了這個前三後四,前三後四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個周末。
  • 清明節上墳,有「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具體是什麼意思?
    看似這些喪葬習俗很複雜,沒有科學的講究,但直到今日,農村人還會信從這些老話,一旦中間某個流程做得不好,那就會被人指指點點。祭祀也有著很多的講究,農村人在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寒食節、除夕這4天都會去祭拜先人。如今已經是3月下旬,距離清明上墳的日子越來越近,為了方便大家祭拜先人,國家也放了3天假,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趕回家裡。
  • 清明掃墓「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迷信嗎?專家:不聽會吃虧
    事實上,清明節還有著更為深遠歷史的意義,且上墳祭祀也有著諸多的規矩和說法,不容人們忽視。比如民間一直流傳的關於清明掃墓的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但這句話是否是迷信呢?具體指的啥?現在還在用嗎?對此專家表示:不聽會吃虧。
  • 農村清明上墳為何要「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啥意思?你知道嗎?
    在農村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叫做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我們當地,清明節上墳並不局限於清明節那一天,在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作為上墳的時間。這是因為過去農村裡面,對於上墳非常重視,準備也非常充足。
  • 清明祭祖:「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古人教導的禁忌不可不重視
    引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中國極其古老的節日,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清明節不但沒有消失不見,反而被愈加重視,甚至被列入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01清明節的傳說中國一共有24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專屬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