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心說
我的心事,說給你聽,點擊右上角「關注」,開啟一段暖心之旅。
01.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是從30歲後開始逐漸拉開的。
在我們20多歲的時候,由於自身的知識和經驗都不足,所以,我們有些人可能還在學校讀書,積累自己的學識;有些人,即使步入了社會,也只能從事一些類似打雜的基礎型工作,以逐漸培養自己的人生閱歷。
但是,到了30歲,我們大多已經步入了職場數年,此時,如果我們還不能在工作中獲得同事和上級的肯定,從工作中找到一絲成就感,那麼,我們就很可能在惰性的作用下,變得消極懈怠,這樣下去,在今後的人生之中,我們便很難成大器。
古人說,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30歲,應該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了。然而,對於現如今的青年人來說,30歲卻是一道分水嶺:有些人在30歲時,有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了上坡路,但是,有些人到了30歲後,卻仍然一事無成,甚至還會為了生計發愁,他們的人生,只能漸漸的走向平庸,這時為什麼呢?
「三十不立,必有原因」:人到三十,還喜歡做這三件事,難成大器。
02.
第一件事:用情不專,沒有定力。
在30歲就能獲得成功的人,大多給人的感覺是踏實可靠、值得信賴的,這樣的人,一定是用情專一,很有定力的。
這裡的「用情專一」,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在工作上有定力,不會因為浮躁情緒總換工作;第二是對待情感專一,不會讓人感覺到他為人輕浮,不值得信賴。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一種浮躁心理,這表現在他們常常會對自己的工作感覺到不滿意,認為這份工作賺錢少,壓力大,還沒有上升的空間,於是,這些人總是頻繁的更換工作,到最後,卻發現自己現在的工作,甚至還不如第一份工作。
俗話說,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一個人如果不能沉下心去做好一件工作,那麼,他往往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頻繁更換工作的人,也會讓人感覺到這個年輕人浮躁,不踏實,從而上級也不會將很重要的工作交給你。
對待感情不夠專一的人,也會讓人感覺到他為人輕浮,不值得信賴。古人講,先成家,後立業,意思是,有了一個安穩的家,才可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創造自己的事業。現如今,在職場上,大多數老闆也都很喜歡用有一個穩定的家庭的職員,因為他們身負著家庭的責任,不會輕易地選擇離職。而一個對待感情不夠專一的人,是不會令人感覺到安全感的,誰又願意去提拔一個隨時可能會換工作的人呢?
所以說,人到三十,還用情不專、沒有定力的人,難成大器。
03.
第二件事:唯利是圖,目光短淺。
一個在30歲的時候,能夠有所成就的年輕人,必定志向遠大,目光長遠,不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很多,也很複雜,因此,要做好一件事情,光憑藉自己的努力是沒用的,我們還需要依靠其他的人來幫助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夠更高效、更完美的做好一件事情。
那麼,我們怎麼做,別人才會願意來幫助我們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唯利是圖,太過貪婪,而要懂得將利益分給別人。
古人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意思是,太過貪婪的人,將利益全都佔盡了,便不會再有人願意幫助他,而只有捨得將利益分享給別人,才能夠收穫人心,使得別人都願意來幫助你。
其實,捨得將利益分享給他人,本身就是一件目光長遠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件事情,今後,我們可能會遇到無數的事情,不貪圖眼前的利益,將錢分給別人,今後我們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就會搶著來幫我們。
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唯利是圖,凡事都要佔盡利益,他們目光短淺,今後再遇到難題的時候,再去尋求別人的幫助,沒有人會理睬他。
因此說,人到三十,還唯利是圖,目光短淺的人,註定難成大器。
04.
第三件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一個人能在30歲的時候有一番作為,那必定不是偶然的,他一定有一種良好的做事習慣,懂得認真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因為他們知道: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自然也做不好大事。
有些人自命不凡,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在現在的崗位上屈了才,因此對於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屑一顧,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是敷衍,就是應付,這樣的人,自然不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假如我們站在老闆的角度想,我們也不會願意提拔這樣子的員工,即使他們有再大的能力,但是,沒有踏實做事的態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他們就是負資產。
聰明的人,懂得處理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並將小事做到極致,時間長了,老闆看到這麼有能力的年輕人,又這樣踏實肯幹,不提拔你,他又會提拔誰呢?
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混到最後,往往只能是白白的浪費了時間,還一事無成。因此說,人到三十,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難成大器。
05.
古人說,三十而立,人到三十,我們大多已經踏入職場數年,也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過,現如今,有很多年輕人雖然到了30歲,但仍然身處在迷茫之中,並沒有獲得成功,何故?
「三十不立,必有原因」:人到三十,還用情不專、沒有定力的人;人到三十,還唯利是圖、目光短淺的人;人到三十,還好高騖遠,目光短淺的人,必定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