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44歲畫家畫人物惟妙惟肖 32年創作出100餘幅「炭精畫」

2020-12-11 華商網

  偉人肖像、花草風景、歷史人物……一幅幅精美的繪畫作品,不用彩色顏料也能將細節勾勒的細膩動人,惟妙惟肖。近日,44歲的鹹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倩用她手中的畫筆,32年間創作已出100餘幅「炭精畫」。

  (王倩的工作室)

  12歲拜流浪畫家為師,與炭精畫結緣

  12月5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了王倩的工作室,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炭精畫就是王倩的作品,人物、花鳥、山水……視覺細膩、柔和,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而且永不褪色。一個木質畫架,一盒炭精粉,一個放大鏡,一堆畫筆,再加上一張素描紙,這就是她畫畫用到的全部工具。

  談到第一次接觸炭精畫,王倩對記者說:「我從小非常愛畫畫,記得12歲那年,老家來了一位流浪畫家,專門為人畫肖像。當我看了他的畫後非常震驚,畫的就和拍攝的照片一樣,甚至連表情都惟妙惟肖。於是我便拜他為師,從此開始了與碳精畫的情緣。」

  王倩稱,炭精畫主要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不僅適合於製作巨幅人物、花鳥、山水畫,還具有繪製人像的實用性。「細膩動人、層次豐富、永不褪色是它最大的特點。

  (陝西八大怪)

  「過去沒有照相機,許多人想要保留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炭精畫就是最佳的工具。王倩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炭精畫這一民間美術技藝卻面臨失傳,我感到非常遺憾。」

  從中學、大學到步入工作崗位,在認真完成專業學習和本職工作的同時,王倩每天早起晚睡,利用假日,研習炭精畫,並先後拜師於國家一級美術師趙益超、張明堂,技藝日漸精進。

  「如今我已經創作了100多幅作品了,大多是通過業餘時間。創作一幅畫最主要是注重細節,比如畫毛主席肖像,我需要尋找資料,首先要了解他的一切,說話的表情,神態等等,同時,還要前往一些紅色旅遊景點,聽故事,之後才會下筆去畫,要將人物各個細節拿捏到位。目前,畫單人肖像需要一周左右,而多人的話需要1-2個月。」

  在傳統炭精畫的基礎,加入更多創新元素

  作炭精畫,跟其他畫相比,顏料不同,筆法有異,卻殊途同歸,追求的藝術效果相通。先用鉛筆勾畫出畫像輪廓,畫家要胸有成竹,依靠紮實的素描基本功,才能下筆有神,然後,用毛筆蘸炭精粉末上色。這是炭精畫尤為重要的工序,決定一幅畫作的成敗或優劣。用色輕重濃淡,光線明暗,全為所畫對象形神兼備服務。

  在傳統炭精畫的基礎上,王倩還增加了創新的元素。「像這幅陝西八大怪,在原圖的基礎上,我把它們融合在一張圖上,從各個細節上使它更生動。尤其是它的來源,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更利於將陝西的文化宣傳出去。」

  另外一幅作品《葡萄熟了》,王倩向記者講述了其中的故事,她說:「有一年夏天,帶孩子去採摘葡萄,在葡萄園裡突發奇想將兒子吃葡萄的樣子拍下來,夏天很熱,需要不斷找角度拍下兒子吃葡萄最真實的樣子,回家後便將它畫了下來。」

  (葡萄熟了)

  王倩表示,炭精畫,絕不能停留在流浪藝人只求形似的水平上,它同其他畫作一樣,追求神似。作品《咥面》,當時創作時王倩去麵館觀察各種人群吃麵的吃像和神態,成竹在胸,才會下筆有神。這幅作品曾參加西北非遺博覽會獲得金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品《秦川牛》同樣是王倩從當地農民耕田的現實生活中擷取素材創作的,她從秦川牛溫順、勤奮、吃苦耐勞的特性落筆,畫面突現出兩頭奮力拉犁的牛,吆犁人著筆並不多,但從畫面上表現出了農夫耕田的生動情態。

  炭精畫配上兒子的詩歌,更加完美

  王倩稱,炭精畫精髓在於一幅畫配上一首詩歌,才稱得上完美。「這方面,我非常要感謝我的兒子。」王倩說,「受到家庭藝術環境的薰陶,兒子從小就喜歡文學,尤其是創作詩歌。其實這裡的每幅畫都是我們一起完成的,有時候當我在畫畫的時候,兒子就在旁邊看,很快他能為每幅作品創作出一首詩歌。所以,一部分的成功屬於兒子。」

  王倩12歲的兒子張峻箐表示:」媽媽畫的非常棒,現在已經爐火純青。我最喜歡她畫的名人肖像,我覺得就像照片一樣太逼真了。今後希望媽媽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希望她能取得更多優異的成績。」

  (創作中的王倩)

  據了解,王倩2018年,在全國第六屆「中國夢想杯」書畫大賽中作品獲得金獎,並被授予「書畫中國夢,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近年來,她創作的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肖像,被多家單位採用,為多位知名影星創作過炭精肖像。

  保護非遺,創作出更多新題材作品,讓陝西文化走向世界

  談到今後的打算,王倩稱,要繼續認真鑽研,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並能代教更多學生,將炭精畫這一民間傳統藝術傳承下去,走出陝西,走向世界。同時,希望能走入更多的地方拓展新題材,將陝西的民俗文化和炭精畫相結合,讓作品更接地氣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將這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術技藝保護下來,走進校園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陝西傳統文化。

  華商報記者 趙臻


來源:

二三裡資訊

編輯:二三裡

相關焦點

  • 鹹陽44歲畫家畫人物肖像惟妙惟肖……
    偉人肖像、花草風景、歷史人物……一幅幅精美的繪畫作品,不用彩色顏料也能將細節勾勒的細膩動人,惟妙惟肖。近日,44歲的鹹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倩用她手中的畫筆,32年間創作已出100餘幅「炭精畫」。,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炭精畫就是王倩的作品,人物、花鳥、山水……視覺細膩、柔和,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而且永不褪色。
  • 長治人李俊先即將消失的技藝——炭精畫
    炭精畫又名炭畫,是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的一種特殊民間繪畫形式,炭精畫富有立體感,易於保存。不過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現在很少能看到炭精畫。襄垣縣下良村六十五歲的李俊先,醉心於此,多年來依舊是炭精畫的堅守者。
  • 鹹陽市非保中心到炭精畫項目傳承人王倩工作室參觀調研
    而王倩正是鹹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炭精畫的第四代傳人。王倩,1976年出生於陝西鹹陽,從小喜歡繪畫,1995年考入蘭州商學院商業文化系廣告學專業,1999年畢業。從小酷愛繪畫,和爺爺王雲薄以及父親王將軍學習炭精畫創作,曾從師於國家一級美術師趙益超、張明堂,從事炭精畫繪畫30年。
  • 女畫家用10年學習人像,人物惟妙惟肖,一幅作品有人願出80萬
    女畫家用10年學習人像,人物惟妙惟肖,一幅作品有人願出80萬。張秀雋老師是一位多年研習人物畫的青年女畫家,教學之餘張老師致力於以傳統繪畫技法表達現代人像畫的深入研究,10多年來筆耕不輟,從《芥子園畫譜》《馬駘畫寶》等典籍中汲取素材,並運用到自己的人物畫創作當中。了解傳統繪畫的朋友知道,國畫創作包含了藝術構思、章法布局、輪廓上色等基本步驟和方法。
  • 美國32歲人體畫家創作視錯覺畫作 讓三維變二維
    【環球網綜合報導】我們一般讚美畫家用色彩和技法畫出物體三維效果的功夫,而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引發人們讚嘆的是她將三維的真人畫成二維效果的高超技能。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1日報導,這位主人公就是美國女畫家亞歷克莎梅亞德(Alexa Meade),她擅長在人體上作畫,巧妙地勾畫出視錯覺,讓三維世界變成二維世界,立體人物變成畫中人物,妙趣橫生,令人嘖嘖稱奇。亞歷克莎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今年32歲。與其他畫家不同的是,她從不在紙張、畫布或者硬面上作畫,而是在人體上塗塗抹抹。
  • 記中國擦筆炭精畫家於廣民
    眼前的這個人,很難讓人與輕靈飄逸、山水如歌的畫家聯繫起來。然而,就是這個其貌不揚、腳底板沾著泥土的山東漢子,卻把中國擦筆炭精畫演繹得惟妙惟肖。   於廣民,山東海陽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喜愛美術,先後師從多位繪畫大師學習炭精畫、中國畫和油畫。於廣民說,第一次見到炭精畫時,「遭到異樣世界的強烈衝擊,也許就像嬰兒睜眼初見的光景」,他驚詫於那種逼真得竟想用手去摸的栩栩如生。
  • 他畫風清麗深得人喜一生創作人物肖像油畫2000餘幅
    8歲時開始攻讀西方關於繪畫的名著《畫論》、《畫理》並默記於心。12歲畫了第一幅人物肖像畫《託馬斯-斯馬特牧師像》。後師從肖像畫名家託馬斯·赫德森習畫,再後到萊恩美術學院進修,18歲時雷諾茲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畫家。
  • 北京:中朝美術交流展舉行 展出中朝兩國畫家作品共100餘幅
    北京,798園區,近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朝鮮萬壽臺創作社美術館開幕,中朝畫家以百餘幅繪畫作品謳歌抗美援朝精神。展覽將持續到11月30日。此次展覽圍繞「抗美援朝」主題共展出了由中朝兩國畫家創作的共約100餘幅作品,包括油畫、中國畫、朝鮮畫等,從歷史與現代兩個方面切入主題,以豐富多彩的畫面和異彩紛呈的藝術形式,表現抗美援朝、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跡和家國情懷。
  • 鹹陽72歲農民繪出鹹陽版《清明上河圖》!
    客觀真實、記錄身邊發生的一切 72歲的鹹陽農民畫家王雲以火為墨,用焊筆勾勒著他記憶中的老鹹陽,在他筆下的老鹹陽既有山水之美,又有民俗之趣,保留著那份難得的鄉愁。
  • 炭精畫「臉譜」 安溪七旬老伯擔憂技藝失傳
    陳子超對著破損的身份證,用炭精幫人畫肖像   炭精畫又名炭畫,是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的一種特殊民間繪畫形式,炭精畫富有立體感,易於保存,因此在照相技術普及之前,許多地方以炭精畫作為遺像使用。
  • 中國畫家3年繪製10米長卷畫百猻(圖)
    任麗娜 攝  (任麗娜)歷經10年構思,3年繪製,中國著名畫家韓必省潛心創作的10米工筆長卷《百猻諧樂圖》9日在山西正式面世,該幅畫作也將走出國門,到海外展出。  韓必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海南創作中心主任,民革中央畫院理事,民革天津畫院副院長,華夏未來國際書畫院院長。
  • 3歲男童創作10餘幅水粉畫 多少大人想回到孩童時期的創作狀態
    3歲男童創作10餘幅水粉畫 多少大人想回到孩童時期的創作狀態時間:2020-05-05 10:42   來源:一手video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歲男童創作10餘幅水粉畫 多少大人想回到孩童時期的創作狀態 一手video 南京的邱先生夫妻偶然發現3歲兒子喜歡畫畫,於是就將家裡的舊畫具拿給他
  • 比照片還傳神的炭精畫,想被更多人知曉
    如果不是主人指點,幾乎不會有人看出這幅「照片」竟是畫作!這就是93歲的凌受祥老人畢生引以為傲的炭精畫。   日前,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傳來消息,由開福區文化館申報的炭精畫,被列入長沙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凌受祥老人就是長沙市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炭精畫藝人之一。   炭精畫曾遍布城市鄉村   在上個世紀早、中期,炭精畫曾經遍布城市和鄉村。
  • 焦作才女44歲開始畫鋼筆畫 如今當當網為她出畫冊
    核心提示:琳子,本名張琳,是市體校的一位語文教師,2002年開始創作詩歌,並成為省作家協會會員和省文學院籤約作家。
  • 安溪七旬老伯炭精畫「臉譜」 擔憂技藝失傳成「印記」
    陳子超對著破損的身份證,用炭精幫人畫肖像  炭精畫又名炭畫,是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的一種特殊民間繪畫形式,炭精畫富有立體感,易於保存,因此在照相技術普及之前,許多地方以炭精畫作為遺像使用
  • 畫家生前貧困潦倒,44歲車禍去世,死後一幅畫價值9億,有何用?
    可憐的畫家:26歲患精神病,44歲車禍去世,如今一幅畫價值9億畫家生前貧困潦倒,44歲車禍去世,死後一幅畫價值9億,有何用?本期推文,小編要介紹的是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一起來看看他的人生故事吧。傑克遜·波洛克出生於1912年,是20世紀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也是美國畫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對其後的美國藝術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作品受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理論影響極深,注重對潛意識圖像的探索。
  • 「人文高坪」高坪炭精畫,繪出別樣美
    「炭精畫:以炭代筆,勾勒作畫,俗稱『炭畫』『炭像』。」高坪炭精畫技藝傳承人龍鶯鑫介紹,炭精畫永不褪色,在過去照相尚未普及的時代,炭精畫十分盛行。1989年,高坪區民間炭精畫家林肇澤的作品《肖像》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個體勞動者「光彩杯」書畫攝影展,獲省級三等獎;2000年,四川民間藝術協會授予林肇澤「一級民間藝術家(炭精畫)」證書。2005年,林肇澤的炭精畫《陽光下的微笑》在法國舉辦的世界和平國際書畫大展上獲得特別紀念獎。2010年,高坪炭精畫技藝被列為南充市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美國32歲人體畫家創作視錯覺畫作,讓三維世界變成二維世界
    美國32歲人體畫家創作視錯覺畫作,讓三維世界變成二維世界有些畫家用色彩和技法把物體的三維效呈現出來,讓作品顯得具有立體感,是非常令人驚豔的。有些更厲害的畫家,則能把三維事物通過手中的畫筆,讓人產生是紙上畫的錯覺。
  • 農民畫家創作「反貪打虎圖」 繪描800幅油畫惟妙惟肖[組圖]
    2015年3月16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農民畫家屈萬榮對自己創作的油畫作品「反貪打虎圖」進行最後修飾。中國網圖片庫 張國榮攝影中國網訊  2015年3月16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村農民畫家屈萬榮,順利完成了第800幅油畫作品「反貪打虎圖」的創作。這幅「打虎圖」長2米、寬1.5米,畫面將反貪大錘、老虎被打倒和蒼蠅落地的神態,描繪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手稱快。
  • 雞蛋殼上畫108將臉譜 上海八旬老人10餘年創作3000餘幅蛋殼畫
    上海80歲老人費永泉用時1個月,雞蛋殼上畫《水滸傳》108將臉譜,栩栩如生。10餘年來,他創作了《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演義》、年畫系列、12生肖系列、迪士尼系列等各種題材蛋殼畫3000餘幅。圖為費永泉和他的蛋殼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