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客家祖源地」: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召開

2020-09-22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客從哪裡來?洛陽大谷關。9月22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召開。

據悉,本屆論壇以「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為主題,深入探討客家文化創新發展模式,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為平臺,深入打造「客家祖源地」形象,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2日上午,來自國內各地客家聯誼會、各客家地區客家文化研究專家和知名客家企業家代表,前往漢魏故城遺址、偃師虎頭山南遷地紀念碑和洛陽大谷關客家小鎮參觀,重走銅駝街,拜謁紀念碑,種下紀念樹,同時還共同見證了客家之源紀念館封頂,未來這裡將成為將成為黃河文化根親新地標和全球客家人尋根問祖的精神家園。

在下午的論壇上,省僑聯二級巡視員劉合生發表致辭,他表示洛陽是河洛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客家先民首次大規模南遷出發地,在客家文化發展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今年中秋晚會也在洛陽舉辦,彰顯洛陽元素的『月光盛宴』即將上演,有助於大家更好認識中原、感受中原、品味中原,也希望能夠藉此加強大家對『客家祖源地——洛陽』的認知、認同。」

論壇上,中國僑聯副主席、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餘國春等五位客家領袖從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來發來發言視頻,表達他們對本次論壇的支持和祝賀,並對洛陽推動客家文化建設表示了積極肯定。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稚田、中國影視導演協會常務理事都曉等幾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客家起源、客家與中原及洛陽的關係、河洛文化對客家文化的影響和傳承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今後洛陽關於客家文化建設發展提出了有益見解。

「今年的中秋晚會我一直都很關注,特別是《鄉關何處》這個篇章就是專為我們客家人設置的,希望洛陽能夠在開放和創新中越來越好。」論壇上,河南省客家聯合會總顧問鄭義群談起今年在洛陽舉辦的中秋晚會滿是祝福和驕傲。

「宏揚中華優秀文化,要不斷加強與客家地區的聯繫,促進客家地區和洛陽以及中原這個祖根地的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弘揚客家文化。」洛陽市僑聯黨組書記夏德剛表示。

編輯:洛分

相關焦點

  • 【中秋月圓聚河洛】打造「客家祖源地」: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召開
    9月22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召開。  據悉,本屆論壇以「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為主題,深入探討客家文化創新發展模式,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為平臺,深入打造「客家祖源地」形象,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洛陽打造「客家祖源地」:客家之源紀念館預計明年9月建成
    洛陽打造「客家祖源地」:客家之源紀念館預計明年9月建成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9-26 13:50 來源:
  • 「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成功舉辦
    今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市成功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參加活動。  今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市成功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參加活動。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這是2020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 尋根祖源地 明月盼歸鴻,客家文化你知道多少?
    其中一小部分人後來融入客家民系; 第二次在東晉永嘉年間,因為五胡亂華,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帶的漢人紛紛渡過黃河,由皖渡長江經贛北,其中一小部分人到達粵贛閩三角洲地區; 第三次在唐朝僖宗乾符二年,因為黃巢起義,使江西北部的居民再遷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閩西)及南部(閩南)和廣東東部(粵東)及北部(粵北);
  • 客家之源紀念館封頂 預計明年9月建成投用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會聚一堂,暢敘根親情誼。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會聚一堂,暢敘根親情誼。
  • 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項目在洛陽開工
    據悉,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文化旅遊大會上,河南省確定了加快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化旅遊發展格局,並明確了以洛陽大谷關等為依託,建設以尋根拜祖為主題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遊區。洛陽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遷出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稱「河洛郎」。
  • 客家之源紀念館封頂,預計明年9月建成投用!就在洛陽這地方
    昨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會聚一堂,暢敘根親情誼。  論壇上,中國僑聯副主席、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餘國春,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總主席張潤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稚田等海內外嘉賓、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的主題一一發言,增進海內外客家人及社會各界對「根在河洛」文化的認同,打造「洛陽客家祖源地」的品牌。
  • 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在洛陽開工
    洛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淑欣宣布項目開工伊濱經開區寇店鎮黨委書記白凱介紹項目情況據悉,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文化旅遊大會上,我省確定了加快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化旅遊發展格局,並明確了以洛陽大谷關等為依託,建設以尋根拜祖為主題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遊區。
  • 洛陽市僑聯積極推進客家之源紀念館建設
    (河南省僑聯網站圖片)中國僑網4月1日電 據河南省僑聯網站消息,近兩年,洛陽市僑聯牽頭舉辦了兩屆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大會。為深化世界客家人對洛陽客家祖源地的文化認同,推進客家文化建設,打造客家文化品牌,洛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建立客家之源紀念館。
  • 客家文化發展及客家語言保存論壇發言摘要
    前言:客家是一個崇祖尋根民系,「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在第六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第十一屆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上成功搭起溝通橋梁的,就是客家代代相傳、延續千年的客家方言。在8月13日舉行的客家文化發展及客家語言保存論壇上,兩岸的客家文化專家學者們暢談客家文化,共謀客家語言發展,現將專家學者們精彩演講進行摘編,以饗讀者。
  • 第二屆海峽兩岸客家青年論壇在廈門隆重舉行
    新福建APP•海峽導報訊(記者 薛洋)以「契合心靈,共繪藍圖」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客家青年論壇,於11月6-7日在廈門觀音山華盛外灘宴會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廈門市社科聯、福建省客家研究聯誼會、福建客家研究院共同指導,廈門市客家經濟文化促進會主辦。
  • 靚靚嘅客家風尚服飾秀引爆全球客家,客家文創產業從寧化啟航
    10月13日在第24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6屆「石壁客家論壇」隆重舉辦之際首屆世界客家風尚服飾發布會在福建寧化客家國際大酒店精彩上演首屆客家風尚服飾新品發布會,主體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出客家童謠舞曲開場及客家服飾表演秀;一場客家服飾文化名家對講論壇;一次客家風尚服飾產業對接籤約儀式。
  • 深圳龍華舉行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
    11月25日上午,由中共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本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同時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客家風情,為龍華客家文化發展事業助力。
  • 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24日在梅州閉幕
    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梅州客家文化之夜」24日晚在梅州舉行。(中國臺灣網 馮江 攝)  中國臺灣網6月24日梅州消息 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梅州客家文化之夜」24日晚在梅州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客家高峰論壇創始人饒穎奇出席閉幕式,並觀看了大型舞臺歌舞表演節目《客家意象》。
  • 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深圳第九屆客家文化節即將開幕
    原標題:當客家文化遇上創意設計   第十一屆「創意十二月」,客家文化將與創意設計結合,呈現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記者14日從「深圳市第九屆客家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在本屆客家文化節上,跨界視覺開幕式「衣」脈相承——客家服飾展暨客家服裝秀、跨界音樂會《客鄉情韻》——中國鋸琴大師李元慶先生客家專題音樂會、創研相生——客家文化藝術高峰論壇、情系圍屋——大型客家圍屋攝影展等主題項目將一一呈現,從衣、住、樂、藝等多方面呈現深圳傳統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生活場景。
  • 龍華區成功舉辦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
    龍華區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在觀瀾版畫村舉行。11月25日上午,由龍華區委宣傳部指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現場嘉賓的精彩論述引起了聽眾的積極反響,現場氣氛高漲、互動熱烈。
  • 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客家文化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總佔地面積103畝,有客家宗祠、楊公祠、客家圍屋、藝術長廊等客家文化景觀設施,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閒娛樂為一體,曾先後承辦或舉辦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祭祖大典
  • 龍華區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落幕
    11月25日上午,客家文化主題展暨客家文化發展論壇活動在龍華區觀瀾版畫村順利舉行。據了解,本次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探討,同時以圖片形式展示了龍華區濃鬱客家風情,為龍華客家文化發展事業助力。
  • 《客家意象》:打造客家文化藝術經典
    從一把雜牌到打出一把漂亮的好牌,《客家意象》主創團隊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對舞臺版作了三次大改動,表演團隊也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迅速成長,他們一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現代含義。  客家元素,  打造民系風情畫卷  為更好地展示客家風情,《客家意象》主創團隊在歌舞劇中採用了客家山歌、杯花舞、竹板歌等客家民間藝術,力圖打造一幅客家民系的風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