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語流行音樂逐漸進入疲軟期,國風音樂悄然佔據先鋒。就連曾經偏愛電音、嘻哈的偶像歌手吳亦凡都開始嘗試國風方向的音樂製作,從《大碗寬面》的小試牛刀,到《貳叄》的好評如潮,讓不少喜愛國風音樂的人看到了更多希望與期待。只是市場上,聽音樂盲目跟風兒的人太多了,都追求所謂「傳唱度」,以至於《離人愁》這樣抄襲無質量的歌曲都能趕上風口,被廣為傳唱,也讓人不禁為國風音樂的發展擔憂。
近期,風靡全網的《芒種》就自詡電音國風歌曲,充滿律動感的旋律搭配略帶古風韻味的歌詞,令其迅速佔據了短視頻BGM的半壁江山。但究其製作質量,也令不少行業人士堪憂,說是國風歌曲,但詞曲中所蘊含的寓意卻與真正的「國風」相差甚遠,仿佛是十幾年前網絡歌手借著古風的幌子,無病呻吟罷了。
說起國風音樂的發展上,周杰倫、許嵩、GAI可謂是近二十年不同時期的標誌性人物。周杰倫自2000年起便開始創作中西方音樂元素結合的歌曲,《雙截棍》、《東風破》等成為其早期的音樂風格代表作,而在2006-2007年發行的《千裡之外》、《青花瓷》,稱他為「國風音樂先鋒者」完全不為過,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國風音樂逐漸被大眾所知、所喜,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這方面的創作。
許嵩發行的《半城煙沙》、《斷橋殘雪》等風靡一時,更是被推到與周杰倫相提並論的地位。但細究其音樂品質,在初期階段,其實只完成了國風音樂最淺顯的一部分,那便是詞的創作,編曲一直略顯單薄。而GAI因《天乾物燥》、《火鍋底料》等國風說唱改變了大眾對國風音樂的認知,幾乎於完美的將地方方言與國風音樂相結合,被不少網友稱為「國風土匪」。
正當國風音樂一路向前,高歌猛進時,真正優秀的國風音樂人卻依舊缺少關注。2015年戴荃參加《中國新歌曲》,以一首《悟空》震驚全場,歌詞沒有華麗辭藻堆砌,反而機鋒不斷,禪意綿綿,曲風宛轉悠揚又頗具哲理性。他不僅僅把戲曲的腔調揉進了歌裡,還把戲劇慣有的曲折衝突體現在歌詞上,讓人聽了分分鐘掉下巴,可以說這個唱作人非常全能了。如果說周杰倫、許嵩、GAI是將西方流行樂與中國風完美結合,那戴荃便是在中國風上做到了極致。
戴荃所創作的歌曲,每一首都值得細細思考、品味。《嫦娥》以中國民樂的基調進入,古箏響起,讓聽者進入一條分隔現實和幻想的長廊,這是戴荃對月亮和嫦娥的崇拜。而近日發行的《青山白雲》則融合了撥浪鼓、鈴鼓、手鼓、二胡、古箏、手風琴、竹壎、秦琴、烏德琴、印第安笛、日本篠笛、挪威哈當角琴、希臘裡拉琴等十餘件中外樂器,一副古靈精怪的模樣享受其中,頗有種天高任我飛、海闊任我遊的自由暢快。在B站跨年演唱的《大氿歌》,歌詞每一句都是一個詩詞典故,必須慢慢研究,才能懂得歌中所傳達之意。
如果說其他人的國風是用來聽的,那戴荃的國風則是必須用來品的。品歌詞中的蘊意、美感,品編曲中的巧妙、磅礴。如此國風,怎能不被更多人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