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意義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
誠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 chéng xìn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
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
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
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的含義"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
"誠"是一種美德。《名人名言》∶"誠即天道,天道酬誠"。言行須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意思為誠實。
信的含義
信
《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
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
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云:"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
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一般意義上,"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
"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
匯,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在基本字義的基礎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並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信的意思是相信。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範和道德標準,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最先將"誠"與
"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
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裡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
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由此可見,誠信多麼重要!古代的中國人輕生死而重承諾,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為了誠信可以慷慨赴死,那絕對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是人格超拔的寫照。今天你漲知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