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首先得留長髮(男),(女)的先弄一件低開領拖地裙穿上,然後,再搖頭晃腦、閉眼咧嘴做出一副痛苦的表情,隨著進行再像神仙附體、打完雞血似的一驚一乍……,基本上入門了!
聽聲知位。只要聽出裡外弦的差音高多少,弦都不用調,能唱就會拉,隨時可變調。就是不懂定調。我七八歲時外祖父送我個板胡(自製的),是從村裡別人不要的撿來的。人家送了兩根牛皮弦。後來一個會拉得把弦給我裝好,上邊一個粗柳木墊子「千金」,下邊一個細棍子,人家看看我的手說我不行,沒教我,但是告訴我,先拉裡面的,不夠長了在外面找聽著一樣的音。
我就就開始看「東方紅」,學了一個多月真拉全了。就沒用過空弦!用裡弦和外弦都能拉全,還不是一個調的。把唱最低的音放在第一的千金下面。後來才學會把最低的音方裡弦空弦,外弦全靠聽覺。會唱的歌都會拉。後來成立宣傳隊,我會拉弦子,就讓去。讓大家笑壞了。也改不過來了,頭把弦就告訴我裡弦唱哪個音,他用二胡拉兩聲,就不管我了,伴奏從來都不錯,我還和唱戲的好上了,她隨便唱我都能跟上。有時候她跑調了,還就我跟得緊。頭把弦把我攆走了。說我摻乎的文武場都亂了。不識譜? 只是食譜的方式不同。他用耳聽就能同反映到把位和指法上。我認為他心中還是有譜。 有人依譜慣了,反而離譜一句拉不起來。只能說各練一家功夫唄。
是憑感覺的啊,只要知道高低音慢慢就會了,唱歌難道非要識譜吧,一聽還不是就會唱,電視裡的歌農村有多少人識譜不一樣憑感覺慢慢就會嗎,而且在還不管男女老幼都能會唱,譜只是一種統一模式,跟學字一樣的道理,會譜就能奏各種音樂只是熟練程度不同效果不一樣而已。
樂譜就是音樂界的文字,是用來記載音樂的一種工具,就像文字是記錄人們思想的工具一樣,不認識字的人也可以用嘴把自己的思想說出來,那麼不識譜的人當然也可以把自己腦海中的音樂用樂器表達出來。譜是近代的事情。民國之前,甚至到建國初期,很多操琴老藝人都不識譜,他們靠的只有師長的口傳心授。例如京劇中,拉京胡,京二胡的琴師都不是從簡譜中學來的。那時候,京劇中有各種曲牌,每個曲牌的旋律都不一樣。給演員伴奏也根據劇名唱腔和節奏需要,分西皮、流水、原板、慢板等等。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的學,就這樣老師教給弟子。
學生靠的是耳聽,試煉,反覆提高,然後再勤學苦練,再繼續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到後來,樂譜在廣泛應用,一些樂譜專家又把傳統的,著名的京劇唱段再譜成現在的樂譜。新一代年輕演員拿到樂譜就可以學拉學唱,不再求師學唱或學拉胡琴。當然想達到更高水準,還是要考入正規藝術學校,才可提升專業水平。常說熟能生巧,拉弦主要是指法第一位,指法上去了自己能唱出來就能拉出來,譜子瞎子一輩子也看不到曲譜拉的一樣動人。全死記硬背的,我們這老人們一字不識會拉得挺多,什麼事都是靠自已長期的著磨與段練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