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發現一戰訓練戰場遺址 戰壕鋸齒狀如迷宮(圖)

2020-11-24 搜狐網
英國一戰訓練戰場遺址

  中國網3月8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6日報導,考古學家在一張1951年拍攝的航拍圖的角落上發現了一些可疑的直線,經確認那片矮小的荒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用地。

  這是一個模擬戰場,士兵們在渡船去英吉利海峽實戰之前在這裡接受訓練。該區域布滿曲折的防線,還有很多溝通和儲備戰壕。敵方的前線,就在不到200碼遠的可見範圍內。在往前一點就是漢普郡的一個野營地。

  該地區目前仍為國防部所有,但已經荒廢。當地人經常去那遛狗,他們只知道那裡都是溝溝坎坎,狗跑進去很容易就消失不見,卻並不知道那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羅布·哈勃是漢普郡戈斯波特委員會的保護員,他最初研究那張照片的目的是尋找二戰時期的戰壕,但是在他實地勘察之前,還要花費幾周來確定定位地標的位置。因為照片拍攝後,谷歌地圖上只有模糊雜亂的痕跡,他還以為這片戰爭工事已經被毀壞了。但當他最終踏上這片土地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的腳下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戰爭遺蹟。

  該區域前方的戰壕呈鋸齒狀,所以即使德軍攻入他們也無法知道戰壕的全長和清晰的路線。溝通戰壕比較寬可方便更多士兵衝向前方,也有利於運回傷員。儘管雜草蔓生,戰壕的獨特輪廓還是清晰可見,同無數戰爭照片中的戰壕線條極其相似。

  哈勃說:「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真是又驚又喜。這個地方對我個人來說也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我有七個親戚在戰爭中死去,他們很可能就在這裡訓練過。」

  英國一名戰士考古專家維恩稱,儘管英國境內已經發現了20多個戰壕訓練遺址,但很多已經因為城市建設被毀壞了。只有這個戰壕,無論規模還是地點都是尤為獨特的。

  儘管目前並沒有該遺蹟的有關記錄,但是畢竟整個戰爭期間,曾有成千上萬名士兵在這裡訓練、出海戰鬥、最終又回到這片土地。

  委員會副主席格拉哈姆稱,如果國防部想要公開這塊土地,他們會欣然接受。作為一個前海軍士兵,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意外,他認為這個遺蹟已經沉寂夠久了。

  很多志願者來到遺址現場幫助記錄細節,其中還有駐紮在當地的武裝部隊成員,他們剛剛從海外現役中安全歸來,看到這個遺址心中也感慨萬千。

  英國考古委員會和英國古蹟署正聯合發起一項活動,鼓勵更多志願者幫助發現和記錄有價值的歷史古蹟。搜集到的信息將會被加載到英國戰時社會歷史資料庫中。

  文化大臣瑪利亞·米勒稱她希望當地政府、居民、學校和郊區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去:「發現、保護和確認那一時期的歷史遺蹟能夠使我們銘記那段歷史,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3/08/content_31714103.htm report 1637 英國一戰訓練戰場遺址中國網3月8日訊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6日報導,考古學家在一張1951年拍攝的航拍圖的角落上發現了一些可疑的直線,經確認那片矮小的荒地就是第

相關焦點

  • 挖戰壕修鐵路清戰場 一戰期間中國勞工
    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 發現日軍戰壕 見證霧社事件慘烈
    霧社事件八十周年前夕,仁愛鄉賽德克族長老昨日回到古戰場踏查,在獵人指引下至馬赫坡古戰場尋根,找到當年日軍構築的安達山戰壕,並發現刻印日本麥酒礦泉株式會社的空酒瓶。霧社事件後,日軍清理戰場,強迫遺族遷至平地,戰壕遺蹟很可能是當年霧社事件唯一完整保留的軍事遺蹟。
  • 悼念丨他們代表中國參加了一戰,可這100年間,他們卻被西方所忽略,直到今年……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光明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14萬中國勞工遠赴重洋來到歐洲戰場協助英法軍隊,但他們的故事卻一直被西方國家忽略
  • 一戰中的義大利特種部隊
    一戰中的義大利特種部隊,1917年義大利將原先各軍的工兵敢死連集中到一起,再從全軍中篩選體力出色,性格勇敢的士兵,由這些士兵組成Arditi敢死隊,並且成立專業的軍事學校對這些士兵進行專項培訓,進行體能訓練、加強射擊技術、使用機槍和噴火器等武器熟練程度,最為重要的是對這些士兵進行專業的搏擊訓練,學習中世紀的擊劍技術,這些專項訓練使
  • 不聊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背後一戰史全解析
    第三次伊普爾戰役(帕斯尚爾戰役)從這張戰役圖中也可以看出,德軍最早的防線是那條淺藍色虛線,隨著英法聯軍反擊,德軍興登堡防線不斷後撤一戰西線戰場,主要以塹壕戰為主。無人區特指一戰時兩軍塹壕之間的地帶。兩軍戰壕前密布鐵絲網,阻止步兵衝鋒。沒有攻防行動對峙期間,任何露出戰壕的目標都會成為對方槍手的目標。在發起進攻前,都會給對方戰壕傾瀉大量炮彈。士兵在戰壕裡尚不安全,更不可能有人敢走出戰壕,面對荊棘一樣的鐵絲網和敵人。
  • 青島發現一戰大型沉艦遺址
    【青島發現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考古人員在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發現1處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採集到武器彈藥、扇葉、水管閥門、皮革鞋墊、煤塊等文物100餘件,其中可復原文物45件,帶有文字的文物2件。出水文物及相關文獻記載等為遺址的性質判斷提供了重要佐證。
  • 戰壕小調——電影《他們不再變老》中的詩與歌(一)
    在大英國協國家和美國的一些陣亡將士紀念儀式,經常誦讀這首詩;特別是該詩第四段(下述詩文中加粗顯示)已經跨越了國界,成為緬懷陣亡將士的著名的輓詞。首先提醒一下:忘掉之前還有上一篇文章中那些莊嚴的樂曲吧,我們接下來要走進的是一戰的戰壕,要聽的是當年普通士兵哼唱的曲調。
  • 重大發現!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確認1處一戰時期的大型沉艦遺址
    半島新聞客戶端10月22日消息,2020年度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調查取得重要收穫,確認1處一戰時期的大型沉艦遺址!在膠州灣內、竹岔島周邊、大公島南部海域共發現水下疑點23處,潛水核查了其中14處疑點,累計潛水89次,潛水時長3127分鐘,其中水深超30米的潛水32次,時長達1034分鐘。在膠州灣內發現水下文化遺存疑點3處,在大公島南部海域確認1處一戰時期沉艦遺址,採集文物一百餘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收穫。
  • 重大發現!青島發現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
    近日,考古人員在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發現1處一戰時期大型沉艦遺址,採集到100餘件文物。據了解,大型沉艦遺址是在大公島南部海域發現的。出水文物及相關文獻記載等為遺址的性質判斷提供了重要佐證。考古人員表示,此處大型沉艦遺址的發現對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與德國在膠州灣發生的海戰提供了重要實證資料,對進一步豐富我國水下文化遺產當中的沉艦類型、深入研究一戰時期軍事文化水平等具有積極意義。
  • 加裡波利戰役:邱吉爾的一戰噩夢,奧斯曼的迴光返照
    一戰1914年9月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擊敗德軍,阻止了德軍向巴黎進攻的企圖,但也使雙方在西線長期對峙。不久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切斷了英法與俄國的海上聯繫。在德國軍事顧問奧託·利曼·馮·桑德斯的指揮下,退守內陸的奧軍加緊挖掘戰壕,修築防禦工事進行抵抗。3月英法調集近百艘艦艇駛入達達尼爾海峽,對加裡波利半島發起進攻,奧軍憑藉岸防炮臺進行抵禦。
  • 甘肅革命史跡|渣子河紅軍戰壕遺址
    渣子河紅軍戰壕遺址位於臨澤縣新華鎮新柳村,是1936年冬至1937年西路軍為戰事開挖的,戰壕長130米,寬9米,深1.3米,呈月牙形狀。
  • 青島膠州灣水下考古大發現!為一戰大型沉艦遺址,珍貴文物上百件
    據新華網10月22日報導,青島膠州灣海域出現了一處大型戰艦遺址,經考古學家考證後發現戰艦為一戰時期沉艦。經過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以及考古工作人員的大力發掘後,在該沉艦遺址採集了100餘件珍貴文物。 據了解,該沉艦遺址位於青島膠州灣大公島南部海域,在政府部門組織的調查中,共採集到包括武器彈藥
  • 重大發現!青島膠州灣外圍海域水下考古確認一處一戰大型沉艦遺址
    不僅在大公島南部海域發現並確認1處一戰時期的大型沉艦遺址,還在膠州灣內新發現3處水下文化遺產疑點。在膠州灣內、竹岔島周邊、大公島南部海域共發現水下疑點23處,潛水核查了其中14處疑點,累計潛水89次,潛水時長3127分鐘,其中水深超30米的潛水32次,時長達1034分鐘。在膠州灣內發現水下文化遺存疑點3處,在大公島南部海域確認1處一戰時期沉艦遺址,採集文物一百餘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收穫。
  • 怕死的一戰士兵,躲在戰壕裡連頭都不敢抬,還發明出三樣東西
    大夥都懂得,沒有人能夠克服死亡的恐懼,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士兵,當知道自己有機率陣亡的情況下,心情難免有些糟糕,要想存活只能靠運氣還有別人沒有的膽識,在真實的戰場上有時候越害怕死得越快。曾經在一戰時期,士兵們為了保命可謂是絞盡腦汁,且還發明出多樣東西,你們肯定都沒有見過。
  • 彈藥箱一字排開碼在戰壕?別被電視劇騙了,真實戰場這樣放
    自從子彈等武器問世之後,冷兵器時代也逐漸結束了,戰士們不再需要和敵人近身肉搏就能取其性命,子彈槍枝代替了原本的刀槍,成為了戰爭中最廣泛應用的武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現代戰爭中彈藥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戰場上,戰鬥能夠順利進行必須依靠足夠的彈藥,所以所有戰場上的戰士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子彈和槍枝,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實現,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所以士兵在上前線戰場的時候不會攜帶過多的彈藥和武器
  • 比利時落成三座青銅雕像 銘記一戰華工(組圖)
    1916年至1918年,約14萬中國勞工來到波普林格市等一戰主戰場,在英法等協約國軍隊從事挖戰壕、修工事、救傷員、埋屍體等最艱苦繁重的戰地後勤工作。當地時間11月15日,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
  •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推五四運動100周年研學活動
    參觀青島山炮臺遺址零距離感受百年前真實的地下軍事要塞!青島山炮臺遺址即為俾斯麥南炮臺舊址,100多年前的克虜伯大炮、可以360度旋轉的德制瞭望塔、以及真實的戰場樣貌,置身其中,親歷戰爭的殘酷。,並轉發此公眾文至微信朋友圈、集滿15個贊,將朋友圈截圖、學生姓名、陪同的家長姓名、聯繫電話及報名場次(上午場或下午場)發送到「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微信公眾號,即可報名參加活動(信息格式如:截圖,學生姓名***,陪同家長姓名***,聯繫電話*********,報名場次***),活動報名時間截止到2019年5月2日下午17點。
  • 歐洲最大的一戰華工墓地:安眠八百同胞,墓碑上刻的四字令人落淚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戰中的華工的故事。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沒有直接派出軍隊參加,但是卻有十四萬華工遠赴歐洲。這些華工在一戰戰場上主要負責協約國方面後勤補給,道路營房建設,挖戰壕、搬運彈藥、掩埋屍體等工作,不過有時候也參加戰鬥。
  • 江山大陳戰役舊址發現85年前的戰場遺物
    紅七軍團將士當年走過的西嶺亭古道一處戰壕遺址12月7日,記者與江山市檔案館館長徐青、本地軍事歷史學者鄭偉勇、俞俊等一行,在當地嚮導帶領下重走紅軍路, 尋訪舊戰場。經過一天的尋訪勘察,徐青等人披荊斬棘,在今大陳鄉紅星村外扼守公路的制高點大塢崗上,發現數段十幾至二十多米長的戰壕,在戰壕附近找到一枚七九步槍彈彈頭和一塊完整的銅製彈頭被甲。距離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85年,當年的陣地前早已栽種了胡柚,建起了電塔,但仍能撿到這些遺物,可見當年鏖戰之烈。
  • 一戰硝煙|屍臭燻天的壕溝裡,士兵們以何物果腹?
    此前的戰爭中,軍人通常依賴軍需官預先採購的桶裝鹹魚、鹹肉,或者戰場上能買到、搶到的新鮮食品。一戰中的士兵,可以在戰場上品嘗到前所未有的野戰食品。下面,我們將以德、法、英三個主要參戰國為例,簡單回顧一下舌尖上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