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閩南古鄉,富有閩南味的飯後休閒之地

2020-12-21 星體驗數碼

漳州新晉網紅打卡點,最local最閩南style的水鄉,最原汁原味的閩南紅磚古厝味道。小橋流水人家,在漳州九十九灣的河道上,漳州新建了這個閩南水鄉,地理位置就在龍文區石倉街旁,距離漳州市區開車就半小時。

位置就在明發社區對面,漳州消防旁邊,囊括一大片土地,建築都是以閩南古厝為主,層層疊疊,有燕尾脊,還有彩雲波浪的花紋,立體浮雕,初春有早櫻盛開,綠意盎然,四周是一些高樓建築,竟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閩南烏鎮—紅磚白石、燕尾上翹,前埕後厝、中庭寬闊、護厝比肩,門楣窗框鐫花刻鳥,磚木牆石巧飾浮雕。感受一紅一磚都蘊含著閩南韻味。

第一次來這邊的時候,發現建築風格跟漳州古城非常相似,都是古建築院子風,一整片看起來非常齊整古味,可能是因為是比較新的旅遊區,遊客比較少,適合周末來逛逛。裡面除了一些飲料店還有一些餐廳,最有人氣的是譚鴨血,等待的人非常多,總而言之適合傍晚散心。

這裡能給你帶來什麼感受:雕欄玉砌,古厝大宅,灣灣河流,廟宇榕樹。

沿著河道步行街走累了,你還可以坐下來,喝杯飲料,吃頓美食。入夜了,燈光映襯下,分外妖嬈,將這灣水鄉點靚。

最吸引我的是那一座座古厝的外觀精緻玲瓏。紅磚、赤瓦、青石都是古厝最常見的元素,各種華麗的木雕、磚雕、石雕精妙絕倫。城市生活有這麼一大片休閒空間是極好的。整個閩南水鄉布局開闊迤邐;青石板路,閩南老民居,紅燈籠,雕梁畫棟,一衣帶水,波光粼粼;比較可惜的是和周邊還沒有融合進去,邊界收尾有點突兀。

來閩南水鄉擺地攤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體驗。閩南水鄉具有濃厚的閩南特色,位於漳州市龍文區。那已經開放了入住了很多很有趣的店,吃喝玩樂一條龍。

沿著九十九灣兩旁遍布著新建的閩南特色建築群。到了晚上夜景燈光映襯下非常的漂亮。

閩南水鄉,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地下停車場免費,不建議停路邊。九十九道風景線的其中一段,對河道兩岸的閩南古厝進行改造並新建了閩南風情街,有濃厚的閩南鄉村風情。目前風情街還沒多少商戶入駐,有幾家大型餐廳,可以吃完飯去附近逛逛。

相關焦點

  • 閩南漳州古城
    風景圖集:濱州有多美之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於「海濱鄒魯」、國內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A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古城原貌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築、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
  • 閩南文化生態走廊9座驛站基本建成 展館布置重點展示漳州文化
    原標題:閩南文化生態走廊9座驛站基本建成驛站展館布置將重點展示漳州文化 五裡亭驛站一瞥   記者獲悉,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位於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的梅溪、九湖公園、荔枝海、五裡亭、檺林、馬坪、甘棠、三古、木棉等9座驛站已基本建成。
  • 漳州閩南特色圖片吳瑜琨攝影展在林語堂紀念館展出
    攝影達人吳瑜琨辦閩南味影展  古厝、騎樓、牌坊、石板路……七十張展示閩南風貌的攝影作品被精心地布置於漳州天寶林語堂紀念館的展廳內,別具一格的影像藝術搭配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這場名為「古城,大師,閩南人」的主題影展成為近段時間漳州攝影愛好者熱議的話題,小小的展廳內每天都是人滿為患。
  • 講古進校園 傳承閩南文化
    這些「講古仙」或「講古先生」手執書本或摺扇,繪聲繪色地談古論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還時常穿插一些閩南方言、俚語、諺語、掌故等來增強感染力,風趣詼諧,引人入勝。講古人大賽上世紀八十年代,漳州中山公園的各個角落也有很多熱熱鬧鬧的「講古」場,如今已經銷聲匿跡了,但在泉州、廈門、漳州等閩南方言地區,「講古」這一形式已經演變為方言故事,仍然活躍於媒體平臺、文化場所、校園課堂等,以其特殊的魅力令觀眾耳目一新
  • 漳臺(金門)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漳州舉行
    福建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副主任、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漳州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沈詔坤出席會議,閩南師範大學、金門大學、中正大學、大葉大學、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漳州市臺辦、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金門縣歷史民俗博物館、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等有關單位閩南文化專家學者、政企有關人士參加座談會。漳臺(金門)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漳舉行。
  • 閩南小吃之漳州阿芳滷麵
    ,作為閩南地區最中心的地帶,廈門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閩南的代表,不過今天要分享的不是廈門小吃,而是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面就是廈門南面與廣東交界的漳州市的小吃,漳州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在飲食方面既有閩南特色又兼具潮汕風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提到漳州小吃漳州滷麵是絕對繞不開的話題,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漳州小吃中的代表阿芳滷麵。
  • 閩南風情
    地方語言    廈門通行閩南方言,即閩南話,也叫廈門話。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話通行範圍很廣,包括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臺灣地區,共有3千2百多萬人說閩南話。大街小巷、繁華市區、霓虹燈閃爍、多姿多彩的夜總會、酒吧、休閒娛樂中心,迪斯科舞廳便是你逍遣娛樂的勝地,或把酒談心,或飄飄起舞、或引吭高歌、或揮灑人生、定會令您流連忘返。
  • 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範段新驛簡介 邂逅閩南風
    『在古驛邂逅閩南風』系列之八  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範段新驛簡介  作為漳州市「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核心區域,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範段北起水仙花大橋,沿324國道往南至漳浦長橋鎮海峽花卉集散中心,全長約25公裡。
  • 漳州這個珍奇的小城,有山有海有廟有閩南美食,卻鮮為人知!
    位於福建南端,閩粵交界的詔安縣,是「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在古老的土著人文化中,詔安具有民歌、民樂的特色,獨具特色的鐵絲木偶戲。這是一個既是漳州,也是福建最值得去的冷門小城。詔安有山,有海,有廟,有田園風光,還有各式各樣閩南風味美食。九侯山。這座九侯山以「南閩第一峰」而聞名。
  • 漳州高新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成立
    9月18日下午,漳州高新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召開。福建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珊珊、市政協副主席陳躍鴻出席會議並見證協會成立。當天,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福建南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北偉當選為漳州高新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莊志強、段凌平、鄭枝東當選為副會長。
  • 古道·新驛·閩南風 專訪閩南生態走廊驛站顧問莊景輝
    莊景輝教授近照  我市新規劃建設的五裡亭新驛、檺林新驛、木棉新驛、馬坪新驛、甘棠新驛、三古新驛等6座驛站,自動工之日起便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新驛的仿古建築不僅精心融入漳州元素、充分體現閩南古厝文化特色,更描繪出了一幅田園都市生態畫卷,是漳州努力探索投資少、效益好、可持續的生態文明路子的縮影。近日,記者就最受市民關注的幾大問題,與驛站文化顧問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景輝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採訪。
  • 漳州--古老又典雅的城市,孕育了璀璨的閩南文化!
    漳州,東南沿海城市,地處「閩南金三角」,是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這座古老悠久又典雅脫俗的城市,孕育了璀璨的閩南文化,誕生了建築上的奇蹟--南靖土樓,走出了吳本、黃道周、林語堂等眾多的俊傑,有著「海濱鄒魯」之美譽。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漳州。
  • 漳州市博物館新館開放,內外兼修,盡顯海絲風、閩南味、漳州韻!
    博物館外觀設計以閩南傳統建築元素——「紅磚大厝燕尾脊」為設計主題,強化公共建築對於漳州傳統文化傳承的時代意義,輔以現代建築空間組合形式和建築材料,時刻表達著漳州人對於過去美好記憶的尊重和延續。
  • 閩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光榮入選,廈門遺憾落選
    長汀縣是古汀州治所,汀州是古代的閩西政治、文化中心,又有客家文化加持,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實至名歸。筆者作為江西人,在00到03年,曾經在漳州有過三年的學習經歷。筆者對於漳州比較熟悉,今天就重點說一說漳州為何能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閩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光榮入選,廈門遺憾落選
    長汀縣是古汀州治所,汀州是古代的閩西政治、文化中心,又有客家文化加持,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實至名歸。漳州盛產各種花卉,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漳州水網縱橫,盛產各種河鮮、海鮮。肥美的土地,豐饒的物產,讓漳州得到了「花果之鄉」、「魚米之鄉」的美譽。漳州的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武則天時期。垂拱二年,也就是公元686年,武則天下詔建立漳州郡。當時的漳州治所,建立在如今的雲霄縣境內。古漳州城依漳江而建,故名漳州。
  • 閩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內涵
    閩南是福建南部泉州、漳州和廈門的總稱。福建上古時代就被稱為「閩」,當時土著叫閩人。戰國時期至漢武帝期間,福建土著經歷了古閩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閩越人整體北遷的歷史大動蕩。漢武帝平閩(前110年)之後,閩地空虛,給漢人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空間。   從西漢設冶縣(前85年),到東漢末賀齊入閩(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是漢人入閩並融合閩越遺民的關鍵時期。
  • 廈門衛視春節節目「閩南味」足
    閩南文化   2017年新春之際,廈門衛視發揮閩南特色,推出線上新春特別節目和線下閩南文化巡演活動,精彩紛呈鬧新春。    節目內容取材於閩南各地區的校園戲曲表演,從除夕到初十,為觀眾朋友帶來了豐富的戲曲大餐。精挑細選廈、漳、泉等十所中、小學和高校的戲曲特色班,節目種類繁多,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歌仔戲,千年古樂南音,詼諧逗趣的高甲戲,還有木偶戲,漳州錦歌等。與春節特別節目同步,經過精心製作的高清實景歌仔戲《望春風》也將精彩呈現,欄目組還特意為《望春風》創作了一首融合歌仔戲的閩南語歌《情望春風》。
  • 粵東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四地和閩南漳州經濟大比拼,粵東不比漳州
    粵東和閩南,地理位置緊鄰。在語言和風俗習慣上很相近。語言都是閩南話,雖有腔調差別,但是細聽,各自還是能聽懂對方說的。在文化傳統、居住風格和民間習俗上,基本也是相近的。粵東地區四個地級市分別為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汕尾市。
  • 《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 專題講座舉辦
    12月13日,《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舉辦,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講授相關知識。講座上,林曉峰從「朱子與閩南」「閩南文化對朱子『逃禪歸儒』的影響」「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朱子理學豐富了閩南文化內涵」「閩南文化促進朱子理學的傳承和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淺出、鮮活生動地分享了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的關係,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閩南沃土滋養朱子理學」的來龍去脈,視野開闊,觀點獨特,富有啟發意義,深受聽眾喜愛。
  • 走近開漳第一村|漳州|中原|閩南|第一村
    那靜靜的古渡口泛著波光,任清澈的江水盤桓流轉;琉璃翹瓦的五通廟在午後斜陽映照下,灑下一片金碧輝煌;雜草老樹掩映下的古漳州郡衙已是牆傾圮頹,似乎在無聲地傾訴著什麼。我躑躅著,心頭霎時湧現出思接千古,時空倒轉的恍惚錯落之感,思緒飄回到那風雲激蕩,金戈鐵馬的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幕拉開時,誰能想到,主場竟是遠離中原幾千公裡之外的東南邊陲。盛唐的赫赫雄風不能吹遍帝國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