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 09:44 |浙江新聞客戶端 |報導組 馮煒旭 鄭曦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上,龍遊皮紙展臺成了浙江館內最吸睛的所在,古色古香製作工具、潔白柔韌的傳統皮紙吸引來一波又一波客商駐足。龍遊皮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萬愛珠帶來參展的十幾箱樣品全部售罄,更有客戶現場相中一款名叫「玉扣紙」的皮紙,面對一千元一刀(一刀為100張)的價格,毫不猶豫當場下單一百刀。
這次文博會上共有來自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家海外機構參展,龍遊皮紙在高手如雲、產品紛呈的國際文博展上大放異彩,靠的是什麼?第二次參會的萬愛珠說,其實很簡單,九個字:老手藝,全手工,純天然。
龍遊皮紙是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一張紙,全憑一雙眼的觀察和一雙手,簾床入水、水量多少……都在手工藝人的掌控中。以往習慣稱宣紙,因商標保護,龍遊產的稱為皮紙。以山椏皮雁皮紙加工出的畫仙紙、箋紙、國色紙、特種紙等30多個品種都能任意隨文人書寫、繪畫。
「皮紙是用山椏皮做的。」萬愛珠娓娓道來。山椏皮是落葉灌木,看起來很普通,但它的樹皮是造紙的高級原料,龍遊皮紙因此得名。《新唐書》《龍遊縣誌》記載,溪口素有「浙西紙鄉」之稱,早在唐朝龍遊皮紙就作為貢品用於書寫經書等,這一傳統手工技藝有1400多年的歷史。龍遊皮紙製作技藝在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72年,萬愛珠在沐塵造紙社當學徒,專門學習過清理山椏皮,「這可是造紙的首道工序。」萬愛珠說,樹皮都是分叉的,叉裡面要颳得很乾淨,一點黑點都不能留下。颳了後還要蒸煮、檢驗。這些工序在原材料產地完成,經過精挑細選的高質量皮料才是上佳的原材料。
做一張龍遊皮紙,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手工撈紙,紙簾入水後,拿起的速度和水流大小關係到一張紙的厚薄,時間慢了半秒,紙張就會變厚,成為殘次品。
「皮紙可不是光光只能畫畫、寫字。」萬愛珠笑著說,它還可以做工藝傘、鞭炮和炸藥的引線紙等。當然,這其中的工藝和配方,萬愛珠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慢慢改進的。她根據客戶的要求研究出了數十個品種的皮紙。「我還是堅守古老的工藝流程。」每一張皮紙都要和以前師傅教她的一樣,經過嚴格檢驗才送到客戶手裡。
製作手工皮紙成本高,耗時耗力,萬愛珠卻始終堅持古法造紙工藝,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承手工做紙、用心做紙的理念,推動著傳統造紙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廉價機製紙盛行的當下,高價高品質的龍遊皮紙卻贏得了中高端用戶的歡迎。
14951582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