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樹上》滿分作文引熱議,閱卷組長被查:辭藻堆砌不應模仿

2020-12-06 小傑的社會觀

導讀:之前網上熱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浙江方面給出最新回應是:網上流傳的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民熱議,經調查,是其語文評卷組組長在評卷結束後擅自洩露考生答卷及評卷細節,按照規定,給予處罰。另外一條,還很重要。對網民反映的其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

每年都有高考作文出現,朋友圈各種轉發,許多媒體號也轉發,為何這次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了這麼大的波瀾呢?不管看沒看過作文的,我們先一睹高考滿分作文的風採:

我們可以看到文章辭藻華麗,生僻詞彙或者說是充滿深意的詞彙和語句堆滿了全篇,從全局來看,似乎整篇文章高深莫測,不能讓人懂得他所想表達的意思,但是又讓人覺得此篇作文絕不是一般人能寫得出來的,甚至是部分人還給這篇作文寫了一篇翻譯,將它改造成大眾能看懂的文章。

為什麼此篇作文一經公布,便引發了如此大的熱議呢?或許原因就在這裡,很多過來的學生講到:大部分的老師在將高考作文的時候,一定是都讓採取中規中矩的策略,拿一個保險分,不讓作文跑題或是偏題,對於一些有作文才華的同學來說,當然不會拘泥於老師所講的「八股文」的形式,想要有一些自己的創新,這就形成了差別。

從社會大眾層面來看,因為人所受過的教育程度的不同,經歷的不同,所以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有誇讚的,」這孩子有文採,將來能成大器」,也有貶低的,「一堆華麗辭藻堆砌,沒有中心論點,寫得很高深,只是用來唬人罷了」。而此前流出的專家點評這樣說道: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於穩當具備。也可以說是很高的評價了。細讀後會發現邏輯嚴謹,圍繞著所想闡述的中心論點。

當然,其中點評也提到「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夠做到的,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看到這裡,想到以前上學時候,老師經常會說作文一定要辭藻華麗,用那些很少人知道的名言和典故,提高自己的作文文化素養,提高老師的印象分。

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第一次老師給出了39分的低分。畢竟,人是感情動物,有感情偏向,不是機器,或許這位打39分的老師就不喜歡這樣的」華麗「的文章呢,給到作文的閱卷時間也不是很多,短時間看不懂,難以理解,給閱卷老師造成苦難,這不是自討苦吃嘛。

其實,每年都會有滿分作文出現,但沒有像今年這篇作文如此受到熱議,而閱卷組組長這位老師被停職,或許是因為其個人作風問題。網友稱:此位老師開了一個作文輔導班,且有個人作文書,這裡就不過多闡述此事,等待官方後續調查。

而現任首都師範大學陳教授也發表了對此事的看法:

總之,既然已經是滿分作文,就不用過多追究了,這也讓寫這篇作文的孩子承受太多,如果真的是學霸的話,更是會產生一些消極心理,這對自信的學霸打擊是很大的。其實,高考滿分作文都是一些很奇特的、各有特點的作文,像之前的看過的一篇江蘇高考作文《瞳孔之內》也是天馬行空。

那麼高考作文應該應試還是出新如果有實力的話,就去發揮才華,嶄露頭角;如果沒實力的話,還是乖乖寫應試作文吧,得到該得的分數,去到心儀的大學!

相關焦點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文化應多元化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被指既當教練又當裁判,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 ,其中有無貓膩?
    2018年3月,陳建新在一講座中強調,作文要重視真情實感,反對矯揉造作。而8月8日,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接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人士稱,收到舉報,會進行了解。延伸閱讀: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回應爭議:相信會給我一個公正合理的結論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文風和評分標準引熱議。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冷僻,或與閱卷組長導向有關?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其晦澀冷僻而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這篇作文通篇都是多數人很少聽說的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這些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字,人們熟知的莎士比亞、但丁、泰戈爾這些外國文豪的名字反而沒有出現。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不接地氣也正常
    2020年高考首篇滿分作文出爐,是一位浙江考生寫的題為#生活在樹上# 的作文。該文因出現了大量的生僻詞、學術性語句、學術性名人名言而引發爭議。《生活在樹上》引爭議,生僻字多不說,文筆也晦澀難懂,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我就想問,不建議學生模仿為啥還要發出來?
  • 滿分高考作文引起的爭執:要感情真摯還是華麗辭藻?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閱卷專家稱不建議模仿】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出爐,這篇滿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遇冷的啟示:通俗易懂是文章的生命力
    高考滿分作文向來是眾人追捧和模仿的標杆,但是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閱卷組長陳建新擅自公布之後,經過極其短暫的「光環效應」後,很快引來一片質疑聲:晦澀冷僻,堆砌辭藻,故作高深,這樣的作文真的應該被評為滿分嗎?這樣的作文風格真的應該被推廣和模仿嗎?
  • 洩露滿分作文與評卷細則,浙江閱卷組長已停職:高考真不公平嗎?
    一、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飽受爭議《生活在樹上》在被評為滿分作文時,並沒有享受到作文中王者的待遇,反之卻飽受非議,不少專家稱其辭不配位,網友則覺得晦澀難懂,難以引起共鳴,社會各界紛紛對此引發探討。《生活在樹上》在一閱的時候,給出39分,二閱和三閱的時候給出55分,在最終的審核環節給了滿分,對於這篇典故、華美辭藻堆砌的文章,毫無美感,增加閱讀難度,網友紛紛質疑其評卷規則。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文字晦澀難懂,人大教授:應鼓勵!
    近日,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該考生脫穎而出,所寫內容成功抓住了閱卷老師的注意力,作文曝光後也引來了大家的矚目,很多權威人士對該生的作文也發表了自身看法,人大教授直言:個性化的作文應鼓勵!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給出了一段材料,涉及個人、家庭、社會,以落差或錯位為關鍵詞,要求考生談談自身看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閱卷老師:作文想得高分,離不開大量閱讀
    近日,浙江教學月刊公布了浙江高考語文第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篇作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高考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看第一遍,感覺不像是一個高三學生寫的考場作文,然而,細讀你會發現,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健)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 閱卷組長四字回應
    新京報訊 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3日下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已介入處理上述作文評分事宜。
  •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評價兩極分化
    作文在網上曝光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者認為,此文「不好好說話」,與普通人的語言世界距離太遠,用詞晦澀難懂,堆砌概念,有故作賣弄、炫技之嫌。有網民還將之形容是「粉飾成進階版的八股文」,以行文的「高級感」博得閱卷老師的讚賞,不配拿滿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  資深高考作文閱卷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只認識『矢』字,『嚆矢』(嚆:讀音hāo,釋義為呼叫;嚆矢:響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怎麼不說人話呀。」
  • 高考滿分作文標準引爭議,應該是辭藻華麗還是樸實無華?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一家出版社向浙江省2020的考場作文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文章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編輯。其中,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作文,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術語堆砌式的寫法被打滿分,公平嗎?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都是考試後大家熱議的對象,那些被判為「滿分作文」的存在,也能讓大家看到這一屆考生的水平如何。不過也有很多炫技的考生,普遍認為越是晦澀難以理解就顯得越高級,這是什麼評判標準呢? 一篇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受到了大家的議論。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不說人話」?
    8月2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讀完第一句話,就感覺到了「智商侮辱」,「只認識『矢』字,『嚆矢』(嚆:讀音hāo,釋義為呼叫;嚆矢:響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兩個字加一起就不認識了。作文怎麼不說人話呀。」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你看得懂嗎?
    全文1782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文/子兮(媒體人)編輯 狄宣亞 實習生 歐陽鑫 校對 吳興發▲滿分作文截圖。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篇佶屈聱牙的平安經!
    昨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刷遍全網,其中作文內容使用大量生僻的詞語,讓人閱讀起來十分的晦澀難懂。第一個老師打了39分,第二和第三個老師則是評了55分,最後有審查組判了滿分。一時間,網上塵囂甚起,許多網友都批評說這是故弄玄虛、堆砌辭藻,看似富於哲理,實則故作高深。
  • ...披露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具體詳情是什麼?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