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書的孩子和不讀歷史書孩子的差別,對三觀的形成有什麼不同

2021-01-09 峨眉師姐在紐約

為啥喜歡讀歷史書的孩子更明辨是非,思維更有邏輯,三觀都很正呢?讀歷史書帶給孩子的那些好處你可能想像不到?

教育學家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和父母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記有關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嘗試閱讀歷史書,對於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有幫助。舉列子: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或者不讀歷史課外書籍,那以後就會有大問題。

起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為人處世就會有阻帶,在工作或者個人生活中都會出現無知,無趣,無味。

教育學曾有一個著名的研究表明,學校裡優秀的孩子,都是從小喜愛歷史,接觸歷史,融入過歷史書的孩子。

古人說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如果孩子從兒童時期就接觸歷史,那更是為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中學升學高中,高中升大學,以此為本,歷史知識會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成為成功的照明燈,讓孩子的未來一路光明。

喜歡歷史的孩子抗壓能力,承受能力會更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會更強,常言也道:讀史明智。孩子從小就熟悉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可以開拓思維,從讀書中汲取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往大了說,從小孩子就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和責任。父母方面呢,父家長會少為孩子少超很多的心。

喜愛歷史的孩子,成績一般都會在中上等,歷史知識是他們強大的後盾,兒童時期是孩子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越早讓孩子接觸歷史越好,孩子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是最牢靠的,兒童時期讀的每一本書,都會深深印在腦海裡,長大了也會回味無窮。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長期的監測,他對1000名兒童進行了從出生到成人的跟蹤調查,結果讓大家震驚,兒童5歲前是智商發展的最關鍵的時期,就相當於播種一樣,種什麼瓜,得什麼豆,如果孩子在兒童時期就多讀課外讀物,那孩子那時候的智商就相當於獲得了很大的澆灌,一半的收成都有了,孩子出生到上小學前的時間,家長都要密切的注意他們,引導他們多看課外讀物,特別是歷史故事,從簡入深,需循漸進的指導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因為歷史故事的精彩有趣,更容易吸引孩子們。在孩子記憶的黃金關鍵時期,播下歷史故事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父母一定要明白,讓孩子讀歷史書,要從趣味入手,讓孩子主動看,喜歡看,不是被動的接受,那就需要父母給孩子選擇正確的歷史讀物,在孩子認字不多的時候,配彩圖,圖畫的歷史書,是最佳的選擇,孩子喜歡圖畫,如果讀物有拼音更完美了,孩子又可以學習拼音,自己就可以完成閱讀,不明白的地方家長輕輕提點,孩子的大腦打開了,注意力也會集中,會更主動的看書,理解書的內容,圖書的插畫更是給孩子描繪了歷史長河中各式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一個閱讀過歷史書的孩子和一個沒有閱讀過歷史書的孩子,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讀歷史書讀的早的孩子比讀歷史書讀的晚的孩子,那又更不在一個頻道上。

如何讓孩子在兒童時期就愛上歷史呢,愛看歷史書籍呢?

答案是:讀歷史插畫書,從中國歷史先,從讀史記開始,《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先生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曾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被梁啓超先生盛讚是「千古之絕作」。記載了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年間帝王將相、儒林俠客等,各朝各代重要人物的歷史事跡。

兒童歷史讀物「寫給孩子的史記」 是家長買給孩子第一本歷史書的首選,必選。

大家都知道,史記原著作共130卷,50幾萬文字,又是文言文,內容龐大,小朋友基本很難獨立閱讀,父母讀給他們聽,孩子們也沒有興趣了,但是這五本「寫給孩子的史記」加注了拼音和彩繪的插圖,讓孩子拿起書就有興趣讀,還會每天想看。

我翻看了一下這全套的「寫給孩子的史記」發現:

「寫給孩子的史記」 這本書裡面有精美的插畫,每個歷史人物都以繪畫形式躍然在紙上,很是生動和形象,栩栩如生,能夠讓孩子愛上讀歷史書,趣味性強,幫助孩子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龐大的歷史的內容。

「寫給孩子的史記」 這本書的整體印刷質量也很不錯,紙質厚實,字跡清晰, 印刷質量很好,書的版式也很流暢,疏稀有致,有一種新書獨有的書本味道。

需要的父母大人朋友,在文末「看一看」處下單。

孩子讀的全彩圖,全拼音的史記

相關焦點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在如今家長們都著急給孩子報數學班、英語班的時代,我從小就讓兩個孩子看歷史書的行為,被很多人質疑。他們一致認為:「讓孩子讀歷史有什麼用?」臺灣大學歷史系教師呂世浩曾在演講中提到: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到底有沒有用?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未來會勝人一籌
    而澎湃新聞也曾做過一個關於「高考狀元平常都讀什麼書?」的調查,結果也顯示:80%的學霸愛讀歷史類書籍。高考狀元平常都愛讀什麼書?結果卻非常相似:80%的學霸都愛讀歷史書。為什麼學霸都喜歡讀歷史書呢?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未來會勝人一籌1、讀歷史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2020年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中,附帶了一本邱勇校長贈給清華新生的書——《萬古江河》。
  • 為什麼有錢人,從小讓孩子讀歷史書?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為什麼有錢人也讓孩子讀歷史呢?一、開拓眼界和格局現在很多家長特別焦慮,就拼命的掙錢,就怕因為經濟實力不夠,讓孩子在眼界和格局上拉開了差距。但說實話,如果在物質上去比較永遠都沒有盡頭。歷史是一個國人的根,因為銘記了歷史,才更有家國情懷。三、形成獨立思辨的能力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或許談到格局和情懷,很多家長覺得太大了。
  • 為什麼有錢人,讓孩子從小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逼著讀
    北京德威雙優學校有很多明星孩子在那裡上學,這樣的貴族學校學費就20萬起步,不是隨便就能去讀的。在這所學校裡孩子們學習的課程十分豐富,有書法、西洋棋等等,不過在眾多課程中有一個課程重複次數最多,這門課程就是文化課(古今中外歷史)。
  • 為什麼有錢人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白巖松:不僅要看
    孩子的教育是所有家庭中最重要的,不管你是富豪和底部不能避免為兒童工作,無論學區房有多高都可以很容易地賣完。與高價學區房相比,很多人一定更好奇明星,富豪讓孩子上高價學校,每年的學費從20萬元開始,而且有名額限制,所以你不能上高價學校。
  • 為啥明星富豪打小就讓孩子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得逼著學
    為啥有錢人打小就讓孩子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得逼著學明星富豪們高價買學區房、讓孩子進貴族學校,這些事情相信大家聽到都很淡定了,比起我們買不起的學區房,進不起的貴族學校,我們更好奇的是在這些動輒學費幾十萬起步,還有名額限制的學校到底教了這些孩子什麼?
  • 為什麼李湘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逼」著學
    在國學和傳統文化流行的今天,讓孩子閱讀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已經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共識,看來作為明星媽媽的李湘也是十分重視中國歷史文化,不然怎麼會從小就讓孩子讀歷史書呢。可以說,父母的遠見和視野,決定孩子人生道路的廣度;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將來所在的高度。有大格局的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未來和前景;不僅著眼於成績,還注重孩子涵養、品行、能力、膽量等全方面素質的培養。
  • 活動|一讀就上癮的歷史書,到底有多好看?
    同時,一些經典的歷史著作,也是有溫度的,比如《論語》。張瑋老師曾經被一些家長讀者追問,希望他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讀的中國傳統文化書,他推薦的就是《論語》。01讀歷史書原來這麼過癮?每個歷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後都曾有不為人熟知的故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把這些故事告訴你。在張瑋抽絲剝繭般的描述中,歷史被還原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這之中,有熱血,有殘酷,有真實,當然,也有溫度。那年,中國為什麼只派一個人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清末為何那麼多留學生扎堆去日本?
  • 活動 | 一讀就上癮的歷史書,到底有多好看?
    同時,一些經典的歷史著作,也是有溫度的,比如《論語》。張瑋老師曾經被一些家長讀者追問,希望他能推薦一些適合孩子讀的中國傳統文化書,他推薦的就是《論語》。01 讀歷史書原來這麼過癮?每個歷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後都曾有不為人熟知的故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把這些故事告訴你。在張瑋抽絲剝繭般的描述中,歷史被還原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這之中,有熱血,有殘酷,有真實,當然,也有溫度。那年,中國為什麼只派一個人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清末為何那麼多留學生扎堆去日本?那些從月球回來的太空人,都怎麼樣了?
  • 《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這是我讀過最「接地氣」的歷史書
    首先,僅從書名看,你就知道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歷史書,可以說,無論你喜不喜歡讀歷史,你都會一讀就上癮。王朝命運曲折變更,到底是由什麼在推動?英雄的崛起,究竟是順勢而為,還是逆天而行?為什麼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草根最終可以成為皇帝,他們身上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有人說,歷史就像一團迷霧,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歷史最真實的一面。
  • 白巖松分享育兒經驗:想讓孩子增長智慧,這類書要逼著孩子看
    白清揚現在已經22歲了,從小就是學霸的他,高中畢業於北京重點中學景山中學,如今在英國名校讀「蒙古史」專業。大家都認為這個專業太冷門了,很不理解,但白巖松卻很贊同兒子學習。並且作為一個愛讀書的狂熱分子,成為父親後,也開始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但從不幹涉孩子讀書的種類。但唯一的要求,孩子十歲以後歷史書是一定要讀的。受白巖松的影響,白清揚在小學畢業時就讀完了金庸全集。
  • 讀歷史書不能「紙上談兵」
    巜蔡東藩歷史演義》套書「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興替,知得失」,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這是讓我稍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套書明細對待歷史,我們應該是嚴肅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從宮廷劇等影視作品裡來了解歷史的。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智商高和成績好的孩子,大都偏愛這類書籍
    孩子讀歷史書的好處有家長可能會發出疑問,歷史書晦澀難懂,記載的東西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為什麼學霸都喜歡看這類書?讀歷史書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具體的好處?歷史書,是家長和孩子容易忽視的一類書籍,因為它粗讀下來,不如故事書生動有趣,也不如文學類書籍韻味雋永。
  • 我們讀歷史書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第一次拜讀的呂思勉先生的作品就是他的《中國通史》,書中他對漢武帝和嶽飛的看法讓我很難接受——這實在是與主流觀點相差太遠了。但是,後來我才明白,這不正是讀史書的意義所在嗎?我們需要不同的觀點,但需要的不是無稽的、譁眾取寵的觀點,而是需要這種百年來公認的史學權威提出的不同的觀點。
  • 寫在12歲兒子讀完二十餘套歷史書之後: 讀史對孩子的影響, 真的蠻...
    他是個理工男,從小在課外書籍幾乎絕跡的農村長大,沒有什麼閱讀習慣,早在學生時代文科就學得非常勉強。這樣一個工作繁忙且沒有閱讀習慣的IT從業者,哪裡有時間和耐性看歷史書呀! 正因如此,他買來的歷史書,毫無懸念地成了擺設。
  • 明星、富人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為什麼?白巖松:還要逼著學!
    並且歷史在我國的高考中也佔據著很大的分數比例,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中,歷史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通過觀察身邊的一些明星和富人,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對藝術文化的積累。那麼為什麼有錢人要讓孩子從小看歷史書呢?白巖松卻說到:「不光要看,還要逼著學!」
  • 現代社會讀書有什麼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改變人的命運有12個方面,讀書排在第五位。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功五讀書,所以,有很強的改變命運的能量,但是現在的學生讀書卻是為了分數,本末倒置,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的命運不好,那就趕快讀書吧!2、不同時期應該讀不通的書。讀書有很強的階段性,總體上有四個階段: 第一少年時讀書為形成正確的三觀。
  • 孩子為什麼要讀歷史?看完這樣的一個數據,你就知道了
    孩子為什麼要讀歷史?1、大格局觀我們有句古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它討論了大模式,使孩子們可以從歷史知識中總結規律,加深見解力並發展同理心。3、培養家國情懷《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和《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的作者陳衛平說:我從三歲的時候就瞧不起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讀歷史的孩子才會有家國情懷。
  • 為啥有錢人家從小讓孩子看這類書?不但要看,更要逼著學
    大家對於李湘的女兒,田亮的女兒還有王菲的女兒都不陌生吧,他們都在北京德威雙語學校上學,學校除了基礎的語數,英語外還有書法等十幾門課程。在節目當中李湘強調過學校的課程非常多,但是重複度非常少,尤其是文化課一周兩次就是講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家裡有孩子了都知道,一般普通的學校到了初中才會有歷史課,為什麼這些學校這麼小就可以上歷史課。
  • 5年過去了,那個12歲熟讀《史記》的孩子,如今咋樣了?
    人是進步的,不應該學習與時俱進的潮流東西嗎?確實,歷史未必能為我們解決當下出現的問題,但卻能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我們未來還有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英國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現在一有事,冷淳定會給「媽媽」打電話......如今,在「媽媽」的幫助和鼓勵下,冷淳越來越開朗,學習也進步更快。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史記》?在這樣一個困難的環境中,小小年紀的冷淳可以如此自強自立又樂觀,離不開歷史對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