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讀《花經》
池莉
①一個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長一個人生階段裡,我只長年歲不長心眼,想來真是痴長。
②先前,我外婆家屋後有一座大園子,園子裡頭長滿花木蔬菜和中草藥,芙蓉花、雞冠花、桃樹、垂柳、小白菜、香蔥、車前草、雞血藤等混長在一個園子,引得蜂來燕往蝶飛蚓爬,使兒時的我玩得十分著迷。
③當然,這種私家的園子後來很快就沒有了,支援了國家建設。園子變成了一座絲織廠,工廠的圍牆抵在我家屋後,整日整夜哐當哐當地響,我不喜歡這聲音。從此,我一直心懷渴望,非常非常想養花種草。渴望與日俱增,可多年來就偏是沒有機會,既沒有自己的住房也沒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④十幾年熬過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陽臺上一看,發現竟然留了養花槽。這一高興,頭腦轟地發了熱,不知不覺拿業餘愛好當了正經事做。一連好些日,提只籃子和小桶,四處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陣之後,花種上了,草也養上了,菜子也撒上了。然後,抱著肩來來回回欣賞,倒真有一種了卻了某個夙願的感覺。以後每逢出差或筆會,凡遇上奇花異草,都挺執著地弄點回來栽進盆裡。家裡廚房三天兩頭做魚、肉,也常記得將洗魚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⑤可是到了秋季,結果並不理想。葡萄才結了幾顆,花兒沒開幾朵,從廬山植物園特意帶回的碗蓮之類也都死了。怎麼回事呢?為此,我特意找了《花經》來讀,讀著讀著,心中漸亮。合上《花經》,扔下花鏟,淡然一笑:我不再養花了。實際上,《花經》這本厚書我翻來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節:序言。
⑥序言裡簡潔地記敘了本書作者之父黃嶽淵先生的一段經歷。黃嶽淵先生在宣統元年的時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時年將三十。有一日黃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該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應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為人的根本,於是,黃先生毅然辭官隱退。他做什麼呢?他購買田地十餘畝(時田價每畝約二十金),漸擴充至百畝。黃先生從此聚精會神,抱甕執鋤,廢寢忘食,盤桓灌溉,甘為花木之保姆。果然,黃家花園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花異草奇,聲名遠揚。每逢花時,社會名流裙屐聯翩,吟詩作賦。更有文人墨客指點花木,課睛話雨。眾人深得啟示:既混濁之世,百無一可,唯花木差可引為知已。
⑦據說當時的文壇名人周瘦鵑、鄭逸梅等人皆為黃先生的花木摯友。黃先生養花養出了精神文明,養出了人間知已,養出了《花經》這等好書,恐怕這才叫養花種草!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豈能憑你心中有一點喜歡?有一點迷戀?三天澆點水,五天上點肥?
⑨曾少年狂妄,自以為聰明。把表面的一些由頭借來,實際標榜自己為至情至性之人。這也做做,那也試試,好聽人評價個多才多藝。近年來國家大興經濟,文人紛紛「下海」,我也曾與人發議論說作家的智商是足夠經商的。最近由讀《花經》而獲頓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們終身搞陰謀,商人們終身搞欺騙,情種終身搞愛情(比如賈寶玉),黃嶽淵先生終身搞花草。一生的時間並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實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夠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有搞好一件事。
⑩總之,我是不敢再說文人經商之類的話了,也不敢再狂熱地養花弄草。就連剪裁時裝、研究烹調之類的興趣也淡了下來,興致所至,偶爾為之,拿得起,放得下,決不長期牽腸掛肚。傻一點兒,笨一點兒,懶一點兒,冷一點兒,就做一件事——寫作,我這一生。
(有刪改)
1.下列對散文文本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自己在很長一個人生階段只長年歲不長心眼,是因為自己連養花種草都做不好。
B本文語言整體樸素自然,在第⑥段敘述黃嶽淵先生辭官種花之事時,卻多用四字句租文言詞語,旨在以凝練典雅的語言刻畫黃嶽淵先生的高雅形象
C文末說「傻一點兒,笨一點兒,懶一點兒,冷一點兒,就做一件事—寫作,我這一生」,是說做人糊塗一點,不必趕潮流,反而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D作者對種花草一事的感情變化經歷了未種時的渴望、如願後的高興、秋收時的苦惱、徹悟後的淡然的過程。
A項,「自己在很長一個人生階段只長年歲不長心眼,是因為自己連養花種草都做不好」錯誤,結合第⑨段分析可知,作者認為自己「只長年歲不長心眼」,是由於自己受不住誘惑,不能一生專注於寫作這件事,而不是因為自己連養花種草都做不好。選項內容強加因果,曲解文意。
B項,「旨在以凝練典雅的語言刻畫黃嶽淵先生的高雅」的表述有誤,文章旨在凸顯人物專注的魅力。
C項,「是說做人糊塗一點,不必趕潮流,反而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的表述錯誤,文意是說一生要做好一件事。
故選D。
2.文章第⑦段中說「黃先生養花養出了精神文明」,試結合⑥⑦段概括這種「精神文明」包含了哪些內容。
①混濁之世辭官隱退。做得天趣之事,立為人的根本
②寫出了《花經》這本好書。
③結交了當世的花木摯友。
④黃先生養花是渾濁時代清新美好的選擇和追求。
3.作者翻閱《花經》本是要尋找種花方法的,卻轉述了「序言」中黃嶽淵先生的事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內容上:作者將黃嶽淵先生養花與自己養花進行對照,突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主旨。
結構上:承接上文,既解釋了「我不再養花」,又為下文抒發「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鋪墊。
審美效果:豐富了作品的文化蘊涵,增加了文採。
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鑄造高人
寫在九月——選擇復讀,踏上徵程
高興地送你踏上遠行的列車,我留下是為了更好的明天
九九豔陽天——九月、九年、久久
九月的陽光下,是愛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