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維元年——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展覽

2021-02-07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2020,全球進入一個特殊時期

跨維,是否將成為雕塑的特殊現實

2020屆,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有69位本科畢業生,13位碩士畢業生。在這段非常態時期,他們在非常態下完成了畢業創作,又將以一種非常態進行線上畢業展。

雕塑創作過程往往是從二維草圖開始,最終呈現為三維實體,而非常時期促使我們又將三維實體作品進行「二維展示」,頻繁跨維度轉換形成的「逆向呈現」,使得雕塑特有的實在體積、材料質感、真實空間,都抽象成一個個二維界面。

2020,是雕塑的「跨維元年」「跨維」作為此次畢業展的主題,今後或將成為雕塑的主題。摒棄固有思維,也可以說雕塑轉換一種跨維度動態空間中的「存在」,也許這是數據流時代的必然。

2020屆本科畢業生分屬於具象雕塑、實驗雕塑、公共雕塑3個工作室。線上展覽對具象雕塑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無法以真實的空間來表達,就讓流淌的時間說話,利用影像、動畫主動引導「觀看」,或許對雕塑的未來意義重大。對實驗雕塑而言,疫情的限制反而強化了「實驗性」,激發了「創作力」,在局限中尋求觀念的完整與自足。公共雕塑依然立足於介入公共空間的創作實踐,關注景觀裝置、軟材料空間構築、數字雕塑與參數化設計等多個層面,並積極探索一套全新的公共雕塑網絡展示標準和創作方法

碩士生的畢業創作也多居家完成,師生不能充分交流、雕塑材料不便購買、加工設備無法配套、創作空間嚴重受限、最初構想難以實現,同學們需要應對的困難重重,從本科階段就開始的數字雕塑訓練,此時成為研究生畢業創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客觀上推進了視覺經驗與雕塑觀念的更新

2020,也是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線上展覽的「元年」。我們建立了網絡展覽的專門網站,以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雕塑分館已有的展覽空間作為初步模型,搭建數字虛擬美術館系統功能平臺,開發適應雕塑藝術的數字虛擬展示及管理系統,使線上雕塑展作為實體展覽的必要補充,由「特殊型」轉變為「常態化」,進而「優勢化」

2020,我們隔屏交流,甚至「隔屏畢業」!屏幕似乎成為畢業創作季的「二向箔」,「降維」是雕塑無奈的選擇,但客觀來說,「降維」也恰巧為雕塑創造了「時間」,畢業創作的時間被拉長,線上展覽中創作過程也有了被展示的可能,在雕塑中時間越來越成為一名重要角色。

三維物體無法直接轉移到二維宇宙的物理特徵,將還原成純粹的能量?果真如此,我們是否也該相信,雕塑的「二維化」或可在未來有著意想不到的能量爆發?基於賽博空間的跨維互動,虛擬實境已深切作用到真實世界。雕塑,又有什麼理由不會改變?

 





李全寶 《百鍊成鋼》 50×40×80cm 木、錫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李粵鵬 《盛餐》 170×170×70cm 超輕粘土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古利漢 《浪》 140×60×126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盧曼熙《無聲的言語》30*30*70(3件)玻璃鋼 指導老師:黎明  謝國發  王海同


盧曼熙《巨翅老人》 100×60×80cm 大理石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馬榕辰 《90°N》 80×60×50cm 石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黃詩韻 《二十三首無名的散文詩》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俞健俠 《睡著的奶奶》 50×50×80cm 不鏽鋼、玻璃鋼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羅林明 《我和我的姐姐》 51×52×128cm 木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鄭浩均《人、樹與酒壺》 尺寸可變 砂巖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裴夢捷 《大象無形》 320×500×300cm pvc膠帶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劉林林 《胖胖進行曲系列》 70×40cm 不鏽鋼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李潤東 《荷塘月色》 40×40×20cm 樹脂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薛三峰 《拾荒老人》 75×90×110cm 鐵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龍毅 《我的叔叔--盲人漁夫》 185×30×90cm 玻璃鋼仿銅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胡澤洋 《梧桐葉》 5×5×10cm 金絲玉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陳哲 《白山》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黃挺 《虛擬世界》 30×25×50cm 光敏樹脂、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鄺智銳 《抗疫天使》 40×25×80cm 木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袁迪詩 《屋企》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黃俊程 《容器》 方/58×54×50cm、圓/36×36×52cm 石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陳恆裕 《希望》 尺寸可變 數字雕塑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陳嘉煒 《遇龍圖》 120×163×56cm 銅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李根 《漁夫,樵夫,屠夫》 20×20×80cm(三件) 石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彭星洋 《踽踽獨行》 300×250×75cm 銅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林俊宇 《逍遙》 53×60×37cm 石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謝鋒華 《我們的模樣》 80×30×60cm 木 指導老師:黃炳誼、王海同


楊斯文 《摩託》  70×50×30cm 樹脂 指導老師:黎明、謝國發、王海同





全統一 《肉身》 尺寸可變 南玉、亞克力、玉粉、玉渣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周喬欣 《量販式高級定製店》 長:2193.4cm 寬:743.2cm 高:473.5cm(尺寸可變) 漢白玉、大理石、不鏽鋼、玻璃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徐毅曈 《海螺》 500×300×300cm 電子裝置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盧子鋒《平常的日常是無常》 100×100×55cm(尺寸可變)影像、裝置、 布料、金屬板材、現成品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賴俊明 《遲到的兩分鐘》 67×67×48cm 機械臂、紫外線燈、感光材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葉考華 《Unknown living object No.2》 尺寸可變 不鏽鋼、銅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李炯初 《校對參數 》 220×300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張晨暉 《此岸變化石》 160×75×130cm 泡沫、高彈布料、機械裝置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汪陸 《cold》 影像:3分47秒 黏土動畫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陳鈺嬋 《織憶》110×72×140cm 毛衣、毛線、現成品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林志豪 《窗》 180×160×40cm 不鏽鋼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季宇航 《旅途》 50×35×11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李佳幸 《火羽》 40×50×80cm 玻璃、巖石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鄒映橋 《溫故》 尺寸可變 舊衣服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趙琳玉 《鯁》 尺寸可變 現成品、電動機、電纜、電源適配器、石膏、滑石粉、沙子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賴志全 《臆夢》 尺寸可變 木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謝釧枰 《我的毛孩》 坐姿長30cm、蹲姿長18cm 羊毛氈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韋飄飄 《似是而非》 150×80×️300cm 竹子、扎帶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蔡兆燕 《二十四時》 280×60×52cm  銅管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蔡裴玲 《融》 140×140×36cm 羊毛、陶泥、不鏽鋼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林培超 《冠》 130×50×70cm 不鏽鋼、光敏樹脂、ABS板、水泥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蔡展川 《魚》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董宇昊 《孤影亦是離魂》300×46×180cm 光敏樹脂、毛衣、牛仔褲、牛仔布料、鉑金矽膠、毛髮、黑洞級黑色顏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陳柄宏 《last night on earth》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鍾智豪 《我們》 40×32×32cm 矽膠、樹脂等  指導老師:陳克、張弦、洛鵬、程辰




周婷婷 《第十三道門》 225×150cm 醫療用品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王鑫宇 《律》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建、王浩、劉佳婧


張楓儀《Our Heartbeat In HUAKANG華康心跳》 160×100×200cm 不鏽鋼、木頭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於宗宙 《Our Life In HUAKANG 華康鏡像》+《Our Landmark In HUAKANG 華康字造》100×100×100cm  不鏽鋼、3D列印  指導老師:張建、王浩、劉佳婧


王雪彥 《treasure》 200×300×155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陳柏年 《萬花》 150×130×110cm 鏡面不鏽鋼、光敏樹脂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鍾莉詩 《喚·境》(Calling · Realm) 400×40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李秋木 《廢墟之上》 400×40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張嘉圳 《淵境之間 - 觸 / 癮/ 溺》 尺寸可變 光敏樹脂、玻璃鋼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莫銘欣 《境·夢》 230×70×16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建、王浩、劉佳婧


呂蕾 《4020進化論》 170×130×10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梁錦雲 《浮冰上的北極熊》 70×40×50cm 樹脂 指導老師:張建、王浩、劉佳婧


丘永聰 《生命的維度》150×130×130cm 光敏樹脂、金屬、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莫楚瑤 《城市記憶》 200×120×120cm 綜合材料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楊華金 《運動之王》 600×670×250cm 金屬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師嘉 《焦灼的薯餅》 300×300×70cm 海綿、紙、塑膠顆粒、樹脂材料及pvc片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劉銘豪 《猶如幻影的純粹階梯》 90×50×50cm、110×420×835cm、200×600×180cm 光敏樹脂 指導老師:張健、王浩、劉佳婧




孫仁恆 《關於時間與生命的即興》 72 × 50cm 影像、可動裝置、光敏樹脂 指導老師:高蒙

             

孫仁恆 《海浪的解構》 動畫 尺寸可變 指導老師:高蒙


方曉立 《動物系列》 尺寸可變 數字雕塑 指導老師:高蒙


張超 《風骨——不能忘卻的記憶》  200×1650cm 鋼 指導老師:黎明


張超 《路漫漫》 130 ×100cm 鋼、銅 指導老師:黎明


王傑 《「工具」研究系列NO.3》 尺寸可變  數碼文件、圖像、文本、影像 指導老師:陳曉陽、黎明


李佩璇 《鐲玉人》 350×350 cm 影像 秒翡翠、翡翠原石、鐳射光圈(數字雕塑) 指導老師:陳曉陽、黎明


陸興龍 《一千零一夜》 160×300×300cm 影像、裝置、數字雕塑 指導老師:張弦、黎日晃


林偉岸 《喃語》 160×120×240cm 樹脂著色 指導老師:高蒙


譚文榕 《絢燦》 100×160×160cm 光敏樹脂、電子元件 指導老師:楊學軍、高蒙


楊涵 《FLY ME TO THE MOON》 尺寸可變  數字雕塑、影像 指導老師:陳曉陽、黎明


盧熙瑋 《我們的形狀》系列 130×100×120cm 樹脂 指導老師:張弦、黎日晃


張偉 《生長的靜物》  尺寸不等 靈芝菌包 、現成品 指導老師:陳克


莊文豪 《無病毒的雪山》  50×150cm 玻璃鋼 指導老師:陳克




2020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季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線上美術館

www.artvrpro.com/sspa


請掃描二維碼進入

展覽主辦:廣州美術學院

展覽承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總策展人:陳克、劉燕平、張弦、陳宏踐、卓國森

執行策展人:韓小囡

視覺設計:屈金

展廳設計:鄭曉雄、張弦

視頻製作:汪怡飛、陳康、韓小囡

媒體宣傳:曹陽、劉燕平

策展團隊:張健、程辰、王海同、何卓雅、張燕君、張斯雅、魯勤、邱德準、黃宇琴、楊涵、李根、盧曼熙、李全寶、周婷婷、 張楓儀 、張嘉圳、徐毅瞳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周拉開帷幕
    開幕式現場12月15日,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承辦的「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周」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報告廳開幕。來自廣州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等多所藝術院校和藝術創作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嘉賓代表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雕塑史論教研室主任韓小囡主持。從12月14日至12月18日舉行了為期5天的學術周活動內容包括學術論壇、講座和專題展覽。
  • 「2020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
    12月15日上午,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承辦的「2020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暨「2020廣州 雕塑與公共藝術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
  • 2020廣州美術學院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展時間+預約入口
    >展覽地點: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西路168號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票價:免費  展       廳:1、3號展廳  預約入口:點擊掃碼預約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革命歷史題材雕塑創作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良的傳統
  • 2018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作品展
    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分成三場進行展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學們的學習成果能夠更好地得到充分呈現,讓老師、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充分了解我校碩士研究生的教學狀況以及教學成果。我們期待觀眾對展覽作品及我校研究生教育提出批評和建設性意見,以進一步辦好廣州美術學院的研究生教育。
  •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研究生——餘康
    餘康,1993年出生於湖北黃石,2012-2017年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專業本科畢業、2017年至今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在讀,導師張克端、翟慶喜、劉傑勇。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並獲「曾竹韶獎」,中國雕塑博物館,大同。天行意動 · 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態雕塑作品展,長春。「傳承 - 創新」2017中國大學生雕塑作品展 獲「優秀獎」,惠安。
  • 展覽預告|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展覽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承辦。此次展覽是根據兩所院校歷年來的雕塑教學及創作成果而舉辦,意圖通過45位專業教師和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學統與特色。
  • 展訊|時間之維——許欽松創作獎的十個優秀案例將在四川美術學院展出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時間之維——許欽松創作獎的十個優秀案例開幕時間:2019年12月22日下午15:00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2日至2020年1月12日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此次展覽是繼廣州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後,全國八大美院巡迴展覽的第四站。部分參展作品 譚旭 1982年生於瀋陽,現工作、生活於廣州、首爾。
  • 2019年廣美畢業展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作品欣賞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作品展共展出具象、實驗、公共三個工作室54件雕塑作品。  具象雕塑工作室   具象雕塑工作室以「傳承中創新」為理念,師生們從觀念性、科技性、社會性三方面,探索與傳統具象雕塑創作相融合、碰撞的理念方法,作品呈現出「根植傳統、花開當代」的豐富面貌。
  • 展覽預告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展覽預告 | 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月30日——2020年12月06日「中國當代學院雕塑的教學、創作與交流「研討會:2020年10月30日 13:30開幕式:2020年10月30日 16: 30學術顧問:曾成鋼學術主持:孫振華展覽策劃:陳克 董書兵展覽統籌:陳輝 陳宏踐執行團隊:路貝 楊茹 楊曉萌 鄒映橋
  • 廣州美術學院師生雕塑/水彩邀請展9月19日在青島市雕塑館開幕
    ,展現多元融合城市魅力,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青藍之夢·廣州美術學院師生雕塑/水彩畫邀請展」 於9月19日在青島市雕塑館開幕。廣州美術學院副書記穆林,青島文聯主席、青島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紹波,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兼水彩畫系主任陳朝生,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許群波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活動。
  • 「2020•廣美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在廣美大學城校區舉辦
    2020廣州•雕塑與公共藝術論壇現場12月15日上午,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承辦的「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暨「2020廣州•雕塑與公共藝術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
  • 水落石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學研究展
    2020年8月30日,「水落石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學研究展」在中央美術學院陶溪川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景德鎮陶文旅集團主辦,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雕塑系、景德鎮陶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央美術學院陶溪川美術館承辦。此次展覽由中央美院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擔任學術主持,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主任於凡及梁碩、張一擔任策展人。
  • 2019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展建築藝術設計學院作品欣賞
    城市與建築工作室  城市與建築工作室圍繞藝術發生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校園空間「激活鼓勵學生從美術院校自身發問,調整空間結構,激活公共性和場所性,促進共享與交流。以廣州美術學院校園作為「藝術發生器」,通過空間觸發藝術發生,以創意塑造藝術化空間。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將作為藝術家發現問題,作為設計師表現概念、作為廣美人展現理念!
  • 看花開:廣州美術學院——楊涵
    「花開——2020人美畢業季」自4月2日正式啟動以來,得到了各院校畢業生的大力支持。在報名期間,我們陸續收到大家發來的創作視頻,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幕後故事」。現在,人民美術出版社攜手抖音共同發起#2020畢業作品秀話題,可以在抖音頁面點擊話題下方[參與]按鈕,或在拍攝頁上傳創作過程短片,我們將在人美融媒體平臺推廣報導優秀作品。今天我們整理髮布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生楊涵的創作作品,一起來看藝術之花是如何盛開的。
  • 時空留痕 · 西安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季展覽
    為本科畢業季活動的主題,全院共有12個教學單位、21個專業、1450餘名本科畢業生、共5000餘件畢業作品參加展覽,畢業展覽在西安美術學院和西安美術館兩大展區同時展出。其中公共藝術系、影視動畫系與服裝與服飾設計系的作品已於6月9日起在西安美術館1- 4號展廳正式展出。
  • 廣州塔為它點亮!廣州美術學院2020畢業展「雲端」開展
    6月16日,2020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展如期而至! 這個別具意義的畢業季,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畢業班的師生們緊鑼密鼓地推進著畢業創作。一千多名畢業生,上百名指導教師,天南地北,通過雲溝通,密集地探討著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
  • 廣州美術學院2014年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廣州美術學院是華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1953年由廣東華南文藝學院、湖北中南文藝學院和廣西藝術專科學校等三校合併而成立的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是其前身。1958年學校南遷廣州,更名為廣州美術學院並開始招收本科生。曾為國家文化部部屬高校,現為廣東省省屬高校。1981年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
  • 畢業季:往後——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2020屆研究生畢業展
    在這個特別的季節,花兒已經綻放,「花開——2020年人美畢業季」正在火熱進行中。為了能夠給廣大畢業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人美畢業季」聯合全國各大美術院校,進行系列畢業作品線上展覽,以期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展現美術院校畢業生的風採。讓花兒開放,讓未來閃亮,我們「藝」路同行!
  • 廣美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開幕 大咖齊聚共論亞洲雕塑發展
    12月15日,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承辦的「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周」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900人報告廳開幕。本次學術周活動從12月14日持續至12月18日,為期5天,包括學術論壇、講座和專題展覽等活動。
  • 『展訊』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展覽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承辦。此次展覽是根據兩所院校歷年來的雕塑教學及創作成果而舉辦,意圖通過45位專業教師和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學統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