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一世給法國發電報妥協!因為此人,內容卻被私改成:來打我啊

2020-12-18 歷史雜談驛站

曾幾何時,自從拿破崙時代開始,在老歐洲地盤上的各國軍事較量,所有國家就一直被法國陸軍壓制著。而德軍的前身普魯士軍隊,一直似乎無法逾越法軍這條堅硬屏障,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老毛奇將軍!

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

這位將軍為什麼能成為歐洲戰史中一位很重要人物呢?這樣說吧,他的理念不僅打贏了普法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法軍在歐洲低下那高貴的頭顱並賠款,而且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閃擊作戰都可以說是他的主流戰法,後來的精銳德國陸軍也是其成就歐洲第一強國的根本。

這位老毛奇將軍全名叫: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一稱老毛奇(因為還有個小毛奇將軍)。生於梅克倫堡帕爾希姆一破落貴族家庭,1805年移居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呂貝克,1818年畢業於哥本哈根皇家軍校,進丹麥軍隊服役,1822年轉入普魯士軍隊並獲少尉銜。

老毛奇在軍隊服役時期,他的最大愛好就是寫軍事理論文章,這也為他今後的迅速晉升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毛奇完成軍事論文《1828和1829年的俄土戰爭史》,他在書中考察了俄國在戰爭中的目的、政策和作用,把戰爭同政治聯繫起來。

到了19世紀五十年代毛奇的晉升速度是驚人的,1851年底毛奇成為上校。1855年擔任弗裡德裡希·威廉親王的副官,升為將軍,陪同出使歐洲各國。平時除了寫軍事論文外,他還繪製了詳細的羅馬地形圖。這樣一些平淡的職務調動和寫寫文章的生活,滿足不了毛奇的野心。

毛奇想要當指揮官,而不是被指揮的。因為他之前寫的文章都是停留在紙面上,因此他希望成為一個軍的參謀長,試驗他的一些設想:如果我有一塊地盤,我自己是主人,那該多好啊!

終於機會來了,1857毛奇被任命為普軍和德軍代理總參謀長,改組總參謀部,擴充軍隊,改進裝備。但毛奇不聲不響,埋頭經營,逐步擴大總參謀部的編制和權限,並在六十年代初開始大規模草擬普魯士反對法國、奧地利乃至俄國的作戰計劃。

而這位參謀總長毛奇,儘管在研究軍事理論上展現出了天賦,42歲前毛奇一直作為一名低級軍官存在,當上參謀總長後,卻長期被調去了漢堡管理鐵路。要當軍事家的人,你叫人家去管鐵路,要是換做別人,那肯定是愛誰誰我不幹了。

但毛奇沒有,他反而在管理鐵路的過程中,這位軍事天才卻思考到了一件事,鐵路線對未來戰爭會起到什麼作用?這一思考不得了,直接影響了這次普奧戰爭的成敗。

普奧戰爭爆發前,當時57歲的毛奇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說服了普魯士高層,放棄了修建要塞的執念,而修建了更多的鐵路線。

1866年,普奧戰爭正式爆發,雙方在交戰之初實力是旗鼓相當的,雙方都動員了約60萬部隊,加在一起參戰人數超過了百萬。而且雙方的軍事力量都差不多,同屬德意志地區,軍人的素質也沒有相差太大,那麼戰爭過程中雙方比拼的就是戰術。

而普魯士的鐵路網當時已經遍布了全國,戰爭一開始,普魯士軍隊就利用發達的鐵路網,迅速將25萬兵力和超過800門火炮集結到普奧邊境,佔了先機。不過這場戰爭出現的另一個新機遇也引起了毛奇的注意:電報這一新的通訊手段解決了遠程機動配合問題。

鐵路線上進攻的普軍

因此在普奧戰爭勝利後,毛奇將軍吸取了那場戰爭中的經驗,除了增強鐵路線建設外,同時也加快了完善電報網組織的指揮系統。果然不出所料,鐵路線加電報網不久又為普魯士帶來了另外一場劃時代的大勝,這次遇到的對手就是號稱歐洲頭號軍事強國:法國。

普法戰爭起因是因為普魯士當時已經有了統一日耳曼的決心,但法蘭西希望阻止普魯士獲得統一。不過在最開始威廉一世還是懼怕法軍的強大戰鬥力,他思索著還是做一些妥協,於是向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發了一份求和電報。

拿破崙三世

但和談電報到達德國首相俾斯麥手裡後,俾斯麥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因為俾斯麥一直認為自己坐在首相的位置上,是帶著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這個使命的。於是他想擅自修改電報的內容,當時毛奇剛好也在旁邊,於是他問毛奇:你有沒有把握擊敗法國?

當時老毛奇的軍事理念經過普奧戰爭的洗禮,已經不是停留在紙面上了,因此有了「乾貨」的毛奇也是信心滿滿。給了俾斯麥一個肯定的答覆,於是俾斯麥毫不遲疑地修改了電報內容,把威廉一世原本友好的妥協內容改為主動向法國挑釁。

修改後的電報大概的內容是:「你以為你是拿破崙一世嗎?你不是,你只是他一個無用的侄兒,你有本事來打我啊!」結果可想而知,據說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拿到這份電報後,像蠢驢一樣跳了起來!於是普法戰爭正式打響。

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法軍氣勢洶洶地來找普魯士算帳,為皇帝挽回尊嚴!但剛一宣戰,得到毛奇理念武裝的普軍已經是訓練有素,戰術嚴謹。而相比之下法軍卻反應緩慢,調動混亂。法軍剛剛攻入普魯士邊境,便遭到了普軍的迎頭痛擊。

普法戰爭中的法軍

8月4日,普軍就開始轉入反攻,而可憐的法國大軍甚至還沒有集結完畢,普軍已經攻破了法國的門戶,戰場轉移到了法國境內。同年9月3日,拿破崙三世向巴黎發去電文:「軍隊已被擊敗,我和全體官兵都已成為俘虜。」這份電報讓整個巴黎一片譁然。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也改變了整個歐洲政治軍事格局。法國國力自此受到削弱,而普魯士支配全德意志,開始成為強國,在歐洲擁有了強國優勢,而這一切可以說老毛奇是功不可沒!

毛奇一生在軍事理論方面寫了很多著作,他受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影響,他的主要論題是軍事戰略必須被了解作為選擇系統,因為唯一軍事操作的起點是:結果!1888年8月9日毛奇退役後任國防委員會主席,1891年卒於柏林!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軍事家,1908年德國造艦計劃中的G號重巡洋艦被命名為毛奇號巡洋艦。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焦點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威廉一世肖像圖威廉的出身並不光彩,他是諾曼第公爵羅貝爾一世的私生子,曾長期被政敵嘲笑為「雜種威廉」。他童年曾數度遭遇過諾曼貴族的刺殺,但每次都僥倖逃脫。成年之後的威廉為增強自身實力,選擇娶法蘭德斯的瑪蒂爾達為妻。這次聯姻使威廉在諾曼第的統治更加穩固,他甚至還在1062年攻入法蘭西,獲得了安茹的伯爵領地,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
  • 被諾曼徵服的英格蘭,私有土地遭到打擊,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影響
    公爵可以說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當時著名的萊茵伯爵和安茹伯爵,論其地位都在這位威廉一世之下。但歐洲還有另一個傳統,叫做"我的臣屬的臣屬並不是我的臣屬"。因此,諾曼第公爵雖然是法蘭克人皇帝的封臣,但英格蘭卻是他的私人財產,與皇帝沒有任何關係。
  •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為什麼請荷蘭人威廉來當國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三級會議開始鬧,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結束,最後邀請荷蘭執政威廉、瑪麗夫婦當英國國王。這場革命的結果,新貴族正式推翻了封建統治,又稱清教徒革命。為什麼革命的結果,是荷蘭人來當國王呢?
  • 雙獅翼護下的玫瑰,徵服者威廉的擴張對英格蘭王國發展的影響
    諾曼人對西法蘭克王國的進攻威廉一世應該要算是諾曼第公國第七代君主,不過很顯然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王者,並不只是站在父祖的肩膀上就可以,因為首先威廉一世在繼承諾曼第公爵之位的時候,年齡只有,因為他是私生子所以也被人叫做「雜種威廉」,甚至於在繼位以後,父親為他留下的三個監護人也都被殺害。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二、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 今天的主角威廉一世也被稱為「徵服者威廉」這三人在血統上與英格蘭皇室均有聯繫,但在地理上來說,葛溫斯頓更有優勢,因為他是本地「土著」。而哈羅德和威廉則想依靠過硬的軍事實力來要挾王位,以便拓展自己的領地,進而增強實力。
  • 大國博弈背後的鬥爭與妥協:英法荷三國殺與真實的「光榮革命」
    資產階級——威廉親王——詹姆士二世,三方都顯示出合理鬥爭與妥協的政治智慧。轉機出現在1677年,英國突然向威廉伸出了橄欖枝:來來來,小夥兒,咱們通婚吧……04 女兒、女婿和老丈人的故事「法荷戰爭」打到末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今後的歐洲,法國一家獨大已勢不可擋,其餘人等,只有組成反法同盟抱團取暖了。
  • 歐洲版勾踐範蠡:威廉一世與俾斯麥主導下的德國一統
    19世紀五十年代,腓特烈·威廉四世突然中風癱瘓,由當時還是親王的威廉一世攝政。他看出了俾斯麥的出色眼光與才能,將他派到俄國擔任大使。1861年,威廉四世去世,威廉親王繼位為威廉一世,在次年即拔擢俾斯麥為首相。於是「強強聯合」就這樣組成了。 這位歐洲版的「越王勾踐」可不是個省油的燈。
  • 中外歷史:法蘭西帝國戰敗,威廉一世成首任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俾斯麥在這場戰爭中贏得了對南德的控制權,並且挫敗了法國阻止德意志統一的意圖。1870年中,普魯士在戰爭中打敗了丹麥與奧地利,吞併了一些小的邦國。普魯士軍隊的高效率可能是戰爭勝利的原因,因為普魯士能夠使用鐵路系統運送士兵,而且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而俾斯麥統一德意志的最大障礙是法國的拿破崙三世。
  • 此人原本是法國公爵,趁英國內亂帶兵入侵英國,成功當上英國國王
    現在小編要講述的這個歷史故事,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法國公爵,但是他野心之大,趁著隔海相望的國家英國發生內亂的時候,親自帶兵入侵英國,結果他成功從法國公爵變成英國國王。 這位法國公爵就是威廉一世,由於他成功徵服英國並當上英國國王,得到綽號「徵服者威廉」,他所建立的朝代史稱諾曼第王朝。
  • 西方史:分析亨利一世出徵諾曼第公園
    幾位史學家稱,亨利一世後來命人挖去了羅貝爾的雙眼。羅貝爾淪為俘虜時,他還有一名幼子,名叫威廉。亨利試圖抓住年幼的威廉,但是羅 貝爾的一位摯友將其救下,並將其帶往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六世收留了年幼的威廉,將其養在自己的王宮,賜予他馬匹和馬具。路易六世裝作對小威廉的遭遇非常同情,事實上他在利用小威廉來牽制亨利一世日益壯大的勢力。
  • 為什麼說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改革,與漢景帝的改革方案如出一轍?
    在法國人威廉一世建立起諾曼王朝後,英格蘭歷史的新篇章便被拉開了序幕。然而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威廉一世"侵略者"身份的事實。為了鞏固自身及諾曼王朝的後繼之君對英格蘭的統治地位,威廉一世在加冕之後不久就將心中擬定的改革計劃開始付諸實際。
  • 揭秘法國梗的由來:普法戰爭中法國神一般的投降,遭到英國嘲笑!
    我們先了解一下最著名的一個法國梗:「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大家肯定會認為這個法國梗肯定是在嘲諷二戰時候的法國,但是這個法國梗並不是出自這裡!想必各位觀眾老爺有這種想法的都是因為當時身為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的妥協,向德國投降了,成為了千古的笑話!
  • 借巢生蛋:英國國王問鼎法國王位!
    1066年的英國,法國諾曼第公國的大公威廉大兵壓境。威塞克斯王朝的未代君主倉促應戰,雙方在黑斯廷斯打了一場。英國君主戰死,諾曼第公國的威廉在英國順利加冕,成為英王。諾曼王朝歷史不長,一共傳了三代。威廉的三兒子威廉二世被威廉的小兒子取代,這個小兒子死後王位被其外甥史蒂芬獲得,最後這個史蒂芬又被安茹王朝的大公取代。前前後後經歷了88年。
  • 世界通簡史: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對於宗教文化的研究
    哈勒大學有些教授向腓特烈·威廉一世警告說,若接受沃爾夫的決定論,則任何逃兵都不得加以處罰,而國家整個體制必然崩潰。嚇壞了的國王命令這位哲學家在48小時內離開普魯士,否則「當場格殺。他逃往馬堡的大學,該校的學生尊他為理性的使徒與「殉道者」。在16年中(121-1737年),共有200多本書刊和小冊子發行,其中有攻擊他的,也有為他辯護的。
  • 從文藝青年到鐵血大帝--腓特烈威廉二世大帝
    威廉王太子停止了吹奏,長長地籲了ー口氣,興奮地說:「啊!我可終於自由了。」馬車來到城堡前面停了下來,太子給邊防官員檢驗了證件。這官員馬上立正敬禮,連聲說道:「不知殿下駕到,恕罪恕罪。當時,普魯士是德意志帝國下面的一個諸侯國,原先並不強大,通過國王成廉一世的努力,逐漸成了一個軍事強國。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嚴酷的軍國主義者。
  • 威廉·莎士比亞和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見過面嗎?
    威廉·莎士比亞和伊莉莎白女王一世見過面嗎?雖然君主是劇作家的忠實粉絲,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質疑這兩個人是否曾經見過面。1702年,劇作家和評論家約翰丹尼斯敘述了一個迷人的故事。據丹尼斯說,威廉莎士比亞的劇團,張伯倫勳爵的人,曾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宮廷表演過亨利四世的戲劇。
  • 英國史:諾曼徵服,威廉一世成為新國王,加速英國封建化
    史書上對於這次橫掃記載相當簡單: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諾曼第、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進行策劃,率兵入侵英國。英王哈羅德迎戰。10月14日,雙方會戰於黑斯廷斯。英軍戰敗,哈羅德陣亡,倫敦城不戰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威廉,出生在1027年秋天,是諾曼第公爵和一個叫伊利芙的製革工人的女兒的私生子。
  • 威廉·克萊因:這就是我所愛的攝影
    時值二戰尾聲,渴望離開家庭的克萊因應徵入伍,遠赴歐洲,先後在德國和法國服役。1948年,克萊因進入法國索邦大學學習,並師從費爾南·萊熱[1],學習繪畫和雕塑。1952年,克萊因的畫作在米蘭展出時,遇到了時任《Vogue》雜誌藝術總監的亞歷山大·利伯曼,後者極為欣賞他的作品,並邀請他來《Vogue》工作。
  • 威廉親王紀念館:荷蘭國父在家中遇刺始末
    穿過胡同就來到聖阿加莎廣場,這裡最早是個貝居安會院,我前面提到過的聖女格特魯德·范·德爾·奧斯滕就曾住在這。因為擔心老教堂鐘樓會倒,貝居安會在14世紀搬走。1403年聖阿加莎女修道院搬來,此處的大部分建築都是那所修道院所建,這也是為什麼這塊地方叫聖阿加莎廣場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