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自從拿破崙時代開始,在老歐洲地盤上的各國軍事較量,所有國家就一直被法國陸軍壓制著。而德軍的前身普魯士軍隊,一直似乎無法逾越法軍這條堅硬屏障,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老毛奇將軍!
這位將軍為什麼能成為歐洲戰史中一位很重要人物呢?這樣說吧,他的理念不僅打贏了普法戰爭,讓不可一世的法軍在歐洲低下那高貴的頭顱並賠款,而且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閃擊作戰都可以說是他的主流戰法,後來的精銳德國陸軍也是其成就歐洲第一強國的根本。
這位老毛奇將軍全名叫: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1800年10月26日-1891年4月24日),一稱老毛奇(因為還有個小毛奇將軍)。生於梅克倫堡帕爾希姆一破落貴族家庭,1805年移居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呂貝克,1818年畢業於哥本哈根皇家軍校,進丹麥軍隊服役,1822年轉入普魯士軍隊並獲少尉銜。
老毛奇在軍隊服役時期,他的最大愛好就是寫軍事理論文章,這也為他今後的迅速晉升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毛奇完成軍事論文《1828和1829年的俄土戰爭史》,他在書中考察了俄國在戰爭中的目的、政策和作用,把戰爭同政治聯繫起來。
到了19世紀五十年代毛奇的晉升速度是驚人的,1851年底毛奇成為上校。1855年擔任弗裡德裡希·威廉親王的副官,升為將軍,陪同出使歐洲各國。平時除了寫軍事論文外,他還繪製了詳細的羅馬地形圖。這樣一些平淡的職務調動和寫寫文章的生活,滿足不了毛奇的野心。
毛奇想要當指揮官,而不是被指揮的。因為他之前寫的文章都是停留在紙面上,因此他希望成為一個軍的參謀長,試驗他的一些設想:如果我有一塊地盤,我自己是主人,那該多好啊!
終於機會來了,1857毛奇被任命為普軍和德軍代理總參謀長,改組總參謀部,擴充軍隊,改進裝備。但毛奇不聲不響,埋頭經營,逐步擴大總參謀部的編制和權限,並在六十年代初開始大規模草擬普魯士反對法國、奧地利乃至俄國的作戰計劃。
而這位參謀總長毛奇,儘管在研究軍事理論上展現出了天賦,42歲前毛奇一直作為一名低級軍官存在,當上參謀總長後,卻長期被調去了漢堡管理鐵路。要當軍事家的人,你叫人家去管鐵路,要是換做別人,那肯定是愛誰誰我不幹了。
但毛奇沒有,他反而在管理鐵路的過程中,這位軍事天才卻思考到了一件事,鐵路線對未來戰爭會起到什麼作用?這一思考不得了,直接影響了這次普奧戰爭的成敗。
普奧戰爭爆發前,當時57歲的毛奇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說服了普魯士高層,放棄了修建要塞的執念,而修建了更多的鐵路線。
1866年,普奧戰爭正式爆發,雙方在交戰之初實力是旗鼓相當的,雙方都動員了約60萬部隊,加在一起參戰人數超過了百萬。而且雙方的軍事力量都差不多,同屬德意志地區,軍人的素質也沒有相差太大,那麼戰爭過程中雙方比拼的就是戰術。
而普魯士的鐵路網當時已經遍布了全國,戰爭一開始,普魯士軍隊就利用發達的鐵路網,迅速將25萬兵力和超過800門火炮集結到普奧邊境,佔了先機。不過這場戰爭出現的另一個新機遇也引起了毛奇的注意:電報這一新的通訊手段解決了遠程機動配合問題。
因此在普奧戰爭勝利後,毛奇將軍吸取了那場戰爭中的經驗,除了增強鐵路線建設外,同時也加快了完善電報網組織的指揮系統。果然不出所料,鐵路線加電報網不久又為普魯士帶來了另外一場劃時代的大勝,這次遇到的對手就是號稱歐洲頭號軍事強國:法國。
普法戰爭起因是因為普魯士當時已經有了統一日耳曼的決心,但法蘭西希望阻止普魯士獲得統一。不過在最開始威廉一世還是懼怕法軍的強大戰鬥力,他思索著還是做一些妥協,於是向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發了一份求和電報。
但和談電報到達德國首相俾斯麥手裡後,俾斯麥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因為俾斯麥一直認為自己坐在首相的位置上,是帶著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這個使命的。於是他想擅自修改電報的內容,當時毛奇剛好也在旁邊,於是他問毛奇:你有沒有把握擊敗法國?
當時老毛奇的軍事理念經過普奧戰爭的洗禮,已經不是停留在紙面上了,因此有了「乾貨」的毛奇也是信心滿滿。給了俾斯麥一個肯定的答覆,於是俾斯麥毫不遲疑地修改了電報內容,把威廉一世原本友好的妥協內容改為主動向法國挑釁。
修改後的電報大概的內容是:「你以為你是拿破崙一世嗎?你不是,你只是他一個無用的侄兒,你有本事來打我啊!」結果可想而知,據說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拿到這份電報後,像蠢驢一樣跳了起來!於是普法戰爭正式打響。
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法軍氣勢洶洶地來找普魯士算帳,為皇帝挽回尊嚴!但剛一宣戰,得到毛奇理念武裝的普軍已經是訓練有素,戰術嚴謹。而相比之下法軍卻反應緩慢,調動混亂。法軍剛剛攻入普魯士邊境,便遭到了普軍的迎頭痛擊。
8月4日,普軍就開始轉入反攻,而可憐的法國大軍甚至還沒有集結完畢,普軍已經攻破了法國的門戶,戰場轉移到了法國境內。同年9月3日,拿破崙三世向巴黎發去電文:「軍隊已被擊敗,我和全體官兵都已成為俘虜。」這份電報讓整個巴黎一片譁然。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也改變了整個歐洲政治軍事格局。法國國力自此受到削弱,而普魯士支配全德意志,開始成為強國,在歐洲擁有了強國優勢,而這一切可以說老毛奇是功不可沒!
毛奇一生在軍事理論方面寫了很多著作,他受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影響,他的主要論題是軍事戰略必須被了解作為選擇系統,因為唯一軍事操作的起點是:結果!1888年8月9日毛奇退役後任國防委員會主席,1891年卒於柏林!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軍事家,1908年德國造艦計劃中的G號重巡洋艦被命名為毛奇號巡洋艦。
《歷史雜談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