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看完命運石之門第一季已經時隔數月,要不是碰巧看了B站一位up主的解析,很可能永遠不會開始看第二季。看了,那便看了,或許這也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坦白地說,在第一季鋪設好的架構下,第二季並沒有多少創新的地方,劇情上更多的是一種補全。第二季圓了第一季中有些突兀的地方,比如20年後讓兇真走向命運石之門世界線的vcr。dmail、時間跳躍、時間機器的結合使得世界線進入一種看似穩定卻相當微妙的狀態。反覆的橫跳讓故事看似可以說通,但每次回溯的時間悖論都是一個不好跨過的坎。看完第二季當時,我隱約覺得懂了一大半,結果逛貼吧逛到篇數萬字的分析貼,發現自己可能只懂了個零頭。對於這類超自然元素很重的動畫,摳邏輯就是奢望、就是自虐。
相比第一季,做的好的是人物的立體刻畫。第一季裡,真由理只是個會嘟嘟嚕的必死道具,第二季裡有了細膩的眼神、言語和心理;第一季裡,打工戰士只是個沒有計劃的戰力,第二季裡有了與父母、妹妹、朋友的交集。
限於有龐大的篇幅不得不去交代設定,真帆與克裡斯一樣,作為女主或女二顯得有心無力,男主的兩套面具轉換也略顯糾結,所以對劇情裡與主線不密切相關的日常,我倒並不排斥,這和其他一些靠日常湊篇幅的作品不太一樣。
整片的高潮在於兇真開始悟出即使自己是某種意義上的神,也不能以為了他人好為理由,替他人做出決定,隨後以不再年輕的身軀開啟3000的時間跳躍,最後以狂浪的復闢殺出一條血路。對於這種絕望下的重複,不知為何特別容易被感動。我們沒有機會去重複,但日復一日的老去不也是一種重複嗎?當神眷不知何時來臨,甚至不知是否存在的時候,選擇混日子還是改變,有沒有承受代價的勇氣,困擾了我很久。
片子裡有一個概念,叫時間線收束,即所有該條時間線裡的擾動最終都會被合理地收束到某個重要節點。我每天起早或者起晚,在家裡或者外面吃早飯,乘坐這班或者下一班的地鐵,下地鐵後是乘車還是騎車,進了醫院是坐員工電梯還是客梯,並不少的變數最後都收束成幾乎同樣的時間開始一天的上班。想來也是有點心驚。會不會哪一天,收到一條不可能存在的簡訊,讓我做出一些奇怪的決定呢?
又或者,我們每個人都是命運石之門的觀察者。只不過,我們的能力太弱小,泛不起10的n次方個小數點後的波瀾。我們該遺憾,還是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