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陝西關中方言「慫」

2020-09-07 關中樵夫

從《裝鱉不是裝慫》一文説起

——隨筆

作者:王繼平

原創

關於陝西方言「慫」字,近日陝西鄉土文學作家董懷祿寫了兩篇雜文「不妨裝個鱉」和「裝鱉不是裝慫」,非常有意思。

他寫道:「鱉」和「慫」雖然都是上下結構的兩個漢字、兩個都能活用為形容詞的名詞,但這兩個字的意義卻相去甚遠。雖然泛常有人罵人是「鱉慫」,但「鱉慫」這個詞其實是偏義複詞,它所表達的實際意思就是「鱉」得跟「慫」一樣。所以還是得把「鱉」和「慫」分開看。一分開,你就會發現,「鱉」是一種智慧,「慫」則是窩囊沒出息的表現。

確實,「鱉」這個字指的是生活在水中形狀象龜,背甲上有軟皮,也叫甲魚或團魚,俗稱「王八」的爬行動物。在陝西方言裡常指的是「委屈」、「忍耐」、「堅守」、「壓抑」的意思。作家在這裡把「鱉」說成是一種智慧,可謂是另闢蹊徑,別有一番新意,不能不為之拍手叫好。

關於「慫」,作家認為則是窩囊沒出息的表現。這是其中一種意思。

漢字「慫」的寫法是:慫,拼音: sǒng 。基本字義有〔慫恿〕:鼓動別人去做事。驚,驚懼。粵語:sung,潮州話:song(sóng)。慫,驚也。《說文》。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文選·張衡·西京賦》。又如:慫兢(驚懼) 。又如:慫恧(從旁鼓動)《康熙字典》。《說文》驚也。從心從聲。又慫慂,勸也。又《正韻》卽勇切,音縱。義同。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驚也。從心。從聲。讀若悚。悚當作竦。北京方言。如果和朋友聊天說,意思是形容脾氣暴躁。比如你這脾氣太狗慫,得改了,如果吵架時候說就是撒潑耍脾氣。比如說,別跟這兒犯狗慫啊。狗慫脾氣,指脾氣暴躁,還有些不講理。動不動就耍狗慫脾氣,沒人愛理他。這是一句老話兒,現在聽不到了。還有,在《魔道祖師》中,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人公魏無羨害怕狗,因此叫狗慫,就是指見狗就慫很怕狗的意思。陝西關中話的「慫」字,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此處所說的「慫」本應寫作「㞞」,原本是精液的俗稱,後用來譏笑人軟弱無能。於是就有了「㞞人」一詞。為了雅化語言,現在人們在書面上將「㞞」寫作「慫」,是由於二者音相同,雖字面意思相去甚遠,但已經約定俗成,也就將錯就錯,見怪不怪了。

作家董懷祿所說的「慫」則是窩囊沒出息的表現。」是其中的一種意思。與其他字組合一起就構成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意思,不乏一種調侃和愛憐的意思在內,越是親近的人越這樣說。

以下是我今天整理的一些常見的關於「慫」的說法和意思。

1.慫人:指膽小懦弱的不能幹的人。還有類似的「慫包、慫鱉」等。慫在此處做形容詞解,意思是「軟弱不能幹」。此處可以引申為「膽小、懦弱且害怕承擔責任」。「慫人」不僅指行為舉止、服裝穿著上沒文化,落後於人等,更指那些辦事沒本事、說話不硬氣、膽小怕事不敢擔當的人。慫人的顯著特徵:遇事不敢直面問題,採用逃避態度;自己沒主意,容易受他人意見左右;喜歡背後議論人,不敢直面當事人解決問題;自作聰明,喜歡面子上的虛榮,缺乏足夠的調查和認識;自以為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善於玩弄權術但很不老練,常被人全部一下子看破,他自己卻不知道;無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說話、做事卻依然十分幼稚;往往只會對身邊的人生氣(如自己的學生,公司下屬等),對外人卻是一臉恭敬,任人拿捏;自身能力低微,且沒有關係、門路的人。

2.「慫樣」, 「慫式子」:形容人膽小懦弱、沒用的樣子。與北方人說的「熊樣」不同。「熊樣」是窩囊孬種無能或笨的意思,「慫樣」有時是指張狂、噁心或賤的意思。有時把衣冠不整的人稱作「看喔慫樣子」,有時把舉止不端的人稱為「看喔慫式子」。

3. 「犟慫」:固執、頑冥不化的人。

4. 「靈慫」:反應快、靈敏的人

5. 「笨慫」:反應太慢、動作遲緩的人。

6. 「粘慫」:話說不清、講事不明的人。

7. 「悶慫」:教不會、學不懂的人。

8. 「瓜慫」:沒有頭腦、蠢笨的人。

9. 「瓷慫」:沒有眼色、笨頭笨腦的人。

10.「蠻慫」:傻出蠻力的愣頭青。11.「奸慫」:耍奸溜滑的人。

12.「暮慫」:啥都不會的人。

13.「懶慫」:啥都不幹的人。

14.「哈慫」:非常壞的人。

15.「髒慫」:不講衛生的人。

16.「猙慫」:啥都不怕的人。

17.「能慫」:見啥都會的人。

18.「臭慫」:幹啥都不精的人。19.「怪慫」:愛出洋相的人。

20.「碎慫」:一般是對小男孩子的暱稱。

21.「愣慫」:辦事不計後果的人。22.「肉慫」:不講效率、辦事緩慢的人。

23.「慫囊鬼」:無所作為的人。24.「慫管娃」:不負責任的行為。25.「慫不頂」:不起作用的人或事。

26.「老慫」: 為長不尊、年紀大的人。

以上是一些經常說的陝西關中方言中的與「慫」字有關的人和事。一個「慫」字貫穿於陝西關中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中俗語:「悶慫多,靈慫少,哈慫把老慫能絆倒。」,還有一句話會給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說有個「慫人」得了個「慫病」跑到一個「慫醫院」,找到個「慫醫生」給開了些「慫藥」吃了,「慫慫」都沒頂。

「慫」字在陝西關中人的日常口語中,確確實實離不了,慫之文讀起來讓人倍感親切。今天是星期日,我「慫事」沒有,就搜集整理了以上關於陝西方言「慫」字的慫文章,以饗讀者,請多指導幫助!

作者簡介:王繼平,66歲。陝西禮泉縣建陵西北村人。建中高七二屆畢業。吉林大學外語系日專77屆畢業生。西安中電集團39所退休職工,現在深圳做日語翻譯工作。業餘愛好寫作,旅遊,照相,朗誦。《秦川》雜誌籤約作家。

相關焦點

  • 陝西關中方言(非原創)
    【陝西關中方言】父親稱作大,腦袋叫做㪪。琢磨叫盤算,不遠叫跟前。嫁女叫打發,喊叫稱吱哇。老婆叫婆娘,婆婆叫阿家。丈夫叫老漢,公公叫阿公。妯娌叫線胡,小叔叫大大。朋友叫夥計,壞人叫哈慫。侮辱叫糟蹋,懷孕叫有啥。生娃叫拾娃,養育叫抓爬。
  • 貶義詞褒用,「慫」這個陝西方言的內涵太深刻了!
    「慫」還是這個「慫」——與繼平兄探討貶義詞褒用董懷祿 陝西關中方言的「慫」字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用,在親近的人中往往用的很多例如「碎慫」就是小娃的意思。 但是,如果我們把「碎」字換成「老」字,說某一個人是「老慫」,那絕對不是對這個老人的尊敬。 為什麼同是一個「慫」字,卻此一時彼一時,這是因為修飾限制不同,它的意思就發生了變化。 有時候,說話人的口氣不同,表達的含義也有所不同。我們拍著某個人的肩膀說「你個瞎慫」,可能是套近乎,如我們手指著這個人說「你個瞎慫」,那就可能是戾罵。
  • 陝西分陝北、關中、陝南,為什麼只有關中的方言稱為陝西話?
    陝西,其實是一個硬生生拼湊起來的地理產物,在中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陝北、關中、陝南屬於不同的地理領域,最後硬是拉郎配,是蒙古人為了防止漢人造反而製造的傑作。無論從地理、氣候、風俗、語言、文化等等等等,陝北、關中、陝南完全都不同。
  • 自帶文言文發音的陝西(關中)方言
    按陝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韻。另外像王維等人的詩,均有此現象。,不僅要看歷史,如果你有心,體會一下陝西方言中的歷史,可能更有意思。只有對陝西方言追根溯源,才能發現陝西話中的許多字意,都是有準確解釋的。「白雨」。如司馬光《和復古大雨》詩:「白雨四注垂萬緪,坐間鬥寒衣可增。」
  • 關中方言——「痴棰」
    關中方言——「痴棰」 關中話說的痴(cí) 普通話念痴
  • 關中方言用字有講究
    如陝西人把好叫「嫽」,像「嫽扎咧」。按照中國字的特點,表示讚美的文字大多有「女」字旁,如:好、妙、姣、婀娜、嬋娟等。陝西人說「這娃長得婡(音lāi)得很」,就是很漂亮。說「日子過得婑偞(wó yiě)」就是幸福美好。有的地方把「嫽」寫成「僚」,屬於假借。
  • 關中方言——「抪」
    關中方言——「抪」 陝西話把輕輕撫摸 叫抪(pú)(suǒ)
  • 關中方言——「言傳」
    關中方言——「言傳」 每天一字 了解陝西方言 感受周秦漢唐的文化遺存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陝西話排名第五 你同意嗎?
    文中推選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依次為: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蘇州話、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  早前報導: "額滴神呀"躥紅全國 最難懂方言陝西話排第五  對於陝西話為何難懂,網友在《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裡是這樣說的:「陝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以領略到今人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
  • 陝西方言對妻子的稱呼
    陝西省在地理上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部分。渭河兩岸平原地區大概是所謂的關中,秦嶺以南山地屬於陝南,渭河以北的黃土高坡多屬陝北。關中處於三部分中部,有某種連接和橋梁意義,所以關中方言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陝西方言。其實,上述三地的方言雖然確實有差別,但大部分均屬晉陝方言片區,相差並不算很大。
  • 苗阜春晚捧紅bia字 盤點走紅的陝西方言
    而一個bia字也引發了網友們對於陝西方言的極大興趣,很多有趣的陝西方言讓外地的網友大呼過癮。對此,閻成功專門為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陝西方言。「比如陝西人愛說日子過得辿得很,其實就是說日子過得美得很。」閻成功說,辿」(chan)是美好的意思,原意為從容不迫。《說文解字》就有「安步辿辿」一說。「而陝西人不喜歡誰,就會說迿某個人。」閻成功說,「迿」(xun)就是厭惡的意思,原意為疏遠、排斥。
  • 陝西方言緣何走紅網絡
    歷史上的陝西方言曾被稱為「雅言」三秦都市報:邢教授,據我們了解,你從1986年就開始從事陝西方言的調查研究工作,至今已經30多年了,而且出版了9部方言學的專著,發表了110篇論文,堪稱陝西方言研究的專家,請問陝西方言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有什麼歷史淵源?邢向東:陝西關中方言在漢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中秋前老西安相聚茶樓 喝茶品酒用陝西方言朗誦詩歌
    9月16日雨夜,西安書院門順城巷,幾十名老西安走進城牆根一茶樓,他們要在茶樓舉行中秋老西安方言詩歌會。雨巷中悠揚的琴聲讓參加詩會的朋友們一下子遠離了喧鬧的城市,走進了詩意空間。5歲的小女孩第一個上場,朗誦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小女孩的父母和朋友們為小女孩鼓掌。
  • 陝西建立方言資料庫 海選方言發音人
    解密陝西方言密碼,全面保存「陝西記憶」。今年,陝西方言語音建檔工作開始,要用錄音、影像留住祖先的聲音。  從4月起,我省在10個設區市、楊凌、韓城、西鹹新區,各選擇一個主城區試點開展方言語音建檔,以縣為單元建立方言資料庫。目前,陝北部分區縣已經啟動實施。
  • 影視劇中陝西方言的跨文化解釋
    一、陝西方言的概述 陝西方言,是陝西地區人們所使用的方言,從我國的方言區劃分來看是屬於北方方言區中西北次方言區。陝西省從自然地理條件角度被天然劃分為三個部分,秦嶺以南的陝南地區、渭河谷地的關中地區、延安榆林一帶的陝北地區。
  • 原來陝西方言並沒有那麼的老土
    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從小在西安生活的我,自然也有著一口流利的陝西話,不管是到了什麼地方,只要一聽到陝西話就感覺格外的親切。總有人說陝西話給人的感覺就是土包子,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的喜歡上西安這座城市。小編今天帶你感受陝西話的魅力。
  • 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華商網微博今天列出九個在陝西方言中常常出現的字:馬、慫、噌、咥、撩、木、諞、歘、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這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在眾多的推薦理由中,「咥」字的呼聲最高。如果你還有更好的字,也歡迎推薦。
  • 從《裝臺》看陝西方言,除了關中話,還有陝北和陝南方言
    最近,具有濃厚「陝西味」的熱播電視連續劇《裝臺》,使很多人對陝西方言產生了興趣。方言的形成,除了語言本身的因素之外,還有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其中語音最明顯。
  • 陝西省資訊|關中方言,陝西最具特色的方言之一,你能想到它竟是中原...
    陝西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關中方言,陝西最具特色的方言之一,你能想到它竟是中原官話?陝西省是位於我國西北的一個代表性省份,提起陝西,也正如其所處的方位一樣,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省份,但是稍微冷靜想一下,我國著名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中的秦嶺不就是橫穿了陝西省的中南部嗎?
  • 「你這嘴要是瓦片做的,早就呱呱爛啦」,關中方言的妙趣
    實際上,陝西方言雅俗共賞,準確、生動、又妙趣橫生,這才是最為傳神的文字,也是人文傳承的精粹。,語言、語音差異較大,大體上可以分為陝南方言、陝北方言和關中方言。陝北與山西接壤,方言與山西話相近,陝南毗鄰四川,方言多屬於巴蜀方言。我們現在常說的陝西方言基本上指關中地區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