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賦:醉墨淋漓芳草句,一杯濁酒澆愁緒

2020-12-12 長絲短棉

《蝶戀花》

玉燭熒煌燈影滿,寶篆香銷,簾幕輕寒暖。獨倚闌幹凝望眼,一聲羌笛愁腸斷。幾度春風吹夢遠,數點殘紅,冷淡天涯雁。別後誰知今夜半,淚痕猶溼羅衣泫。

《蝶戀花》

妙筆縱橫三尺素,冷豔如花,不管春歸去。醉墨淋漓芳草句,一杯濁酒澆愁緒。滿目天涯今夜雨,無限情懷,只恐傷心苦。幾度東風吹雪絮,人間何事真成誤。

《蘇幕遮》

燭花殘,燈影碎。微雨疏簾,香冷爐煙細。一夜東風吹夢裡。綠暗紅稀,睡起無情思。倚闌幹,涼月墜。羅袖輕寒,淚滴銀河水。別後相逢渾不寐。酒醒天涯,幾度尋芳意。

《蘇幕遮》

妙詞仙,吟筆稿。一點清香,滿眼看花少。幾度春風吹不到。無限離愁,又是天涯好。夢難成,人未老。我亦痴頑,那得閒情抱。別後相逢還自笑。暗想當年,今日重陽早。

《海棠春》

燈前燭影分明醉,窗外月、枕邊春睡。酒醒夢難成,一夜西風裡。玉簫吹徹香魂碎,倩誰問、殘紅照水。幾點淚痕多,料峭寒猶倚。

《海棠春》

當年妙筆真堪笑,誰解道、一枝花草。何處覓清香,世事無多少。不知今日春風好,寫幽恨、紅箋畫稿。把淚灑天涯,記得仙人杳。

《武陵春》

銀燭燒殘香燼冷,更漏洩春寒。記得前宵夢裡歡,月影滿庭軒。簾捲西風吹落葉,睡起夜闌幹。十二樓臺獨倚欄,畫屏畔、碧雲鬟。

《武陵春》

千古英雄真妙筆,一幅畫圖傳。萬裡清光照眼前,卻憶故園年。今日重來花滿地,有個中人憐。老去無情不可言,思舊事、寫幽蘭。

《畫堂春》

玉簫聲裡燭花垂,簾櫳十二樓西。碧紗窗外月明時。燈影搖輝。幾度秋風吹起,不知人在天涯。那堪回首淚沾衣。一寸心思。

《畫堂春》

當年妙筆已成塵,不知身世浮雲。一生清夢到天津。千古情真。幾度臨風吹笛,滿庭花月如人。老夫何事苦吟魂。無計留春。

《踏莎行》

燈影搖紅,燭光映素。玉簫吹徹銀河鼓。珠簾半捲月明中,不知人在天邊路。幾度春寒,滿庭花露。一番風雨催歸去。數聲羌笛送徵鴻,十年舊事憑誰語。

《踏莎行》

筆墨淋漓,詩箋妙稿。一般清絕無人到。不知今日是花時,當年好句真堪笑。莫問前生,幾番風峭。滿天飛絮飄零早。自憐才子有情懷,誰能寫出新詞調。

《採桑子》

水晶宮裡黃金縷,玉樹紅稀。銀燭低垂,一曲琵琶淚滿枝。別來無計留春住,酒醒香迷。夢斷魂歸,幾度東風吹落梅。

《採桑子》

夜深燈影搖金碧,香冷紅稀。簾幕低垂,酒醒歌殘醉未歸。一聲羌笛催人去,柳絮飄飛。蝶夢迷離,鶯語呢喃燕子遲。

相關焦點

  • 詩詞賦,今宵有夢到天涯,一杯濁酒澆愁緒
    今宵有夢到天涯,一杯濁酒澆愁緒。滿目江山,幾迴風雨。不知何處長亭路。夜深猶自倚闌幹,數聲羌笛吹簫去。
  • 詩詞賦,珍重故人留客別,一寸心腸,難寄離情切!
    一杯濁酒勸君歸,不知今日春風月。滿目愁腸,幾番花發。綠蔭深處鶯聲咽。小樓斜倚畫闌幹,人間多少情懷切。《踏莎行》珍重溫存珍重溫存,素馨香烈。十年辛苦天涯別。一杯濁酒勸君歸,不知春去無人說。滿庭楊柳弄晴煙,可憐芳草離情切。《蘇幕遮》好珍重好珍重,君不惜。一寸心腸,無計留春色。幾度東風吹玉笛。滿眼花開,回首江南北。記當年,歸去國。多少英雄,千古情難極。百尺樓臺煙水隔。
  • 唐伯虎的一首禪詩,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盞院門前。唐寅,字伯虎,自號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晚年居蘇州桃花塢,篤信佛教,其詩直抒性靈,不計工拙。
  • 詩詞賞析|飲濁酒一杯,嘗人生百態
    歷代古詩詞中有大量有關「酒」的詩句,「酒」早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詩詞的文化符號。不論是與人對飲,還是花下獨酌,一杯酒,在詩人的筆下,詩意無限,詩詞裡的酒最香濃,酒中的詩詞最動人。《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這四十句詩詞耳熟能詳,很多人卻一背就錯,全會的是大神
    生活中,時常看到有些非常熟悉的詩詞名句,膾炙人口,亦朗朗上口。有些時候,在電視劇,電影的臺詞中運用一些詩詞,會讓故事增添很多光彩,但是這些詩詞都正確嗎?很多人就被tvb版的西遊記豬八戒那句「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洗腦了;經典對聯「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也背錯了;白蛇傳中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原詩不是如此;《還珠格格》紫薇那句「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其實是錯的。
  • 詩詞賦,一杯酒醒對花開,不知身在天涯外
    暗銷魂,芳草滿。無限離愁,多少傷情眼。別後相逢猶未慣。酒醒燈昏,獨倚闌幹半。《蘇幕遮》望迷離,煙樹裡。一抹斜陽,萬疊青山翠。十幅蒲帆天外水。數點漁燈,冷落江南寺。問歸程,千古事。幾度秋風,無限傷心意。獨倚闌幹西北地。玉笛吹殘,何處尋芳蕊。
  • 詩詞大會:「天涯何處無芳草」何意?導師蒙曼解讀「翻車」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C.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道題對於北大畢業的彭敏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他直接選擇了B。但這道題一出也引來了很多人的好奇,平時我們熟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難道不是用來安慰朋友的嗎?怎麼成愛情詩了呢?
  • 「天涯何處無芳草」後半句,不是何必單戀一枝花,別再孤陋寡聞了
    「天涯何處無芳草」後半句,不是何必單戀一枝花,別再孤陋寡聞了天涯何處無芳草。這首詩詞小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蘇軾寫的詞。現在我們多以這首詩來安慰失戀的人或者勸他人不要執著於一個的身上。確實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總是在一顆樹上徘徊實在不是智者的行為。
  • 「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愛情詩嗎?這些詩詞冷知識,你真不一定知道
    這些詩詞背後的冷知識,你真不一定知道!「山西村」在山西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旅」一詞常出現於詩詞中。如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是什麼意思?楊柳是詩詞中的常客,如《詩經·採薇》有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白居易詩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答錯!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________________。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相信很多讀者一看到「天涯何處無芳草?」都會不假思索地在後面填上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的順口溜,這個答案當然是錯的。
  • 詩詞丨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不怕風狂雨驟,煮酒箋花
    可是坐上無客,杯中無酒,只愁這臨安非我的故鄉。能留住什麼?酴釄花已經落盡,幸好還有梨花。芳草:香草,一種能散發芬芳香氣的植物。這裡詞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貞賢德之意。玉鉤:新月。管是:必定是;多半是。唦:語氣詞,相當於現在的啊。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 。這裡借指被淪陷金統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
  • 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相傳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揮筆而就寫了一篇《鸚鵡賦》,此地因此得名。(9)鄉關:指故鄉。(10)煙波: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 請點擊上方,收聽音頻版內容     崔顥是唐代詩人,他年少時寫詩,多為豔詞,晚年經過邊塞歷練,詩歌轉變,風骨凜然。
  • 「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並不是「何必單戀一枝花」,上一句更精彩
    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徜徉在詩詞的金色殿堂裡,他們把酒言歡、直抒胸臆,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的錦繡華章,至今仍在我們的耳畔響起,餘音繞梁,從未曾中斷。詩詞是勵志的,也是纏綿的,同時它也是溫馨的。當我們人生遇到了困難,李白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總是激勵著我們的鬥志,給我們無窮的精神力量;當單身男女為愛情輾轉難眠,在不經意的時刻也會想到黃景仁的「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是那麼地哀而不怨,情絲繾綣;當我們送別友人,在十夕陽西下的十裡長亭外,總會和王維那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心有靈犀,彼時雙方一定會溫情流露
  • 我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
    不過說到《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我就忍不住想說兩句。單說詩詞,我喜歡的是盛唐氣象,到了宋朝,就偏愛豪放一路。《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其實並不是我那杯茶。《紅樓夢》裡的詩詞歌賦,包括抽的籤語、作的謎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預示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比如太虛幼境的判詞判曲,抽的花籤。
  • 情在畫中|詩詞意象,芳草離離
    芳草,並不特指某一種草,有時甚至是花草的總稱。近世沈從文《邊城》小說中的翠翠,她淳樸美麗的愛情象徵也是其夢中於山崖澗中採摘一把虎耳草。除了表達對愛情的寄託,草也用來表達對愛情的相思。詩中將「青袍」與「青草」比擬,實則是承繼《詩經·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句。自此後世閨怨詩中的青草成了思婦寄託愛情的對象了。《生查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這首詞中被相思懷戀的對象改換成穿著「綠羅裙」的美麗姑娘了。
  • 漫談古今那些出現「對酒當歌」一詞的詩詞歌賦
    「對酒當歌」一詞的最早出處應該是曹操的《短歌行》的首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逐漸演變成為成語「對酒當歌」,意思是對著美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當人生處在苦悶、彷徨、消極、失意、失戀、落魄、久考不中、官場失寵、親人離散、朋友反目等等負面心境時,對於男人(時下一些女人也用此法)來說最好的解脫方式便是對酒當歌,對於一位凡人來說,花錢買醉求得一時的忘卻,而對一些文人騷客卻可以將「人生幾何」的無奈心境躍然紙上,是一種文字方式的釋放,是一種「雅釋「,而這種」雅釋「在獲得他人共鳴的同時,會有更多的以「對酒當歌」為題的詩詞歌賦呈現在歷史的文字長河裡
  • 七律:中秋幻寄(步韻和神話君)——文/芳草思思
    七律:中秋幻寄(步韻和神話君) 文/芳草思思一(2019-09-12)一輪分向幾重樓,不宛杯心瀲不休。情駐滿杯秋色裡,且從筆底賦心聲。三才下凡間已入樓,不留仙跡豈甘休。吟懷嘗透詩杯味,賦夢攜遊玉露秋。且待冰蟾愁浣盡,相邀桂影韻輕收。借輪滿月天涯寄,勝卻金樽遣客眸。
  • 春蕾詩詞第二十一期《芳草專輯》
    作者簡介張麗英,筆名芳草。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人,1968年4月生,退休醫生,喜愛詩詞創作,作品發表於《中華詩詞》《中華辭賦》、《中國當代散曲》《燕趙詩詞》、《唐山橋》、《唐山詩詞》、《蘆笛》、《雍州詩刊》、等報刊雜誌,多次在各類詞大賽中獲獎。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學會會員、唐山市詩詞學會會員豐南區、曹妃甸區詩詞學會理事,還鄉河春蕾詩社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