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書協一共有四個全國性展覽,老遊全部入展,三次獲中書協資格,被稱為四連中。一時間書法圈都在問:老遊是誰?
1、個人基本資料
遊勝利,生於1979年,河南洛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2、入展獲獎情況
全國第五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
2020「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前55名
「中國書法年展」楷書展
2019「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
全國第二屆行書作品展
第二屆民間高手杯書法全國大賽二等獎
第三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大賽
感恩杯·第四屆全國孝文化書法展
全國書法鬥方作品展
3、2020年成績
2020年對於遊勝利是幸運的一年,也是收穫的一年。在中書協主辦的4個全國性展覽中全部入展,3次獲得中書協入會資格,朋友揶揄是滿獲「大四喜」,外加「中三元」。有媒體統計今年全國僅有8人獲此成績。
4、學書之路概覽
十幾歲時有幸遇到同鄉穆立新老師,悉心教導,學習唐楷,在寫字的啟蒙階段,能以正確的路子出發,還要深深感謝穆老師。
90年代到鄭州求學,毛國典老師見我喜歡寫字,還有點基礎,就給予很大的鼓勵,也教授良多。
2003年起在北京工作生活,結識了不少書法圈的師友,有肖文飛老師、趙純潔老師、賀溪陽老師、吳國寶老師等,在書法學習上都給予很大的幫助。
2017年返洛定居,得張焉如老師耳提面命,獲益匪淺。
5、個人學書心得
洛陽文化底蘊深厚,書畫之風源遠流長,僅書法一道,前有王鐸,近有張海先生,書寫者眾多,書法氛圍濃厚。我出生在中國書法之鄉洛陽市新安縣,自小耳染目濡,對書畫一道興趣頗高,十幾歲便隨老師進行專業學習。
後讀美術專業,書法亦不曾間斷。參加工作後,朝三暮四的喜歡一些其他手藝,沒能專心學書,進步緩慢,好在沒有完全丟棄。驀然回首,發現自己還是偏愛寫字,於是重整案頭,默下苦功。
廣泛涉獵之後,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子,就是米芾行書。為了積累技法,米芾的所有字帖逐個學習,以熟練背臨為止。這個階段基本完成了所謂的集古字,米芾的筆法、結字盡熟於心。摸清了米芾的書法師承,我又追二王行書,學習吳琚、王庭筠、王鐸等。
書法要根植傳統,也要跟隨時代創新。開始創作時,基本以小字尺牘、手卷等形式為主,初次投稿全國二屆行書展,就幸運入展,給了我莫大的鼓勵,也堅定了信心,緊接又入展2019年臨書大會。
為了突破書寫局限,開始練習大字作品,付出了近兩年的摸索,汲取明清諸家,觀摩今人佳作,解決書寫的基礎問題,再嘗試各種用紙用墨、章法布局,嘗試打造出以米字為基調的大字行書,擁明清大幅的氣勢,兼米芾的駿快飛揚,雖有雛形,自知問題多多。2020的臨書大會,就是將米芾的賀鑄帖以六尺整紙呈現,榮幸贏得評委會青睞,入選前55名。青年展又以八尺整紙,書四首七言絕句,幸得入展。
近年在洛陽「如約」雅集,深得張焉如老師悉心教導,在各種探索中都給予肯定和指引。張老師說起作為洛陽人不會寫魏碑,實屬憾事,也有辱洛陽書法人的使命,況且碑學的雄強有益增強大幅作品的氣勢。於是龍門二十品造像、李璧等各種墓志銘,都默下功夫,一天千字的臨習,堅持數月,基本能融合各帖風格,寫出自己理解的魏碑楷書。恰逢2020年楷書年展和五屆正書展,嘗試投稿,均入展。
王國維先生提出「治學三境界」,書法之路亦是如此。書寫是一種日常,參展是一種檢測,獲獎是一種僥倖,只有浸淫其中,不疾不徐,與古人對話,與今賢切磋,讓書藝隨人生的閱歷而厚重,讓人生因書法的介入而精彩,我想這是書法人共同的心聲吧!
【來源:大河報洛陽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