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2021-01-09 量子位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

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

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因發現HIF-1蛋白獲得諾獎

格雷格·塞門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科、放射腫瘤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

他在2008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

具體而言,塞門扎因HIF-1(缺氧誘導因子-1)蛋白的發現而聞名。他的團隊發現,HIF-1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目前,塞門扎的Google Scholar引用數已超15萬,h指數176。

30餘篇論文涉嫌P圖造假

但就是這樣一位生物醫學界的大牛,現在卻面臨「翻車」,被指涉嫌學術不端——

其署名的38篇論文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受到質疑,問題涉及一圖多用、P圖造假等等。在大部分文章中,塞門扎為通訊作者。

以《HIF-1α activation by intermittent hypoxia requires NADPH oxidase stimulation by xanthine oxidase》這篇論文為例。

對論文圖4A進行對比度調整,會發現其中的一個波段存在明顯的拼接痕跡,如下圖箭頭所示。

△圖源:Pubpeer

而在《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中,首先,存在一圖多用的問題。

另外,不止一張圖被發現有筆刷塗抹的跡象。

看完這些,難怪網友直呼:不是吧,頂級大佬都翻車,真·科研以P圖為本?

根據Pubpeer的數據,作為與塞門扎關係密切的學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丹尼爾·吉爾克斯(Daniele M. Gilkes)目前有12篇論文遭到質疑,其中9篇的通訊作者為塞門扎。

而在此前的報導中,吉爾克斯曾表示,「(塞門扎)對於研究結果的改善產生了真正的影響」。

不少網友分析指出,給塞門扎帶來榮譽的HIF-1機理已經被不少研究團隊復現,因此HIF-1本身的機制是站得住腳的,但是塞門扎及其團隊有關於其基因表達和通路的一系列研究,現在看來結果的真實性需要被重新考慮。

目前,在被掛出的38篇論文中,僅有1篇得到了作者回應。

作者表示,生成圖像時確實有兩張圖被無意間交換了位置,但該錯誤並非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重複使用圖像。並且,作者認為這樣的錯誤並不影響實驗得出的結論。

其餘文章尚未得到作者團隊回應。

參考連結:https://forbetterscience.com/2020/10/07/gregg-semenza-real-nobel-prize-and-unreal-research-data/https://pubpeer.com/search?q=gregg+semenza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911838

— 完 —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首先是最近幾年關於HIF-1論文,在論文《HIF-1-dependent expression of angiopoietin-like 4 and L1CAM mediates vascular metastasis of hypoxic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he lungs》中,圖1A中兩個黃色部分高度相似,很可能是複製粘貼過來的。
  • 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2020-10-16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P圖造假!時間跨度18年,涉及中日韓...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 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 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
  • 諾獎得主被曝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7年:網友評論亮了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21篇論文涉嫌造假調查(1)】中國院士、國家一等獎得主遭撤稿
    今天《知識分子》第一次發表針對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的調查性報導。今年3月13日,《知識分子》主編、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接到學術界舉報香港大學醫學院部分研究人員學術造假的郵件,該電郵附有一份針對涉嫌造假的20多篇論文的詳細分析文章。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涉嫌多篇學術不端論文。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 談到格雷格 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 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 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教育部回應南開大學校長涉嫌論文造假: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在22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一事進行回應。她表示,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已第一時間了解相關情況,並要求涉事論文有關部屬高校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開展學術調查,同時組織專家對涉事論文和各方觀點進行研判。續梅強調,教育部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一直非常鮮明,就是零容忍。但在相關學術調查還沒有結論之前,教育部不下任何結論。下一步,教育部將密切關注此事,並會同其他涉事單位主管部門認真嚴肅做好後續工作。
  • 網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涉嫌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點擊查看)。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 外媒指稱中國多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 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牽涉...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這就很清楚了,如果違反以上七條內容,那就是學術不端,就應該接收應有的懲罰。二、學術不端事件回顧這些年我國學術不端事件眾多,不一而足,以下挑選幾起影響比較大的事件進行闡述。1.韓春雨論文「沒有主觀造假」這個事件鬧得就大了,當時全世界都知道了。
  • 學術頭條:美國14歲中學生研究新冠獲獎,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
    相關研究論文已於 10 月 16 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管住嘴有多難?研究表明大腦更容易記住高熱量食物有一組荷蘭的科學家測試了500多人的空間記憶能力,發現比起低熱量的食物,大腦會更加有效地定位高熱量食物。
  • 2019諾獎得主29篇論文被質疑:圖片有篡改痕跡,涉及中日韓合作者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圖片有篡改痕跡。 但是,Schneider 在文章裡指出,HIF 研究領域一向充滿了爭議,在 PubPeer 搜索這一關鍵詞能找到近 300 篇受質疑論文。其中,29 篇塞門扎合著的論文在近兩周內受到質疑。這些質疑大多集中在 Western Blot 圖片,而這一技術向來也是造假的重災區。
  • 教育部回應南開大學校長論文涉嫌造假:對零容忍
    11月22日,教育部就「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一事作出回應,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告訴記者,教育部已第一時間調查了解相關情況,並組織專家趕赴上海,對涉事論文及各方觀點進行研判。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引發輿論熱議。
  • 新聞II 9起論文造假,被通報!
    對其他涉嫌違規違紀問題線索,移送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這7起論文造假,也被爆光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國內學術造假的情況!以下是小編收集近期7起論文造假事件。▍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論文造假很快,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發布《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只是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某大學已開始對一名「大腕」級PI展開嚴肅學術不端調查,並已暫封其實驗室。該指向嫌疑較大的是美國東北大學教授託馬斯•韋伯斯特(Thomas Webster)。目前,他有72篇論文被掛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
  • 重慶師大教授張世友涉論文抄襲學術不端遭解聘
    重慶師大教授張世友涉論文抄襲學術不端遭解聘  據新華社電5月7日,重慶師範大學對外公開其對教授張世友10篇涉嫌抄襲論文的調查處理結果,認定張世友部分學術論文存在抄襲、引用過度等學術不端與學術不規範行為,決定解除張世友教授崗位的聘任
  • 北大詹啟敏回應論文被質疑:少數標記錯誤,不涉及學術不端
    「目前,我們沒有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情況,核實的實驗結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複性。」7月24日,針對近日25篇論文被質疑「造假」的情況,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回應稱,少數論文中確實存在標記錯誤的現象,並不涉及學術不端、也不影響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