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上海音樂廳周末全新開放 哪些地方更美了?

2020-12-11 看看新聞Knews

作為演藝大世界核心劇場之一、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啟了平移14年後的首次修繕工程,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將於2020年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

那麼修繕後,音樂廳究竟有哪些變化?哪些地方更美了?

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一座音樂廳,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坐落在人民廣場,延安中路立地,作為上海文化地標之一,上海音樂廳對於觀眾和市民朋友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親切的稱為上海的「城市音樂客廳」。2002年9月起,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平移修繕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國建築平移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蹟。在2004年平移後,上海音樂廳每年都上演500多場音樂會以及上百場的公益教育活動,是上海觀眾了解與欣賞世界頂尖樂團與音樂家的重要窗口。為了留住城市記憶,讓建築煥發新生,給滬上觀眾提供高品質的音樂文化產品和服務,2019年3月起音樂廳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封閉修繕工程。

文保區域「修舊如舊」

上海音樂廳的「文保區域」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是1930年建成的,其中就包括古典主義風格的北廳。16根氣度非凡的羅馬式裝飾柱是北廳的一大特色,看上去是大理石材質,其實是手繪圖案。修繕工程為確保羅馬柱仿石漆修復質量,全部剷除基層後,再由內至外逐一按原材料、原工藝、原風格進行全面修復,還請到參與2004年音樂廳平移修繕項目的建築彩繪工匠呂繼軍手繪復原羅馬柱。

傳統手工工藝恢復海上藍雕花穹頂

音樂廳大廳的海上藍雕花穹頂,距今已有90年的歷史。2004年平移期間穹頂得以完全保留,沒有進行任何的破壞。穹頂貼上了800多處金箔,更加富麗堂皇。這次修繕對穹頂進行了純手工的修補和加固,在劇場燈光的綽約下顯得深邃、曼妙,充滿魅力與神奇。

大廳座椅翻新升級

上海音樂廳大廳座椅定製於2004年平移修繕時,當時正在裝修的工人,去掉音樂廳牆面的顏料,發現最裡面的一層塗刷是海上藍。於是,重新裝飾的音樂廳,把海上藍作為主色調。同時定製的觀眾座椅也以「海上藍」坐墊配以純木製古銅色雕花包邊。修繕團隊把1185把「海上藍」座椅拆卸運到日本專業座椅廠家進行原樣修繕,座椅中還加裝了阻尼裝置,保證座椅的無聲、勻速。作為專業的音樂廳座椅,這次翻新之後,通過調整布料改進吸聲效果,使聲學效果比起之前更好。此外,更新座椅海綿後,增加厚度,增加座椅舒適度。椅子座號使用螢光號碼牌,這種號碼牌通過燈光自動蓄光,連續30分鐘發光,同時發光亮度逐漸減弱,方便遲到的觀眾找到座位。

東廳發現一塊1930年原跡,還原水磨石地面

音樂廳二樓東側休息廊修繕前鋪設的亞麻油地板並非歷史原物,而是2004年修繕時新做飾面部分。在此次修繕過程中,工程隊於二樓東廳走廊發現一塊1930年殘缺的水磨石,考慮到與相鄰保護空間的整體協調,按照水磨石歷史地面恢復。施工團隊通過4次比選,成功恢復了富有音樂廳歷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舞臺設施更新升級,適應現代劇場需求

大廳舞臺位於此次修繕工程的「文保區域」,為了適應音樂廳這座老建築的舞臺需求,對舞臺工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臺修繕工作主要圍繞舞臺機械、舞檯燈光、舞臺擴聲、舞臺監督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造。引入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ASM吊杆機」,傳動部分採用雙電機形式,避免了單電機在演出過程中出現故障,吊杆不能「上下」的現象,為演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為了保證古典樂的聲音效果,大廳舞臺音樂反聲罩更換為知名品牌溫格爾音罩。音罩拆裝的時間從原來的一天能縮短到現在的2~3個小時,同時新材料製作的音罩整體提升了室內的音質效果。

「非文保區域」小廳全新改造

上海音樂廳小廳位於B2層,修繕前由於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與一層大劇場上下串音,兩廳無法同時演出。小廳改造的重點之一是鋪設了GRG牆面。根據建聲功能的要求:小廳牆面凹凸需超過5cm,且兩個面不能平行。設計中參照了音樂廳裝飾「四葉草」,將這一經典圖案結合美學設計,演化為牆面獨特花紋設計。小廳頂部對舞臺的燈光和音響做了矩陣的點位設計,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演出模式。小廳的座椅是推拉座椅,座椅做了6個模塊化設計,根據演出內容的不同,6個模塊進行不同的擺放,使舞臺可以在當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於可以有梯形的舞臺形式。同時,通過本次修繕徹底解決大小廳之間的隔聲問題,未來可以增加100多場演出,在功能上將小廳打造為以小型室內樂、電聲等多種演出形式,在風格上與大廳的古典主義遙相呼應。

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12日、13日推出「相·見」 主題開放日特別活動,上下午各一場,時間:10:00-12:00、14:00-16:00,票價:50元/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編輯:小真)

相關焦點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歸來,美翻了!
    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攝上海音樂廳回來了!自2019年3月開啟一年半封閉式修繕,90年歲的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華麗歸來。9月2日,尚未正式對外開放的上海音樂廳,首度揭開面紗,開放媒體探班。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由「文保區域」和「非文保區域」組成。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歸來,美翻了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廖陽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 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攝上海音樂廳回來了!自2019年3月開啟一年半封閉式修繕,90年歲的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華麗歸來。9月2日,尚未正式對外開放的上海音樂廳,首度揭開面紗,開放媒體探班。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由「文保區域」和「非文保區域」組成。
  • 夜上海·格調|古典+變奏,90歲上海音樂廳繽紛重啟
    意無涯  2020年,上海音樂廳乘風破浪,再度回歸,這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建築見證著90年裡的時代變遷,哪怕經歷了一次平移、兩次大修,卻依然充滿年輕活力。90年裡,它不斷印證著,音樂是人與人聯結的必需品,是一座城市裡每個生活者的心靈歸屬地。
  • 暫別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回來了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90歲的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作為演藝大世界核心劇場之一,它的煥發新生,將助力「上海文化」品牌金名片更加閃亮。「以後,不同年齡段的人在不同時段,都能在這裡獲得安全、舒適、溫暖和豐富的文藝體驗。」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如是說。暫別期間,這座「城市音樂客廳」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昨天走進其中先睹為快。
  • 暫別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回來了
    ④修舊如舊的音樂廳北廳。⑤「海上藍」座椅經整修配備了「緩起立」阻尼。 均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製圖:馮曉瑜  恢復最初模樣的海上藍雕花穹頂,在劇場燈光映射下閃耀著溫潤的光澤,宣告著眼前這座歷久彌新、充滿海派文化底蘊的藝術殿堂回來了。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90歲的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向公眾開放。
  • 遇見更美的上海音樂廳
    原標題:遇見更美的上海音樂廳 歷經一年半封閉式修繕 9月6日再度敞開大門 遇見更美的上海音樂廳 晨報記者 殷 茵 「記憶中第一場音樂會,期待更美的相遇」。2019年2月24日,一名觀眾在大修前上海音樂廳的「寄語牆」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9月6日,歷經一年半的封閉式修繕,擁有90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廳重新向公眾開放。澎湃新聞直擊首個「相·見」主題開放日,聆聽修繕歷程、感受音樂與建築之美。
  • 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修繕之後的上海音樂廳,是一棟會「呼吸」的建築
    9月2日,上海音樂廳暫別一年半後,重歸公眾視線。這座90歲的音樂廳,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除了履行它「上海音樂客廳」的職責外,還因為兩次「歇業」,被全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公眾關注。一次是2002年。方靚:我們這次的修繕不是為修而修,而是基於平移完成以來的音樂廳運營體驗,更清楚了哪些空間、哪些環節需要改善。就好像中醫診脈,哪裡不足、哪裡氣虛,在不影響建築本身的情況下,對上海音樂廳作一次更精細、更有針對性的全身「調理」。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
    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擁有9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上海音樂廳近日「回歸」,以美輪美奐的新姿態與觀眾相約。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說。上海音樂廳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國建築設計師設計的西方古典風格建築,坐落於人民廣場,是上海知名文化地標之一,向來被愛樂者譽為「城市音樂客廳」。2002年,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備受海內外關注的整體平移修繕工程,向前「走動」了66.46米,「長高」了3.38米,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
  • 歷「玖」彌新,90歲上海音樂廳「破圈」歸來
    歷經一年半的修繕後,今年90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回歸公眾視野。下月起至年底,「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以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全方位感受這座上海文化地標的活力。
  • 歷「玖」彌新,90歲上海音樂廳「破圈」歸來
    歷經一年半的修繕後,今年90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回歸公眾視野。下月起至年底,「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以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全方位感受這座上海文化地標的活力。根據防控要求,嚴格控制50%上座率的前提下,上海音樂廳精心設計了重開後的系列演出活動節目單。
  • 歷「玖」彌新,90歲的上海音樂廳「破圈」歸來
    歷經一年半的修繕後,今年90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並正式對公眾開放。9月-12月,「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將以54場音樂會及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活動,讓市民遊客全方位感受這座上海文化地標的活力。在保持50%上座率的前提下,上海音樂廳對疫情防控做好充分準備。重開後的系列演出活動節目單中,不乏綜藝《樂隊的夏天2》人氣樂團福祿壽等「流量擔當」的名字,展現了這座藝術殿堂「破圈」歸來的決心與魄力。
  • 獨家專訪|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修繕後的上海音樂廳,是一棟會呼吸...
    9月2日,上海音樂廳暫別一年半後,重歸公眾視線。這座90歲的音樂廳,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除了履行它「上海音樂客廳」的職責外,還因為兩次「歇業」,被全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公眾關注。方靚:我們這次的修繕不是為修而修,而是基於平移完成以來的音樂廳運營體驗,更清楚了哪些空間、哪些環節需要改善。就好像中醫診脈,哪裡不足、哪裡氣虛,在不影響建築本身的情況下,對上海音樂廳作一次更精細、更有針對性的全身「調理」。
  • 90歲上海音樂廳歷「玖」彌新
    在經歷了為期一年半的修繕後,有著90年悠久歷史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將於9月6日重新開業,正式對公眾開放。上海音樂廳自2019年3月起開始了平移15年來首次大規模修繕。
  • 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修繕之後的上海音樂廳,是一棟會「呼吸」的建築
    這座90歲的音樂廳,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除了履行它「上海音樂客廳」的職責外,還因為兩次「歇業」,被全國乃至世界範圍的公眾關注。 方靚:我們這次的修繕不是為修而修,而是基於平移完成以來的音樂廳運營體驗,更清楚了哪些空間、哪些環節需要改善。就好像中醫診脈,哪裡不足、哪裡氣虛,在不影響建築本身的情況下,對上海音樂廳作一次更精細、更有針對性的全身「調理」。
  • 修繕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9月帶著54場音樂會回來了
    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音樂季,華麗復出,重新開業。上海音樂廳今年90歲了,9月-12月,為期四個月的「歷玖彌新——上海音樂廳建成9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整裝待發:54場音樂會,有古典大咖,也有流量擔當;觀眾開放日、高峰論壇、藝術大展、線上直播等一系列活動,昭示著一個千姿百態、無限活力的音樂廳。
  • 修繕一年半,90歲上海音樂廳9月帶著54場音樂會回來了!
    要說上海樂迷最想念的音樂廳,非上海音樂廳莫屬。自2019年3月閉門修繕,上海樂迷已經有整整一年半未踏足音樂廳,心裡始終壓著一個念想:它到底什麼時候開門?好消息終於來了!9月6日,上海音樂廳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全新的音樂季,華麗復出,重新開業。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還記得一年半前許下的那個約定嗎?
    ▲ 今天上午10時,300位觀眾第一時間走進上海音樂廳,55歲的市民謝榮毅幸運地成了第一位入廳觀眾,接過禮賓遞來的歡迎花束,他的笑容格外燦爛。 不少觀眾都還記得一年半之前,音樂廳修繕停業前最後一場主題開放日時許下的約定,今天趕來就是為了「重新開業後再相見」。
  • 「90歲」上海音樂廳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修舊如舊」讓城市歷史傳承
    「90歲」上海音樂廳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修舊如舊」讓城市歷史傳承 2020-09-06 17:02:139月6日電 (周卓傲 康玉湛)6日,中國第一座音樂廳上海音樂廳在經歷一年半封閉式修繕後重新開業,並舉辦以「相·見」為主題的劇場開放日活動,邀請觀眾第一時間進入音樂廳,了解修繕細節,感受建築之美。
  • 上海音樂廳重新開放
    9月6日,以上海音樂廳員工為班底組成的重奏樂團「廳默森」在上海音樂廳北廳奏響開廳第一曲。 當日,歷時一年半封閉式修繕的上海音樂廳重新向公眾開放,並舉辦「相·見」主題開放日特別活動。邀請觀眾第一時間進入音樂廳,了解修繕細節,感受建築之美。 上海音樂廳建於1930年,是上海知名文化地標之一。此次修繕對2000多平方米的「文保區域」嚴格修舊如舊,恢復原有風貌;非文保區域則重新裝飾裝修,提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