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黃海)北京市基督教「兩會」最近在世紀劇院舉行了「同心同行」感恩讚美會。
北京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蔡葵說,這次讚美會表達了北京基督徒對黨和政府、對社會的感恩之情。今天的北京和中國,宗教信仰自由,宗教與社會和諧發展,廣大信徒的宗教生活幸福祥和,宗教沿著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道路穩步前行,為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和諧發展:獨立自主自辦教會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伴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殖民擴張。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英法聯軍侵佔北京,火燒圓明園。1861年,英國傳教士雒魏林首次將基督教傳入北京。1863年,北京第一所基督教堂缸瓦市教堂創建。新中國建立前,中國教會基本移植「西洋式的組織、思想與四分五裂的宗派」,淪為西方差會下的「子會」,難以獲得中國人民認同。
北京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會長於新粒說,新中國誕生後,中國基督教的領袖人物自發發起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愛國運動,割斷與帝國主義的聯繫,走上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正確道路,奠定了中國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礎。中國基督教從此與國家的命運更加緊密相連,並在改革開放後迎來自身發展最好的時期。
北京基督教近年迎來信徒發展最快的時期,平均每年受洗人數約5000人,全市已有接受洗禮的信徒7萬多人,燕京神學院培養神學生逾700人。截至2009年,中國基督徒人數逾2000萬,開放教堂、聚會點5.6萬餘處,印刷發行《聖經》逾5000萬冊,培養神學生1萬多人。
北京市基督教「兩會」也迎來教堂建設最快的時期。2004年以來,黨和政府給予大力支持,燕京神學院禮拜堂、朝陽堂、豐臺堂、懷柔堂、延慶堂、大興福音堂等新堂相繼建成啟用,密雲堂裝修完畢,門頭溝堂即將完工,南口堂正加緊籌建,通州堂開始籌劃。位於西單商業區的缸瓦市教堂原貌逐步恢復,位於中關村西區的海澱堂拆除原來的平房後建起造型別致的新堂,寬街堂搬遷新建後面積大增 目前全市已有大型基督教堂21處,還有眾多聚會點分布各區縣。海澱堂主任牧師吳偉慶、缸瓦市堂主任牧師杜鳳英、崇文門堂主任牧師柳翠敏、寬街堂主任牧師李建安等表示,廣大信徒在教堂參加主日禮拜等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北京市基督教「兩會」加強思想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始終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引導廣大信徒遵紀守法,保證宗教在法律範圍內活動,維護了教會和睦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