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視、暴風、微鯨、看尚,再到雷鳥,不過短短2、3年時間,網際網路電視陣營從當年的風光無限,到今年的曇花一現,節節敗退。除了長期以來的低價格競爭,關鍵還找不到自我發展和盈利的方向和動力。
池梅||撰稿
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彩電品牌再次集體進入沉寂期。由傳統彩電巨頭TCL為根基起家,獲得騰訊、京東數億投資,估值迅速攀升至45億人民幣,含著金鑰匙出身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雷鳥,擁有太多展翅高飛的資本,也在今年再次迷失自我。
在諸多家電品牌沉浸在雙十一狂歡時,雷鳥電視卻平靜的過於異常:沒有公布銷量,沒有任何消息。在投資方之一的京東官網上,雷鳥品牌電視僅有兩款在售產品,其中一款還需要預約。要知道,在去年618京東大促中,雷鳥i55C還取得過京東網際網路曲面電視銷量第一、銷售額第一的雙冠王佳績。
作為TCL角逐網際網路電視下半場的重要布局,成立近兩年來,雷鳥從不曾公布過銷量,也未曾發布過銷量預期。不過僅僅從經銷商看,雷鳥的問題已經不小。「我把剩下的庫存差不多都吃進了,因為太便宜了,基本就是半買半送。」「現在雷鳥經銷商已經基本跑光了,TCL自己都不願意賣,我們還賣個啥勁呢?」不少經銷商這樣表示。
走訪雷鳥的經銷商,可以看到他們基本上都對品牌喪失信心,同時也能看出雷鳥在價格定位,渠道布局上的混亂。雖然定位為網際網路品牌,但是雷鳥賣的卻比TCL還貴,靠走量取勝基本不可能了。而且同一款型號的電視,官方旗艦店的價格要比第三方店鋪貴出1100塊;55吋的產品價格也要比65吋的貴400元。同時,而且並沒有TCL渠道優勢,而是自建渠道,也加大了市場風險。毫不誇張的說,當前的雷鳥已經面臨著銷售停擺的危局。
在網絡上可以找到的最近的雷鳥的信息,是上月23號在三亞舉辦一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但就是這場大會上,雷鳥居然要求各家開發者對會議進行贊助,費用直接在開發者的分成中扣除。作為一個平臺,讓開發者贊助,這在業界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可能對雷鳥來說,是源自對自身作業系統的自信。因為有TCL的竭力背書,雷鳥才獲得騰訊和京東的投資。而同樣的在OTT廣告行業的些許發言權也是來自TCL和歡網的支持。但是隨著歡網與雷鳥的合同在今年到期,這些別人支持給予的優勢,還能持續多久呢?
在雷鳥發布的數據中,稱截止至2018年三季度,雷鳥科技智能電視終端運營的累計激活用戶總數量為2931萬。不過據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新增的智能電視終端的總激活量為1939萬臺。而在去年TCL年報中稱,一年銷售557萬臺智能電視。即便TCL的銷量全部算作雷鳥,數據仍然對不上。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暴露了雷鳥的經營管理漏洞之多。
不管是從產品定位、品牌策略,還是渠道價格、經營管理等等層面,雷鳥都病的不輕。從曾經的雙冠王到悄無聲息,雷鳥要想重新起飛或許要經歷一場從內到外徹底的洗禮。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網際網路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