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12月11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順利召開。會議由會議由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之順、尚慶飛主持,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劉德海,江蘇省社科聯主席、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異賓,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原巡視員、江蘇省期刊協會會長沈建國致辭,江蘇省社科聯秘書長、《江蘇社會科學》主編李靜匯報辦刊情況,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金松發表講話,《新華文摘》總編輯喻陽、《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總編輯何雲峰、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副院長王文軍等專家做了大會的主旨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基地主任劉少傑、江蘇省社科聯副主席任平等專家列席了開幕式和論壇。來自全國期刊界、學術界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學術期刊」「數位化背景下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評價體系建構」兩個重要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劉德海對《江蘇社會科學》創刊三十年來的歷程做了整體性的總結。並指出,《江蘇社會科學》在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心懷理想、不負時代的使命意識,在開拓創新、砥礪奮進中彰顯社科情懷、展現社科擔當,努力做到「三個服務」,即在高舉旗幟中服務大局、在跟上時代中服務社會、在提高自身中服務學人。

  江蘇省社科聯主席、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異賓致辭表示中國的學術雜誌是學者的成長搖籃,學術期刊承載了每一個青年學者從講師到副教授到教授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心血,同時,張教授也對《江蘇社會科學》雜誌在未來的發展做出了美好的期盼。

  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致辭表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社科界的要求,並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要始終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要把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原巡視員、江蘇省期刊協會會長沈建國致辭表示,新時代,人文社科期刊要有所擔當,應積極參與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中,既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又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推動學術理論中國化,充分展現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並指出,新時代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創新發展一是要錨定期刊發展定位,發揮期刊比較優勢,二是要促進期刊媒體融合,擴大刊物社會影響,三是要加快期刊國際化發展,傳播中國學術聲音。

  江蘇省社科聯秘書長、《江蘇社會科學》主編李靜匯報了辦刊情況,並表示《江蘇社會科學》將以更加奮進的姿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立足江蘇、面向全國,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江蘇社會經濟文化的高質量發展,為江蘇由社科大省到社科強省做出新的貢獻,譜寫新的輝煌。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金松表示,《江蘇社會科學》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江蘇建設社會強省做出了重要貢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在黨中央全體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蘇社會科學》要堅持要自覺守好意識形態陣地,自覺立足時代之膝,回答社會之問。

  《江蘇社會科學》是江蘇省社科聯主管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創刊於1990年。30年來,《江蘇社會科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秉承「守正創新」的辦刊理念,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強烈的使命擔當、開放的學術視野,深入研究和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己成長為具有廣泛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展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前沿發展的重要學術陣地和窗口。近年來,《江蘇社會科學》已發表了一批具有高度創新性的原創成果,期刊學術水平和影響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未來,《江蘇社會科學》也將繼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並秉承「守正創新」的辦刊理念,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
    《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 2020年12月13日 20: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彰顯社科情懷、展現社科擔當——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
    12月11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暨《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順利召開。  江蘇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致辭表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社科界的要求,並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要始終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建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要把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此次讀書班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致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賀信精神,深入研討如何更好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12月11日,《江蘇社會科學》三十周年刊慶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要求之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尤其顯得重要而緊迫。為此,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及其文化形態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當代中國社科理論發展的最大增量。
  •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摘要: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一個重大提法的變化,而且是黨中央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職責、戰略要求的重大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的呼喚,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的崇高使命。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路徑
    原標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就表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也是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
  • 關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重要成果
    三篇文章,以不同的側重,對關係到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發展前途的三個重要維度——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進行了生動的理論詮釋,吹響了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回應時代重大課題的號角,為務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做出了卓越表率。「三篇文章」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任務和使命。
  • 培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取得重要進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新聞學界篳路藍縷、開拓進取,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不斷探索、創新與發展,構建起中國特色新聞學。70多年來,我國新聞學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歷史階段,與此相適應,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也取得重要進展。
  • 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就要始終緊緊抓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根本任務,不負時代重託,開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新局面。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突出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重大部署。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原標題:學術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指出了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 構建中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路徑
    【摘要】當代中國應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視角拓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視閾,破除「西強中弱」的國際話語權生態,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反映中國民族精神和中國價值理念,體現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新路徑。
  • 書寫當代中國學術史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出版《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對於推動我國當代學術史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要把握住以下3個主要方面。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
  • 引領學術,牢記使命,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構建
    馬援立足哲社期刊的發展現狀,圍繞如何提升社科期刊影響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和理論導向,發揮學術引領作用;第二,要在期刊的高質量、大品牌、影響力上下功夫。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中,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是20世紀初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由於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而要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強調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全面闡釋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遵循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