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省中部的許昌市,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境內遺存下來的名勝古蹟卻數不勝數。
據資料顯示,許昌境內被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景點就有26處,每一處都不輸5A景區,快來看看你去過幾個?
鈞臺鈞窯遺址
文物級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鈞官窯址博物館內
鈞臺鈞窯遺址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因為禹州市區鈞臺及八卦洞一帶窯址所產品質最高,故統稱為"鈞窯"。1973年河南省博物館在禹州鈞臺、八卦洞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證明此窯在北宋徽宗時期最為興盛,是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
文峰塔
始建時間: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文物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魏都區塔文化博物館內
許昌文峰塔為八角十三層閣樓式磚塔。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組成。整體造型氣勢雄渾,為河南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塔內各層均有塔心室或塔心柱,設有佛龕,供奉有千手千眼佛、白衣觀音和文昌帝君等。
乾明寺塔
始建時間:隋仁壽四年(即公元604年)
文物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乾明寺路北側
乾明寺塔又名鄢陵塔,為六角十三層閣樓式磚塔。現存的古塔,重修於嘉靖二十八年(即公元1549年)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簷下均砌磚鬥拱,並闢有券門,假窗和佛龕。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雕刻工藝極為精湛。
石固遺址
文物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長葛老石固村東南
石固遺址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共存的人類聚落遺址,是人稱樂神的古葛天氏之墟。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發現房基7處、灰坑282個、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骨、蚌、銅等器物11800餘件,其中以裴李崗文化遺存最豐富。
扒村窯址
文物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淺井鎮扒村
扒村窯址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窯遺址。創燒於唐代,終止於元代。文代堆積層分元、宋、五代、晚唐四層,五代堆積層較薄,同磁州窯產品極其相似,是我國北方金、元時期具有特色的一座民窯。
瓦店遺址
文物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臺地上
瓦店遺址是1979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曾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甕、刻槽盆、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鳥、玉璧、玉鏟等,並發現有大量的房基、灰溝、奠基坑、窖穴等遺蹟。
天寶宮
始建時間: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建安區艾莊回族鄉
天寶宮在當地還是名氣較大的一個景點。這裡不僅是河南省最為完整、最為壯闊的古建築群體之一,還有大量造型優美、形象逼真的磚雕、石雕等高浮雕圖案。自修建以來,雖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卻至今保存完好。
關帝廟
始建時間: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許繼大道西段7號霸陵公園內
許昌關帝廟是全國八大關廟之一,是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祠廟,由憑弔者和當地民眾捐資捐地,州官資助興建而成。現存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11026平米,明清碑碣50餘通,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
乾明寺
始建時間:隋朝開皇年間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襄城縣首山西北面
乾明寺是智者大師在中原地區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天台宗"禪林,有"中原第一禪林"之稱。現存建築有照壁、天王殿、中佛殿、禪堂、方丈室等58間。建築多為元末明初特色。寺西有宋、元、明、清歷代所建72座浮圖(磚塔)的遺蹟。
興國寺塔
始建時間: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馬欄鎮境內
興國寺塔為六角九層閣樓式磚塔,早年所建已毀。據《鄢陵縣誌》所載,現存古塔重修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該塔塔高27米,在建造藝術上,塔身每層裝飾有鬥拱、椽簷、綬花,這種裝飾在河南眾多古塔中極為罕見,是研究宋代建築藝術的重要物證。
禪靜寺造像碑
始建時間: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長葛市老城鎮和平村
刻於北朝東魏時期的禪靜寺造像碑,也稱"敬史君碑",距今有1473年的歷史。碑文上承魏體之精華,下開唐楷之先河,被書法界公認是魏碑中的精品,是"龍門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價值可見一斑。
十二連城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長葛市區雙洎河南岸1公裡處
十二連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完全由人工夯築而成的,而且從其曲折蜿蜒的走向、連綿十餘裡的長度判斷,它不是一座城邑的城牆,而是用作戰爭防禦的邊城。據康熙三十年(1691)《長葛縣誌》載:"十二連城在縣西北五裡,如環相連,故曰連城"。
坡街關王廟大殿
始建時間: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文殊鎮坡街村關王廟內
坡街關王廟大殿是河南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具有明確紀年的元代磚木結構建築。其磚、木、石構件雕刻精美,製作考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研究當時社會與經濟生活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明周王墓
始建時間:明初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老山坪東麓一處緩坡的山腹內
明周王墓即禹州的明代周定王墓,這座修於明初的墓葬,座西向東三面環山,一面是開闊的平原,風水極佳。但風水再好,也擋不住"摸金校尉"的洛陽鏟,該墓雖地處深山,幾百年來仍多次被盜掘。地宮內的10個大墓室一空如洗。
後漢皇陵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禹州市萇莊鄉柏村柏嘴山
後漢皇陵是禹州市唯一的皇家陵墓,現存有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睿陵、後漢李氏高后陵和後漢隱帝劉承祐潁陵,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五代後漢帝後墓群。現存部分石刻時代特徵明顯,為研究五代時期帝王喪葬制及石刻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鄢國故城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
鄢國故城市西周時期的古城。據史書記載,在西周初期,鄢為妘姓之國,即古鄢國。由於受數千年自然和人為的改變,其原貌遺存甚少,僅存部分城牆。曾出土了大量彩陶罐、素陶、紅陶背水壺、陶缸、陶杯等
劉莊遺址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陳化店鎮劉莊村
劉莊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為裴李崗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助於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以及裴李崗文化在中原的分布情況。
許由寨遺址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
許由寨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也是許姓的祖居地。曾出土了石器,陶器及青銅器等遺物,還有古許由寨牌匾,許由古寨牆,重修許由寺公德碑等重要許由遺蹟,有著極其重大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漢魏許都故城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建安區張潘鎮古城村
漢魏許都故城俗稱張潘古城,系周時許都故城許昌治所。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後,對原城宮室、殿宇、糧倉武庫、街道、園林等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擴建,形成了漢魏許都故城的恢宏景觀。
靈井"許昌人"遺址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建安區許昌縣靈井鎮靈南村
靈井許昌人遺址是我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2007年和2014年兩次發現人類頭骨化石,被學術界認為是研究中國現代人類起源的重大發現,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襄城城牆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襄城縣
襄城城牆是河南省境內保存最完整的縣城城牆。最早建於春秋,成規模於漢代,後歷代屢加修建,最後形成計垛口1944個,長5公裡,高7米,寬5米的雄偉城牆。現存古城牆僅存西城牆和東南一段,全長2297米。
襄城文廟
始建時間: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文物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襄城縣城西北利民街
襄城文廟是中原地區創建時間最早的文廟之一。元、明、清歷毀歷修,如今僅存一座大成殿和一面琉璃照壁。其中,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為清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所建,曾一度作為學校使用。
懷邦會館
始建時間:清同治年間
文物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老城區西北隅十三幫街(今文衛路)
懷邦會館又稱覃懷會館,是由懷慶府所屬各縣在禹縣進行中藥貿易的巨商富賈集資興建的,以此作為其聯誼場所,它是全國藥商會館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會館,素有"十三幫一大片,抵不上懷幫一個殿"之民謠。
許昌文廟
始建時間: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
文物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文廟前街中段
許昌文廟現存古建築群為明清時期的遺存,主要保存有欞星門、青石照壁、戟門、東西廊廡和大成殿等主要建築。其中,麒麟祥瑞大照壁建於明代嘉慶年間,中間是"麒麟望日"的圖案,上方以篆體書寫"三綱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個大字。
禹州天寧萬壽寺
始建時間: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
文物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禹州市古鈞臺街西段
天寧萬壽寺,俗稱天寧寺,是禹州城區內最古老的一座佛剎,現在尚存留有破舊的大雄寶殿和山門兩幢古建築。其中,大點為減柱造,僅存二根後金柱,採用金柱、鬥柱、梁袱相壘的結構方法,有著典型的元代風格。
尹宙碑
始建時間:東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
文物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地址:許昌市鄢陵縣初級中學院內
《尹宙碑》全稱《漢豫州從事尹宙碑》,又名《尹宙碑額》。碑高192釐米,寬89.6釐米。14行,行27字,結體顧盼有神,若群鶴起舞,是漢隸高峰期的碑刻,堪稱漢碑中的上乘之作。
好了,以上就是許昌境內的26處"國保級"景點了,不知道你去過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