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現是欲望和意志的自我超越

2020-12-21 我們的美麗的家園

自從學了馬斯洛的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時,我才認識到我也需要自我實現。我的自我實現是對心理的快樂最高的實現,我發現我也能做到和獲得。

我們每天都在想些什麼,其中食物和水是我們生活的基本欲望,是必須的。我們有很多欲望,如性慾望,本能欲望,還有我們物質欲望,許許多多的欲望,我們不要排斥這些欲望,因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不要去刻意的禁慾,欲望來了就來了,我們可以通過意志力把欲望在心裏面表現出來,這是的心理內化,而不是從心理外面表現出來,不是心理的外化。當心理的欲望從心理獲得滿足時,那種快樂比我們從心理外化表現出來的快樂更快樂,更能記住,更能長久,所以我們要實現欲望的意志化。

只有欲望變成了意志的工具,我們的異常動機才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心理再也沒有不滿,因為心理獲得了及時的疏通,獲得心理的平衡,同時也獲得了心理的健康。這就是心理的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的人必須是心理得到了平衡,獲得了欲望的滿足,但是這種滿足是心理內部的,而不是心理外部的,一旦把心理的自我實現當成習慣時,我們的快樂才是長久的,永恆的。

我們需要的就是長久的快樂和永恆的快樂,這樣我們才會幸福。擁有自我實現的人是欲望和意志的超越,是人獲得心理健康的內部表現,我們只要擁有自我實現,我們才能變成正常的人,以及真正的超人。

我們只要擁有自我實現,我們做事情才不會因為不滿意或者過不去的坎或者情結所左右,我們才能徹底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創造了條件,為未來的理想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自我實現」——超越「夢想」
    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 馬斯洛:自我實現及其超越
    我發現,對於其他和我持相同看法的人,自我實現的觀念幾乎已變成類似羅夏墨跡那樣的東西了。它常常能使我對於利用它的人比對於現實有更多的了解。現在我想做的是探索自我實現的某些性質,不是作為一種廣泛的抽象概念,而是就自我實現過程的操作意義來看。自我實現就某時某刻的情況看意味著什麼?例如,它在星期二下午四時意味著什麼?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人的認識如何自我超越?
    為了重建自我、改過自新,必須求助於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的恩賜。宗教崇拜不僅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剝奪人們對塵世生活的樂趣,而且允許人們自我摧殘、自我戕害以表示對神的虔誠,以至於「人」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呈現出不自覺、不自知的狀態,「人」進一步被遮蔽。可以說,這是對人的價值的一次巨大否定,在人的價值發展史上無疑是一次倒退。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重新開啟了審視「人」的自身價值之旅。
  • 有足夠的意志,理想超越欲望的四大星座男
    欲望是人貪心的本源,有多少人做出一些原本不符合自己本心的事都是因為貪慾。能夠克制自己貪慾的人才有更多機會獲得成功,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強的自制力,除非意志特別堅定的人。十二星座中,他們是有足夠的意志,理想超越欲望的星座男。
  • 吾日三省吾身: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學而篇第一(2):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張恩恩/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農村學校,條件有限,老師沒有住宿的地方,就把空餘的教室隔開當教師宿舍,我自己住的那間剛好是教室有黑板的那一面,於是我就在黑板上,寫下「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一句話用以自勉。二十年歲月倏忽而逝,超越自我原本就遙不可及,現在連實現自我都變成痴人說夢了,因為經常連自己是誰都會不清楚,總是在現實中徘徊、掙扎,連真實的自己都無法靠近,真心可悲可嘆!
  • 謝林,上帝是自然與自我的統一,上帝實現至善必包含惡的自由意志
    費希特認為自我有一種特性,就是自我能夠自我定義,自我一方面自我定義自我,另外一方面自我定義非我,自我本身的任何活動,就是由自己用自己設定的自我與自己設定的非我進行一種目的的運動。自我設定一個跟自己存在差別的非我,因為非我跟自我存在差別,因此自我要求與非我同一,就必須自己設定一個與非我統一的自我去達到與非我統一的目的,由此產生自我的活動。整個自我的活動都是這麼一種自我設定中產生。
  • 生命意志即是權力意志
    -「生命意志即是權力意志。」尼採如是說。權力意志不僅是尼採「酒神精神」的核心體現,亦是指生命意志在持續的現實創造活動中實現人生價值。權力意志包括生存的欲望、生命的創造本能,以及圖強和自我超越。這四個要素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本期《心理學簡報》將引述兩位心理學泰鬥弗洛伊德和馬斯洛的經典理論來討論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到底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弗洛伊德認為愛是人性的一部分,產生於人類無意識的欲望[1]。弗洛伊德關於愛的理論圍繞著對「自我理想」的需求,他認為,人之所以會愛上另一個人是因為只有當個體被別人愛慕時才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形象,所以愛是為了自我實現[1]。
  • 智者必看:如何保持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這個例子可以很好的說明我們本質的價值,如果你的價值值得500盧布,那無論怎麼揉搓和弄髒,其價值都不會丟失。當然,有些東西的價值並不在於這件東西的價值本身,也許它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但它有辦法讓人覺得它有價值。
  • 貢布裡希:藝術和自我超越
    1969年9月16日,貢布裡希在斯德哥爾摩第十四屆諾貝爾專題討論會上做了題為《藝術和自我超越》的講演。與會的有科學家也有人文學者,他們共同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即,人文價值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這種藝術的終極價值超越渺小的自我,追求它,靠近它,成為一代又一代偉大的藝術家永恆的目標。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我將這樣回答:藝術中的問題和藝術價值--甚至包含抽象表現主義的問題和價值——是從手工藝人的問題和價值中出現的。
  • 黑格爾的歷史輪迴在於自我實現
    阿育王塔黑格爾用理性來審視思想史,在他看來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代表著宇宙最高存在的實體,理性即是宇宙展開的動力,也是其演進的內容和目標思想史就是自我實現的歷程,而思想的本質是自我意識,依靠自身存在而存在,是有條件的理性自由,這種自由一方面要從外在的社會束縛中解脫,另一方面是擺脫內在的獸性慾望,自我即要服從內心,還要避免被欲望所支配。所謂歷史,就是這種自由的展開,並自我實現的過程,人只是其工具或手段,目的是實現人的真正自由,他以人們對自由的意識程度,作為衡量歷史發展的線索,來判斷民族地域的歷史進程。
  • 超越自我作文(精選五篇)
    「歲月通道從腳下隆隆開過,讓青春捎給未來一個更加美麗的承諾,那就是實現自我。歲月的通道從臂彎滔滔奔過,人比山高,手比頭高,俯仰在我,勝券在握,所以我必須肯定自我。」  我知道上帝公正地賦予了每個人生命,但人生的道路是明是暗,以自我的表現才能證明。人生的希望是有的,雖然坎坎坷坷,但綻放光芒的,一定是你。只要你肯努力,肯拼搏。
  • 開明睿智,不斷超越自我
    原標題:開明睿智,不斷超越自我 開明睿智,是一種處世風格。這就要求我們學會顧全局、算大帳,觀趨勢、抓機遇,破難題、謀新策。 「開明」,意味著放棄任何守成思想,拒絕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絕不滿足於「路徑依賴」、簡單重複自己;也絕不自以為是、躺在功勞簿上,而要居安思危、勇於變革。
  • 馬斯洛理論:成功自我實現的人,其實「人脈」並不廣?
    馬斯洛透過他認為已經實現需求層次論最頂端「自我實現」的諸多歷史人物,以及當時還在世上的愛因斯坦和其他人物事例研究中,舉出「完成自我實現者的十五個特徵」:1.自律性──獨立於文化、環境之外,有自我意志、主動的人保持相對於現實環境或社會環境的獨立性,不需要依賴外部獲得的愛或安全感來得到滿足,依賴自己的可能性和潛力,尋求自己的發展與成長。7.
  • 藝術和自我超越‖貢布裡希
    這種藝術的終極價值超越渺小的自我,追求它,靠近它,成為一代又一代偉大的藝術家永恆的目標。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我將這樣回答:藝術中的問題和藝術價值--甚至包含抽象表現主義的問題和價值--是從手工藝人的問題和價值中出現的。西方傳統中的偉大藝術家大都覺得自己縈縈於懷的是解決藝術的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個性,這是一個歷史事實。
  • 《自卑與超越》主動承受痛苦,化自卑為奮鬥的源泉,實現自我價值
    ,實現自我價值一、確定生命的意義確定生命的意義對消除自卑心理是至關重要。對我們個人而言,確定生命的意義,在追求意義的過程中不斷地實現自我,追求價值,完善人格。同時能夠披荊斬棘、鍥而不捨的奮發圖強,去苦練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本領,增加更多的底氣和實力。當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又擁有一定的實力時,我們就在超越了自卑, 走在了實現人生意義的道路上,只有我們擁有共同的人生目標與意義,才能更好的繼承和傳遞先輩所留下的文化遺產。
  • 成功的人生,需要不斷超越自我(範文+點評)
    (典型事例)君不知,他新婚僅僅三個月,妻子和腹中胎兒對他訴說著深深地留戀和不舍;君不見,他的嶽父家就在附近;君不聞,那厚厚地泥石下有他苦苦掙扎的父母、兄弟……(用排比句來抒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災難面前,王偉超越了生死和自我界限。那一刻,他不單單是丈夫、父親、兒子、兄弟,更是處於困境中需要求助的所有人期待和希望。
  • 發現自我實現的人往往具有這些特徵
    作為馬斯洛基本需求層次的最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注重實現欲望,發揮最大限度的潛能,使人最終成為自己能成為的人。根據研究結果,馬斯洛總結了自我實現器的一些特點。基於馬斯洛自我實現為基礎的理論,分析了Strickland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我實現者」特性。
  • 心理學的意義之三:自我實現
    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說人存在著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人天生存在一種自我認知、完善和實現的傾向,可以讓人更好的去做自己。如果個人可以不斷的去完善認知和人格,那就會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自己在這裡也只能去勉強描述對於自我實現的猜測。個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