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月前結束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亞運會閉幕式上,作為下一屆亞運會舉辦國,杭州派出了馬雲,易烊千璽,孫楊這樣的組合參與表演,這樣一個組合幾乎是就是如今中國,娛樂圈,體育圈,商圈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然而如此隆重的一波操作,卻被雅加達當地人和媒體集體忽視,那一晚整個雅加達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韓國男團super junior的身上。而且你不得不承認無論super junior曾經多紅,如今在韓國都只能算是一個過期的男團,這樣的落差讓很多的國人感到難以接受。
這背後其實牽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文化輸出,為什麼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如今能被很多人熟知的文化標籤依舊是幾十年前從香港輸出到世界的「功夫」。最近年不少國人吹捧火鍋,尤其是四川火鍋,然而很遺憾的是,大部分的西方主流國家其實是不吃辣的,他們對於辣的接受程度最多大概就是魚香肉絲的水平。而且幾乎不吃內臟的。所以雖然四川火鍋受到部分留學生的喜歡,但是在西方主流國家始終是名聲不顯。其實近些年在對外的活動上,對於中國文化的宣傳非常多,但是效果很一般,很多國外友人都是禮貌性的回應,並沒有真正的喜歡,那麼中國在文化輸出上到底做少了什麼,而無法實現真正的大規模文化輸出。
其實在這個問題從西方媒體對於韓國文化輸出這件事的相關報導,可以窺探一二。首先是以韓國流行文化,韓國流行文化主要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韓劇,另外一部分則是K-pop。韓劇的影響力在東亞地區影響力較大,因為相似的文化背景,出了東亞其實屬於非常小眾。k-pop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就比較大了,在西方主流國家也有一定的地位,而在東南亞,東歐和南美則可以算是影響力巨大。
造成這種盛況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就是在傳播上,韓國人藉助了網際網路並採用免費供應的策略。在youtub上,早期下載K-pop音樂和mv都是完全免費的,而相反的歐美主要流行歌手的作品幾乎都是只能付費下載。這種免費策略造成了在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的地區k-pop大受歡迎,同時製作精良的MV也塑造了韓國虛幻的高大上形象。所以即便在今天你如果問一個烏克蘭姑娘最想去亞洲哪個國家工作生活,答案幾乎可以肯定是韓國。
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娛樂性,這一點也是韓國人在面對採訪的時候自己一直強調的。能快速傳播的東西一定是有娛樂性的。這是大部分人的真實需求,而K-pop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點。其實從去年開始中國有一個東西就成功風靡到了國外,就是抖音短視頻的海外版tik tok,日本和韓國和韓國都在電視中報導,日本還做了特別節目。這背後的邏輯就是,所有人對娛樂性的新鮮事物天然的喜好和接受。
第三個因素是普適化,這是韓國人在飲食推廣失敗之後,西方給總結出來的。在食物的輸出上,韓國人多年來一直不遺餘力推廣自己的泡菜和拌飯,然而推廣效果一直是失敗,中國除外。結果反而是韓國人模仿西方快餐三明治做的綠豆煎餅早餐反而受到不少西方人的喜歡。如今韓國人很聰明的將泡菜和綠豆餅搭,作為韓式早餐推廣,但是泡菜依舊接受度不高。這說明能推廣的東西可以有地域特色,但是不能太過強烈的地域特色,要有普適性。反過來看,其實被全世界接受最好的西方食品就是以簡單油炸為主的麥丹勞。
最後一點,是韓國人如今不太願意提及的,不止在文化輸出上,而且在經濟發展上都曾起到過重要作用的一點。韓國人曾經有過一個自豪,如今不願提的稱號「快速複製者」。無論什麼東西,只要是好的,新的,韓國人總是能夠快速的仿造,說的簡單易懂一些就是山寨。然而韓國人並沒有單純的抄襲,西方媒體還是比較客觀的肯定了韓國人一點,就是在抄襲後會加入自己的創新。而這大概也是K-pop可以最終脫離於h-pop而獨立流行的重要原因。
最後,想對熱衷韓國問題上的鍵盤俠說一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靠鄙視排斥永遠是毫無意義的,只有面對現實,學習超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