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行業亂象,更美App運用醫美大數據 搭建中國醫美質量評價體系

2020-12-14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1日報導(文/朱騰飛)

12月21日,獵雲網獲悉,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主辦,《中國醫療美容》雜誌社、更美App協辦,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風險管控中心承辦的中國醫療美容安全信用峰會在京舉辦。

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斌、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陳敏亮、聯合麗格董事長李濱、復星集團健康險事業部北京分部總經理助理王彪等領導、專家學者出席了大會。

在峰會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安全聯盟宣布正式成立,並公布了105家首批安全信用認證機構和91位首批安全信用認證醫生。安全聯盟的建立旨在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的自律建設,建立規範有序的整形美容市場秩序,提升行業整體信用水平,建立優秀醫生和優質醫療機構的第三方風險評估與安全信用評價認證體系,促進整形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非法醫美成行業發展最大阻礙 安全信用評價體系成多方所期

2015年中國醫美市場僅以0.8%的微弱劣勢低於巴西,隨著中國醫美發展進入「快車道」後,2017年中國醫美增速超40%,總量超1000萬例,標誌著中國超過巴西,正式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預計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將突破萬億元。整形美容業也成為居房地產、汽車、旅遊之後的第四大服務行業。

然而,隨著近年來中國醫美市場的迅猛發展,豐厚的獲利吸引了大量無資質認可的非法醫美機構鋌而走險,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安全性是用戶決策第一考慮要素,非法醫美成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最大阻礙。

根據更美App在2017年12月發布的《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

行業亂象正成為籠罩在醫美行業的烏雲,使外界對醫美行業產生了諸多的誤解。行業亂象不僅僅是醫美機構、醫生、求美者各個個體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所有行業從業者能夠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公認機制,從機制上解決醫美行業亂象。

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大會發言中表示,質量安全是醫療行業的生命線。「對於醫療美容行業,維護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醫療服務的質量安全,既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保障醫療美容行業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國家衛生計生委對醫療美容行業的規範化、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頒布實施《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和一系列相關標準、技術規範,2016年頒布實施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也同樣對醫療美容機構的質量安全管理提供遵循。同時,辦法中也強調了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質量管理當中的責任,更明晰了第三方機構在質量管理當中的技術支撐和行業自律。

郭燕紅表示:「只有政府監管、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個合力,形成共治格局,才能發揮好事中事後監管的作用。」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陳敏亮在發言中分析了醫療美容機構存在的風險。他表示,醫美行業不止是求美者存在求美風險,醫療美容機構也存在手術效果、醫美交易糾紛、醫療美容產品真偽、醫美從業者素養培訓等潛在風險,醫美機構同樣需要做好風險預防工作, 而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的質量評估體系是醫療美容機構所期待的。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安全信用聯盟正式成立 公布首批認證機構和醫生

大會共同啟動了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安全信用聯盟成立儀式,同時公布了105位首批安全信用認證機構、91位首批安全信用認證醫生,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安全聯盟的建立旨在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的自律建設,建立規範有序的整形美容市場秩序,提升行業整體信用水平,建立優秀醫生和優質醫療機構的第三方風險評估與安全信用評價認證體系,促進整形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趙振民表示:「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作為國家一級行業協會,我們深知行業亂象不僅僅是醫美機構、醫生、求美者各個個體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所有行業從業者能夠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公認機制來實現。今天各位行業翹楚齊聚一堂,將共同推動中國醫美安全信用聯盟成立。」

作為專業的行業協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將會積極推動聯盟壯大。同時還將依託醫美平臺更美App的醫美大資料庫,從醫生的學歷、科研能力、手術能力、業界榮譽、擅長項目、業內口碑、消費者評價、術後效果、價格趨勢等9個維度來建立醫美安全信用評價體系,逐步實現醫生安全信用分級,使求美者之後的醫美消費中能夠有值得信賴的評判標準。

靈活運用醫美大數據 推動中國醫美質量評價體系建立

中國的醫美大資料庫包含以百度為代表的傳統搜尋引擎、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臺、以更美App為代表的專業醫美平臺、以好大夫在線為代表的嚴肅醫療平臺以及以宏脈為代表的整形醫院管理系統。

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表示:「而這種專業的醫美平臺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並且是最能輸出支持醫美安全信用評價體系形成的平臺。搜尋引擎沒有形成閉環,沒有交易數據只能按照競價排名,因此百度無法形成真正來自用戶口碑的評價體系;微信等社交媒體沉澱了很多用戶的評價,但沒有專業的人將其梳理出來;傳統醫療平臺並不專業聚焦於醫美,整形醫院管理系統則不能覆蓋所有的醫美機構。這些使得醫美平臺成為真正能輸出完備的中國醫美質量評價體系。」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第五屆美創會發布2020中國醫美品牌100佳|醫美品牌|國家食藥監總局...
    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醫美產業分會與蘭州衡力、華熙生物、雙美生物聯合發起了全國醫美產業「三規範、三保證」倡議行動,全國第一批參與醫美機構達240餘家。大會以「破殼生長、美麗進發」為主題,全面深入探討醫美產業創新與發展,大會設立5個分會場平行舉辦,20項論壇精彩紛呈,大會規模達3000餘人,醫美大咖雲集,創新思維交互,醫美乾貨分享。
  • 收稻亮相美沃斯國際醫美美容大會,專注醫美行業財稅服務
    12月2日,「收稻」攜手「美沃斯」共創2020(冬季)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現場收稻創始人&CEO黃悅發表精彩演講,與行業眾多大咖,共同探討醫美業的成本破局和財稅合規思考,為醫美業賦能!據艾瑞諮詢《2020 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醫美用戶將達到2548.3萬人,且近年來多家行業企業上市,更多企業在準備當中......醫美業經歷多年的「野蠻生長」後已成長為一隻巨型
  • 揭秘醫美亂象:是什麼針需要23萬
    來源:中國青年報醫美行業的亂象,已經到了讓那些整形外科專家、學術大咖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去年8月,一家民營醫美機構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達2245億元。白皮書同時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共有超過10萬家非法執業的工作室、美容院等。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更是揭露了驚人的「黑醫生」信息,數據顯示,在「黑醫美」市場中,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
  • 極光大數據:秩序重建,疫情漸平,線上醫美平颱風口再現?
    在過去幾年,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著醫療美容行業高速發展。但同時,無證行醫、操作不專業、儀器藥品不安全等違規違法行為層出不窮,醫美行業亂象叢生。「醫美貸」野蠻生長,無資質機構違規放貸、聯合客戶騙貸、假借「零首付、零利息」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暴力催收等亂象大量出現,嚴重擾亂了醫美市場秩序。
  • 更美APP為用戶智慧定製醫美方案打造「更美AI大腦」
    這是一個看重顏值的時代,為了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很多人選擇整形醫美項目,這也使得醫美行業越來越繁榮。但繁榮的背後卻也有很多行業亂象出現,魚目混珠的醫美機構和醫生夾雜在行業中,很多求美者無從判斷,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醫美機構。
  • 監管開刀、巨頭環伺,新氧的醫美縱橫術,有用麼?
    01 監管之刃,直指醫美黑產醫美行業亂象下,監管趨嚴,或是新氧股價大跌的最關鍵因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一年內,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醫療美容廣告29878條次,其中責令改正者743條,違法者251件,停業整頓機構達51家。正是醫美的廣告亂象,拉開了行業整治的序幕。
  • 中國醫美器械企業及產品盤點
    根據2017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醫美產品包含有源手術器械、無源手術器械、骨科手術器械、物理治療器械、無源植入器械、注輸護理和防護器械6大類16小類。從最早的除疤,逐漸拓展到除毛、嫩膚、溶脂等領域,雷射醫美已佔領了醫美行業的「半壁江山」。
  • 遠想再生醫美材料大突破 醫美格局將迎來大變局
    行業發展推動升級革新,研究院智能智造深耕醫美領域近幾年,得益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中國醫療美容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雖受疫情影響增速下挫,但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仍將超過15%。
  • 雙面美唄醫美:一邊痛斥行業亂象 一邊縱容並謀利
    資料顯示,從10月20日開始,包括天貓醫美、京東平臺醫美、美團醫美,包括美唄醫美、新氧等都開始加入了雙十一的大促。以醫美網際網路平臺「美唄醫美」為例。《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平均每年因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有10萬人,在此背景下,醫美平臺為了行業健康發展,更應該對醫美機構進行嚴格把關,加強對醫美資質與審核——2020年10月,美唄醫美宣布宣布,未來三年將投資一個「億起嚴選行動」,包括技術升級、人才培養、正品保障、建立與運行「美唄顏究院」等,還聯合醫美百家機構、百位名醫、百家上遊供應鏈、百位意見領袖成立「美嚴聯盟
  • 秩序重建,疫情漸平,線上醫美平颱風口再現?
    實際上,跟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醫美普及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過去幾年,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著醫療美容行業高速發展。但同時,無證行醫、操作不專業、儀器藥品不安全等違規違法行為層出不窮,醫美行業亂象叢生。「醫美貸」野蠻生長,無資質機構違規放貸、聯合客戶騙貸、假借「零首付、零利息」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暴力催收等亂象大量出現,嚴重擾亂了醫美市場秩序。
  • 極光:秩序重建,疫情漸平,線上醫美平颱風口再現?
    但同時,無證行醫、操作不專業、儀器藥品不安全等違規違法行為層出不窮,醫美行業亂象叢生。「醫美貸」野蠻生長,無資質機構違規放貸、聯合客戶騙貸、假借「零首付、零利息」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暴力催收等亂象大量出現,嚴重擾亂了醫美市場秩序。
  • 2020-2026年中國醫美移動應用(APP)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報告
    醫美app是一類在線智慧醫療美容整形服務電商平臺,這些集整形美容特賣、醫院醫生點評、預約諮詢和整形社區於一體,以網際網路+傳統醫美行業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向廣大求美者提供醫學美容服務。將線上與線下資源整合,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完美醫美服務價值鏈。
  • 更美APP韓斌:後疫情時代 科技+醫美是行業新風向
    12月4日,第四屆紫亞蘭國際抗衰老醫美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國內外醫美行業專家學者、科研人員、產業投資人等各領域數千名代表齊聚交流與研討,深度連結全球創新醫美理念與技術,為醫美行業發展賦能。更美APP商務總監韓斌受邀參會,並以「後疫情時代,醫美機構如何提升流量及轉化率」為題發表演講,分享行業洞察,深度解析醫美機構破局路徑。
  • 更美APP:疫情過後醫美行業迎來復甦!行業消費暴漲
    回顧四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式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醫美行業也迎來復甦。據國內領先的專業醫美平臺更美APP數據顯示,平臺用戶四月總醫美消費金額相對三月穩健提升,醫美市場正在復甦。隨著機構逐步復工、白領的正常上班,醫美消費力較二月、三月明顯加強,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尤為突出。
  • 第五屆美創會探討醫美產業創新與發展
    大會以「破殼生長、美麗進發」為主題,全面深入探討醫美產業創新與發展,發布2020中國醫美品牌100佳。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醫美產業分會為參加全國醫美產業「三規範、三保證」倡議行動的240家醫美機構授牌。第五屆美創會加強醫美學術創新交流,展示醫美科技創新成果,推動醫美規範健康發展。
  • 「新氧2020破浪之路 醫美高峰論壇」傳遞這些行業觀點
    12 月 19 日, 2020 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成功舉辦。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發表主題演講指出, 2020 年新氧在「優系統」、「樹品牌」、「謀創新」、「重治理」、「大基建」五個方面進行重構和升級,強化平臺生態構建和賦能能力。
  • 醫美行業亂象調查:美甲店可以隆鼻、削下巴,黑診所每年發生4萬起...
    「看上去效果很好、簡單易行又能變美的項目,有時真想去試一下,貴陽那個女孩隆鼻死亡事故發生後,我才發現他們這些項目都不合規,有很大的風險。」吳妍如此告訴記者。本報記者調查則發現,「看臉的時代」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出整形、微整形等醫療美容需求,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 更美APP劉迪:醫美4.0下半場是技術美學之爭
    只有緊緊的抓住甚至預測時尚的風潮,才能在醫美行業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網際網路醫美下半場是技術美學之爭更美是一家致力於通過技術讓用戶變美的創業公司。七年前,我在創業的時候一直在想,一家具有合理商業模式的移動醫療公司應該做什麼?更美做的第一步是讓價格和醫生上網——search+4G。
  • 更美APP首推「智能面部分析」功能,人工智慧成醫美行業新風向
    醫美行業首推「智能面部分析」功能,人工智慧與醫療美容相結合近期,全球領先的醫療美容與健康服務平臺更美APP推出了「智能面部分析」的新功能,通過上傳照片幫助用戶分析臉型和五官,並給出對應的醫美建議
  • 9家醫美機構被查,123人涉案!疫情後為何醫美套路貸會變本加厲?
    今年的疫情加劇了很多醫美機構的生存壓力,一些飢不擇食的機構夥同非法分期機構,給求美者設下套路貸陷阱,進一步擾亂醫美市場。對此,有專家表示,治理醫美亂象應像治理酒駕一樣,建立扣分制度。而那些小本投資的醫美機構,受疫情和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飢不擇食,慌不擇路,與非法醫美貸同流合汙,鋌而走險開始了一些非法勾當。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表示,中國醫美機構約有2萬家,其中八成以上是中小機構,診所級別的佔比最大,規範化程度遠遠不夠,存在不少短板,疫情中的抗風險能力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