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丨井岡山精神別樣紅

2021-01-08 中國江西網

  開欄的話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

  在距離建黨百年還有365天之際,「從起航地出發——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報導團來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今日推出《在中國革命的搖籃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井岡山精神別樣紅》。

  井岡山上的星火相傳火炬雕塑。天目新聞記者李翔攝

  一部劇連演12年

  現實映照歷史,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車下高速公路甫進井岡山,一座巨幅紅旗雕塑便映入我們眼帘。這是井岡山的地標,更是井岡山的精神符號。

  晚8時,第2717場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在山下的紅軍劇場準時開演。這部劇自2008年以來觀眾達350萬餘人次,整整12年經久不衰,背後是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寧靜的夜晚,密集的槍炮聲劃破長空,4000多平方米的紅綢從天而降,像鋪天蓋地的血海和沖天的紅雲,演化成巨大的黨徽衝破黑暗。

  天為幕,地作臺,近600名演員都是當地群眾,動人的畫面讓觀眾熱淚盈眶。

  彼時的井岡山上,紅旗招展,召喚著革命隊伍的聚集;八角樓裡,清油燈徹夜通明,《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雄文問世,照亮了共產黨人的前行道路;田間地頭,質樸的歌謠盪氣迴腸,聲聲唱響軍民魚水情……

  劇裡與劇外,歷史與現實,一個政黨高舉旗幟奮鬥的赤忱初心始終不渝——

  2016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上井岡山,沿著溼滑的山路探訪羅霄山脈深處。「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他深情地說。

  如今走在井岡山,不時可以見到一群群肩扛紅旗、身穿紅軍服的人。他們是從全國各地前來參加紅色培訓的團隊,在這裡探尋支撐共產黨人不斷奮進、敢於犧牲的精神力量。

  「是信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編研陳列室副主任周見美十分動情。她常常講述革命故事,而故事主人公的生命大多定格在20多歲。她遍讀史料,被這些年輕人「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追求深深感動,更能理解他們的堅毅與執著。

  硝煙散盡,滄海桑田,井岡山早已「換了人間」,鮮紅的旗幟卻代代相傳。

  「了解得越多,越能感受到這紅色的魅力。」85後海歸毛浩夫4年前放棄在南昌某金融機構的工作,毅然上山,為群眾宣講井岡山精神。在此之前,他的爺爺、全國道德模範毛秉華已堅持宣講井岡山精神長達50年;他的父親毛汝亭從省級單位退休後回到井岡山,也成為井岡山精神的義務宣講員。

  三代人接力,傳遞著同樣的信仰與熱愛。結合自身感悟,毛浩夫用雙語宣講「井岡紅軍今何在」,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觀眾。他說,在新時代,「井岡紅軍」依舊遍井岡。

  本端記者(左一)和江西日報記者共同採訪。天目新聞記者李翔攝

  一堂課帶活一個村

  紅色旅遊異軍突起,引領全國率先脫貧

  在井岡山尋訪,我們常聽村民津津樂道「一堂課帶活一個村」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茅坪鎮壩上村。井岡山鬥爭時期,因為家家戶戶參加紅軍,這裡被稱為「紅軍村」,有紅四軍軍部、湘贛邊二大會址、步雲山紅軍練兵場等革命舊址。

  2012年,壩上村被團中央選為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發「紅軍的一天」體驗課,為遊客提供井岡練兵、急行軍、反「會剿」作戰、製作「紅軍餐」、入戶調查、聽紅色故事六大主題活動,貧困山村聚起了人氣。

  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富民和妻子過去種三畝薄地,僅夠自己吃,沒什麼現金收入。看到村裡大半村民加入了「一堂課」項目,參與製作「紅軍餐」,他也動了心思,「沒想到,刨去柴米油鹽和人工等成本,第一年就淨賺一萬多」。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井岡山考察時的諄諄囑託。

  井岡山市委市政府牢記囑託,按照「精準、落實、可持續」的要求,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實施「旅遊+」行動計劃,在脫貧攻堅中作出示範。一年後的2017年2月,在改善基礎設施、加強兜底保障的基礎上,井岡山市充分利用100多處革命舊址,引導貧困戶融入紅色培訓和研學旅行等紅色旅遊特色產業,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

  穿越歷史時空,井岡山從來不缺「闖新路」的魄力和土壤:面對城市鬥爭的失敗,毛澤東總結革命根據地實踐經驗,作出「農村包圍城市」的科學論斷;面對敵軍的經濟封鎖,戰士們另闢蹊逕往返50公裡下山挑糧,有了家喻戶曉的「朱德的扁擔」故事;面對兇殘的「會剿」,紅軍保存實力,聲東擊西,為二萬五千裡偉大長徵打下基礎……

  進入新時代,脫掉了「貧困帽」的井岡山人把目光轉向增強紅色旅遊經濟市場競爭力上,謀求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位於井岡山核心景區的大井林場大井村,現在發展紅色研學旅行項目,一個床位一天收費不到100元。

  這些天,林場黨委委員鄒秋平天天往村裡原先的貧困戶家裡跑,指導他們裝修房屋、拓展服務、提升品質。前年,他和幾名村幹部、村民代表到浙江德清、長興等民宿發展興旺的地方「取經」,回來後不僅改造了自家民宿,還帶動村民積極轉型,「今後我們要同步發展高端產業,爭取迎頭趕上!」

  江西幹部學院「重走紅軍路」體驗式教學。井岡山市委宣傳部提供

  山上山下一盤棋

  差異化謀發展,綠色崛起奔小康

  井岡山是一座山,層巒疊嶂,滿目蒼翠,86%的森林覆蓋率,每立方釐米空氣中含8萬個負氧離子。

  井岡山不只是一座山,綠水青山中蘊藏著金山銀山,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掉隊。

  大山深處、黃洋界腳下的神山村,偏遠路險,卻有滿山的翠竹。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紅軍後代左秀髮家中,對一家人立足本地資源開展竹木加工的做法給予肯定,祝他們生產的竹筒暢銷。

  4年過去,言猶在耳。神山村定下發展鄉村旅遊這條路子,拓寬通村路,改造農居外立面,建起小廣場……翠竹還是那個翠竹,經濟價值卻不一樣了,左秀髮家手工做的竹製品不僅價錢越賣越高,而且不用再騎一個多小時電動車到山上景區賣力推銷,在家門口就能賣給遊客。

  昔日的窮山溝變成示範村,村民「怎麼幹都富不起來」的心病好了。村支書彭展陽算了一筆帳:往年村民以外出務工為主,村裡人均年收入也就5000多元,現在足不出戶就能賺2萬元。全村231人中,留守村民從2016年的38人增加到現在的180人。

  依託綠色資源,井岡山大力發展茶葉、毛竹、果業等富民產業,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尋訪期間,正逢八角樓坐落地茅坪鎮舉辦首屆鄉村文化節。來自嘉興水果市場的賽先生以6000元高價拍下了1.1斤重的「黃桃王」,「黃桃王」擂主黃智忠喜不自禁。今年,他家種的60畝黃桃已賣出6000多斤,收入4萬多元。買到桃子的賽先生也很高興,「這裡山清水秀空氣好,種出來的桃子色澤金黃、肉質細膩,在嘉興好賣得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井岡山人找到了自己的比較優勢,農副產品等紛紛走出「山門」,播下了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的星星之火。

  上山旅遊的人多了,僅20平方公裡的主景區茨坪鎮漸漸「超載」,旺季時一萬多個床位捉襟見肘。直面難題,井岡山探索出一條山上山下差異化發展的路子——山上繼續搞紅色旅遊,到山下再建一個綠色新城區。

  井岡山市委早些年的這一決定極富遠見:市委市政府等機關部門遷出景區,為山上騰出了發展空間,旅遊一躍成為佔當地GDP半壁江山的主導產業。在山下新區,該市布局了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旅遊工藝品為主要產業的工業集群,不斷培植綠色產業發展新動能。山上山下各美其美。

  「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現在,老區人民用生動實踐為這句話註上了新的三個字——「生活美」。

  井岡山上的星火相傳火炬雕塑。天目新聞記者李翔攝

相關焦點

  • 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③ | 在中國革命的搖籃感悟共產黨人的...
    在距離建黨百年還有365天之際,浙江日報7月1日啟動「從起航地出發——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以此作為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致敬與紀念,也吹響全體浙報人在新時代踐行「四力」再出發的號角。10支小分隊正分赴省內外,從紅船起航地嘉興出發,尋找紅色足跡,感悟精神偉力,展現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展示浙江作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擔當。
  • 甘肅省「『100系列』獻禮建黨百年」大型全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甘肅省「『100系列』獻禮建黨百年」大型全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在建黨100周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開展甘肅省「『100系列』獻禮建黨百年」大型全媒體主題宣傳活動
  • 曾經徒步迎香港澳門回歸 56歲的張萬順踏上迎接建黨百年徵程
    大河網訊 20多年前,為迎接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宜陽縣三鄉鎮東柏坡村農民張萬順肩扛國旗10月2日,56歲的他再次背起行囊,肩扛國旗,從上海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出發,踏上迎接建黨百年的徵程。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張萬順徒步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出發,沿大京九南下。冒嚴寒、頂酷暑,跨黃河、越長江,上井岡山、過瑞金……歷時188天,把國旗從北京扛到香港。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張萬順再次扛國旗徒步從澳門出發,歷時158天到達北京。
  • 「傳承紅色文化,迎接建黨百年」
    「傳承紅色文化,迎接建黨——紅色教育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在百色召開12月2日,紅色教育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高峰論壇組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傳承紅色文化,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教育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高峰論壇
  • 看百年 風華正茂 封面新聞「建黨百年」頻道正式上線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2021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實踐作答,百年大黨在歷史長河中披沙瀝金,譜寫了一首首輝煌壯麗的奮鬥詩篇。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第一個一百年。
  • 弘揚紅船精神:中共革命精神譜系再定位
    儘管紅船精神是在2005年才提出來,但它對應了建黨之初由史實所生發出的政黨精神,詮釋著中國共產黨過去、當下、未來的歷史智慧、歷史邏輯、歷史責任。 源流之爭 關於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學界一直存有爭議,有的認為是井岡山精神,有的認為是紅船精神。究竟誰是誰非? 恩格斯說過,「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
  • 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故事會」走進桂林
    雖然湘江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所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時空,深植時代……」11月10日晚,「追尋——— 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故事會』」走進桂林,在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廣大師生和市民觀眾送上一堂蕩滌心靈的紅色教育課程。    故事會以廣西黨史專家講解《長徵是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徵》開場。
  • 迎接建黨百年 音樂傳承精神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圖說:上海交響樂團今日下午排練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  今日下午,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進行片段展演據悉,如今這四部作品也是此前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更將是上海交響傳統品牌「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的重磅之作。
  • 直播回顧丨東陽木雕傳承人陸光正:木雕上的「百年偉業」
    直播回顧丨東陽木雕傳承人陸光正:木雕上的「百年偉業」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2日 15:35:56 | 作者: | 編輯:劉海傑  東陽木雕,非遺傳承,創新發展,是東陽木雕傳承人陸光正貫穿一生的話題。
  • 迎接建黨百年 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2月6日報導: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蹄聲,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分別呈現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具體到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的源流關係,則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最初創建過程中形成的精神風貌和理想信念,為中國革命精神提供了普遍原理和基本原則。建黨精神所體現的時代是從建黨之初到當今新的歷史時期乃至未來,而紅船精神所體現的時代是階段性的,紅船精神不能等同於建黨精神。依據時代的發展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特殊條件加以分析和理解,可以發現,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之間存在著普遍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 汝南縣舉辦迎接建黨百年誕辰暨慶元旦文藝匯演活動
    12月27日下午,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融媒體中心、縣文廣旅局、縣文聯主辦,縣關工委、縣國學協會、縣天中麗人走秀隊承辦的「迎接建黨百年誕辰暨慶元旦文藝匯演"活動在汝南三和園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賴學爭等出席活動。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暨迎接建黨百年巨作展在津開展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暨迎接建黨百年長卷巨作展在天津時代記憶文化產業園正式開展。30多位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的著名藝術家們凝心聚力,創作了「長徵」「長城」「長江」等百米巨幅長卷,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喜迎建黨百年。每一個畫面都是精神的傳承,每一幅作品都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載體。張榮華主席一直在講一句話:「為責任而生,為使命而活,為傳承而前行」。
  • 紀念建黨百年丨百年風雨百年兼程
    作品簡介 《百年風雨百年兼程》是一首為了紀念建黨百年而創作的男女二重唱歌曲,由宣城市文化館出品。 創作思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風風雨雨走過一百年。從紅船上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燎原之火,從建國偉業,到南海邊的春雷,從新時代的號角到新徵程的起航追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百年風雨百年兼程,鮮紅的旗幟上書寫著永恆!金色的鐵錘鐮刀鑄就著忠誠!
  • 「雲嶺百年紅」雲南省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作品展徵稿啟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引領雲南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服務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 胡瀚林書法作品入選「不忘初心—慶祝建黨百年大型文獻」珍郵活動
    日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家胡瀚林書法作品入選「不忘初心、鑄就輝煌——慶祝建黨百年大型文獻主題」珍藏郵冊活動。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郵冊開發組委會、中國集郵文化中心、國家郵政聯袂開發。藝術作品珍藏郵冊已製作完成初期設計定稿,經書法家胡瀚林授權後將面向全國發行。並將於明年5月份在北京舉行隆重的發行儀式和本人作品的展覽。
  • 迎接建黨百年,「赤誠之心,紅色記憶」主題故事徵文活動啟動
    祝碧晨 設計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迎接歷史時刻到來之際,應如何講好紅色故事?12月8日下午,由《故事會》、澎湃新聞、趣頭條共同開展的「赤誠之心,紅色記憶」主題故事徵文活動在左聯會址紀念館正式啟動。
  • 井岡山的紅與綠
    天目新聞記者 李翔 攝「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今天的井岡山,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井岡山的紅,融在骨血裡,紅得厚重,紅得鮮豔。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新中國走來的地方。革命年代,井岡山飽受血與火的洗禮,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英烈們的鮮血。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來瞻仰的人們為整整四面牆的烈士英名錄所震撼——4.8萬人壯烈犧牲,只留下15744個名字。
  • 蕭山區農民書畫協會成立十周年暨「決勝全面小康 迎接建黨百年...
    蕭山區農民書畫協會成立十周年暨「決勝全面小康 迎接建黨百年 」大型書畫展覽揭幕 2020-12-08
  •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四代作曲家寫了四部新作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為慶祝建黨百年,上海交響樂團同時委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四位作曲家——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創作了四部新作。這四部作品也是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餘隆(右)12月5日,四部新作初試啼聲,在駐團指揮家張潔敏的帶領下,上海交響樂團首次排演了賈達群《逐浪心潮》、於陽《中國頌》、郝維亞《相信未來——為女高音與樂隊而作》、楊帆《父輩》裡的精彩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