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眾創空間的意義
眾創空間的核心價值不在於辦公場地的提供,而是在於其提供的輔助創業創新的服務。各種形式的眾創空間都在通過各自的方式,向創業者提供各種類別、不同程度的基礎服務。這些基礎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輔導、融資對接、活動沙龍、財務法務顧問等等。此外,個別創業服務機構還自己設立天使或早期基金,有些能幫助初創企業進行鼓勵、補貼的政策申請,有些還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提供工位註冊的工商服務等。
眾創空間作為創業創新服務的平臺在全國的推廣,將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眾創空間在國外
顯然,國外並沒有「眾創空間」這個詞,但在這裡不得不提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源自國外。「創客」二字,翻譯於英文單詞「maker」,指不以盈利為目標,致力於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空間在國外也有很多叫法:makerspace、hackerspace、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等等。它是一種全新的組織形式和服務平臺,通過向創客提供開放的物理空間和原型加工設備,以及組織相關的聚會和工作坊,從而促進知識分享,跨界協作以及創意的實現以至產品化。全球知名的創客空間有諸如c-base e.V.、Metalab、TechShop、Fab Lab等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外已經把創客空間這個模式推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歷史階段,並對科技創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創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國,也逐漸誕生了類似的場所。國內第一個創客空間是2010年誕生於上海的新車間,類似的還有北京創客空間、深圳柴火空間、杭州洋蔥膠囊等等。
此外,還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它們的模式近來也經常被國內的地產商們掛在嘴邊,它們就是Regus和WeWork。
Regus是全球領先的工作場所創新解決方案供應商,該公司成立於1989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Regus的服務宗旨是,支持其客戶的任何工作場所需要,使他們能夠在工作的地方,以他們最有效的方式,儘可能持久地享受工作。目前,Regus已經在全球五大洲的900座城市開設了3,000家商務中心。2014年Regus營業收入增加15.8%,達到了16.76億英鎊,淨利潤增加27%,達到了1.04億英鎊。
Regus的產品主要包括商務辦公室、商務會議室、商務貴賓室、虛擬辦公室、視頻通信、商務環球、災難恢復等七類。面向的客戶包括新建企業、在家經營企業、中小企業和國際企業等各類企業。
WeWork是一家位於美國、主打辦公場地租賃服務的房地產公司。2014年,實現年營業收入1.5億美元,利潤率近30%。去年12月,WeWork宣布完成一筆3.55億美元的融資,公司由此估值高達50億美元。它的盈利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寫字樓「整批零租」獲取差價,以會員費及配套服務形式收費,二是通過周邊地價的溢價、對種子公司投資等隱形回報獲利。
WeWork激增的會員數量,連接線上線下硬實力資源的能力,顯示出資本對該商業模式的充分看好,讓這家公司的風頭一時無兩,也在中國掀起一陣模仿的風潮,潘石屹、毛大慶等地產大亨分別以SOHO 3Q、UrWork開始效仿。
3.眾創空間在中國
3.1眾創空間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北京市依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豐富的科技創新創業資源,成為我國眾創空間發展最快的城市。
2015年3月23日,北京市科委對首批「北京市眾創空間」中的11家進行了授牌,同時授予中關村創業大街「北京市眾創空間集聚區」的稱號。這11家創業服務機構分別為:北京創客空間、創客總部、東方嘉誠、科技寺、融創空間、極地國際創新中心、京西創業公社、DRC創億夢工廠、北大創業孵化營、樂邦樂成、清華x-lab。
5月4日,北京市科委再次對14家創業服務機構授予「北京市眾創空間」的稱號,分別是36氪、亞傑匯、Binggo咖啡、3W咖啡、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IC咖啡、創業家、車庫咖啡、天使匯、飛馬旅、聯想之星、硬創邦、蟲洞之家、因果樹。這使得目前「北京市眾創空間」的數量達到25家。
5月7日,北京眾創空間聯盟成立。標誌著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導下,北京地區搭建起了眾創空間資源共享平臺和行業自律組織。首屆成員大會同期召開,與會成員來自近60家創業服務機構,匯集了眾多在行業內具有代表性、影響力、先進理念的人物,將進一步促進推動北京地區創新創業模式新穎、理念超前的眾創空間的發展。
除北京以外,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武漢、蘇州、成都等創新創業氛圍較為活躍的地區,也都逐漸湧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比如上海的新車間,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杭州的洋蔥膠囊,南京創客空間等等。
前面提到,眾創空間是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現有的孵化器、創客空間是目前眾創空間主要的兩種業態。
從孵化器的視角來看,目前我國科技孵化器在大眾創新創業方面有很好的基礎。據國家科技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8萬餘家,僅就北京市而言,各類孵化機構超過150家,國家級孵化機構50家,入駐企業超過9000家。中關村創業大街目前共入孵400多個孵創業團隊,獲得融資的團隊超過150個。
從另一種主流業態——創客空間的視角來看,中國創客還處於發育期,數量規模都較小。據公開數據顯示,全球的創客空間已達數千家,而國內只有70餘家。
3.2眾創空間在中國的模式
目前我國現存的眾創空間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模式:
模式1:活動聚合型
以活動交流為主,定期舉辦想法或項目的發布、展示、路演等創業活動聚合。例如:北京創客空間、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空間、杭州洋蔥膠囊等。
模式2:培訓輔導型
旨在利用大學的教育資源和校友資源,以理論結合實際的培訓體系為依託,是大學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例如:清華x-lab、北大創業孵化營、亞傑會等。
模式3:媒體驅動型
由面向創業企業的媒體創辦,利用媒體宣傳的優勢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包括宣傳、信息、投資等各種資源在內的綜合性創業服務。例如:36氪、創業家等。
模式4:投資驅動型
針對初創企業最急需解決的資金問題,以資本為核心和紐帶,聚集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依託其平臺吸引匯集優質的創業項目,為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從而提升創業成功率。例如:車庫咖啡、創新工場、天使匯等。
模式5:地產思維型
由地產商開發的聯合辦公空間,類似WeWork模式。例如:SOHO 3Q、優客工場(UrWork)等。
WeWork模式帶來的巨大的商機,讓眾多地產大佬蠢蠢欲動。潘石屹在今年2月初便推出了SOHO 3Q項目,主打「辦公室在線短租」。原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離職創辦「優客工場」,短短一個月時間,在北京「圈地」逾5萬平方米。隨後,原SOHO中國副總裁王勝江宣布與洪泰基金練手打造「洪泰創新空間」。綠地、億達等知名房企開始嫁接「網際網路+」因子,企圖打造中國版聯合辦公租賃空間運營商。而在上海,融信綠地在大虹橋的中小企業成長平臺,打著WeWork競爭者旗號的MO.ffice也於4月落地。
模式6:產業鏈服務型
產業鏈服務為主,包括產品打磨、產業鏈上下遊機構的合作交流、成立基金進行合投等。例如:創客總部。
模式7:綜合創業生態體系型
提供綜合型的創業生態體系,包括金融、培訓輔導、招聘、運營、政策申請、法律顧問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務。例如:眾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