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五公祠粉牆黛瓦換新顏 2018年3月開放

2020-12-10 南海網

  海南第一樓——五公祠

  8月的海口陽光燦爛,樹木翠綠,風景怡人。居住在海秀東路的市民楊先生表示,周末偶爾會帶女兒到五公祠走走看看。他說,五公祠古色古香的建築很是吸引人,祠內還陳列著蘇東坡的詩詞、碑刻等珍貴文物,讓下一代了解海南歷史名人史跡很有必要。

  ▲蘇公祠瓦面損毀現狀

  近日,海口市文物局啟動了五公祠管理處展覽館的建設工程,政府擬投資1200萬元開發打造歷史古建築、歷史名人傳奇事跡和唐宋文化、移民文化主題公園,並增加園區館內的陳展項目,加強觀賞趣味。工程將於2018年3月前竣工開放。

  ▲觀稼堂牆體損毀現狀

  五公祠過去:

  瓊臺勝境

  海南第一名勝

  每天前來海口歷史名勝五公祠遊覽的客人不算少。來自山東的遊客宋先生在遊園時表示,此次已經是第二次來到五公祠了,每次遊玩都有不一樣的心情和體會,很期待整改後的五公祠給予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公祠從北宋年間始建,至民國時期,延續建設時間長達一千餘年,集中反映了漢、唐、北宋等各個時期被貶海南的歷史人物和為維護國家統一、鞏固海疆所做出巨大貢獻的功臣業績,是海南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其整體建築群落樸素、典雅,建築風格明顯受到嶺南地區古建築的影響,還有南洋建築影響的痕跡,具有明顯的海南地域特徵,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五公祠由市五公祠管理處管理,該機構成立於1956年。1980年海口市博物館在五公祠掛牌成立,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1985年海口市博物館從五公祠分出,成為海口市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

  五公祠是海南島北部宋至清重要的南方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西邊與海府路相鄰,西南與瓊山區民居相依,南面、東面與瓊山區府城鎮巴倫村為鄰,東北面與海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交接,北抵海口畫院。

  五公祠自古就被譽為「瓊臺勝境」,也是海南第一名勝,無論從它的建築規模、歷史久遠或文化內涵的豐富程度,都在海南島產生了巨大影響,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它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並和蘇公祠、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遊仙洞先進連成一片,形成一組文物古蹟群,人們習慣上統稱為五公祠。其建築規模較大,保存基本完整,每個院落又由多個單體建築組成,集亭、臺、樓、閣、軒、泉、山、水、林、木等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重要的保護和參觀價值。

  兩伏波祠

  另有東坡書院門匾、妙貞塔、碑廊、遊仙洞、「瓊臺勝境」牌坊、「以景以娛」牌坊、「瀛海人文」牌坊、東坡湖、濟泉等文物遺蹟。此外,五公祠陳列館坐東向西,佔地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主樓三層,裙樓二層,有10個展廳,主要展出有五公、海南歷史名賢、革命英烈史跡及海南歷史文物等內容。

  1915年初夏,海南道尹朱為潮重修海南第一樓,將蘇公祠東的昭忠祠改建為兩伏波祠和拜亭,在龍王、風神兩廟遺址處闢為瓊園,重修園內粟泉亭、洗心軒,築遊仙洞(假山),砌蓮花池,開拓園外道路,並得一泉「濟泉」。「盡復前賢名勝」,形成了今日五公祠的古建築園林格局。

  1955年,五公祠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新建五公祠陳列館,為五公祠增加了新的人文景觀。

  蘇公祠

  五公祠現在:

  修舊如舊

  常年保護修繕

  五公祠一直以來都是海南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熱點之一。《海南五公祠園林藝術探析》、《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海南五公祠》、《廣東園林》、《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策略中的綜合安全探析——以海口市五公祠保護規劃為例》、《2013年中國城市規劃論文集——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名勝古蹟景點介紹英譯語用問題探析—以海口五公祠景區為例》、《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學術類刊物從建築特徵、藝術設計、保護現狀、開發建議和文獻考證、旅遊仿古、人文詠嘆等多個方面,對五公祠進行了研究和闡釋。

  居住在府城的李女士說,打小她就聽父親講述五公祠名人的歷史故事,很受感染和感動。五公祠反映了海南人民自古仰忠思賢、熱愛祖國、棄惡揚善、吸收和傳播中原先進文化、重視教育和知識的傳統美德,沉澱了無數仁人志士、學子遊人的思想文化藝術,保存著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是海南人民的一筆精神和物質財富。

  「因為海南比較潮溼,五公祠內建築容易被白蟻侵蝕,使用壽命周期相對更短,因此修繕更加頻繁。修舊如舊的常年小整改,其實是最費心力的。」五公祠管理處主任鄭雲玲說,因為從前的手工藝人手藝精湛,壁畫和雕刻上都是鬼斧神工,遺憾的是後人在有些損毀嚴重的地方,找不到原貌,難以做到完整修復和清洗。有些浮雕上的鎏金畫,只能先用噴漆加以保護,等找到原貌圖後再加以修復。

  五公祠曾在解放後的1954年、1974年、1984年等多次對部分建築進行小規模重修;1994年至1996年,市政府投資近2000萬元,修建了五公祠陳列館,豐富了五公祠的文物陳列展覽內容;2003年,國家文物局撥款65萬元,市政府投款90萬元,自籌50萬,共205萬元,對海南第一樓進行大修,2009年完成西齋、粟泉亭大修、2010年完成兩伏波祠修繕、2011年完成學圃堂修繕。

  2015年8月,五公祠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啟動,建設費用4064.69萬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修繕、養護以海南第一樓、蘇公祠等為主的古建築群;新建大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改造園區內部環境,增加水資源的布局和展示;綜合整治園區周邊環境,提升景區整體品位。目前,古建築修繕已經竣工,新建和園林部分基本完工。

  觀稼堂

  五公祠將來:

  展館建設

  延伸文化內涵

  為凸顯海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我市將文物景區建設與城市區域改造提升相結合,利用城區改造大環境帶動文物修繕保護,又以文物景區的建設完善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通過深度發掘文化內涵,創新展陳方式,充分拓展利用,來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打造高品質文化城市。

  按照開發保護規劃,五公祠保護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71畝(比現有面積增加近8畝),新增附屬設施和展示區面積3425平方米,提升改造建設費用為4064萬元。將開發打造成歷史古建築、歷史名人傳奇事跡和唐宋文化、移民文化主題公園,增加園區館內的陳展項目,加強觀賞趣味。綜合整治園區周邊環境,按5A級景區標準打造,提升景區整體品位。

  ▲東齋木柱損毀現狀

  遺憾的是,五公祠現今仍舊沒有展館。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表示,五公祠展館早已列入修繕建設範疇。近日,準備建設佔地1000平方米的展館,並將於明年3月前竣工開放。屆時將為市民呈現海南八公,包括蘇東坡、李德裕、李綱、李光、趙鼎、胡詮等人的生平介紹、思想文化,以及個人的雕塑。「讓市民和島外朋友更加全面地認識海南的文化名人,從而實現海南文化內涵的延伸和發展。」

  海南大學三年級學生陳美建議,不僅是五公祠,我市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遺產,都需要集中各種力量,對文物景點、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包裝,利用出版物、畫冊、公益廣告、影視及網絡互動等形式進行宣傳,培養更多的對海口歷史文化遺產感興趣的受眾群,最終形成全民保護文物的良好局面。

  此外,在「十三五」期間,市文物局將協調推動、完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報請市人民政府公布海口市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40處,公布海口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錄30—40處。組織完成丘浚故居、瓊海關舊址、珠崖嶺城址等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報審工作、組織開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方案的編制工作,為搶救修繕保護做好前期準備。完成府城歷史文化街區內10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搶救性修繕工作,並爭取每年完成8—10處其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護工作。同時,加強紅色旅遊線路、騎樓街區線路、府城街區線路、傳統村落線路以及清官廉政文化線路等5條文物景點遊覽線路的建設,提高文創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水平,以品牌效應帶動相關文化產業圈初步形成。

  浮粟泉

  連結:文化遺產保護的困難和對策

  由於歷史欠帳較多,海口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率僅為50%,保存完好率達不到70%,許多文物處於瀕危狀態,形勢非常嚴峻。同時也導致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與利用工作成效不明顯,文化品牌沒有樹立起來。

  隨著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和現代網絡媒介的發展,省內公眾和外地遊客對海口文物保護的關注度日益高漲,群眾要求政府加強保護文物的呼聲越來越高,文物保護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和監督的焦點。但因為經費不足,「十二五」期間,文物部門平均每年只能完成1—2處重要或瀕危文物的修繕保護工作,嚴重製約了我市文物事業的發展。

  另外,文博專業人才不足,制約和影響了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目前,全市文物系統具有文博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人,遠遠不能適應和滿足我市文博工作的需求,也導致我市文博工作陷於低水平、應付狀態。

  再者,文物資源利用有限。在文物和名城保護的宣傳上做得還不夠,文物景點知名度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同時,國有博物館、紀念館內部設施落後、創新能力不足,文物展示水平較低。

  此外,田野文物保護形勢嚴峻。我市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刻等不可移動文物約佔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的10%,絕大多數分布在荒山野嶺、人煙稀少的地方,處於隨時被毀、被盜的危險境地,安全隱患嚴重。同時,一些單位和群眾對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的認識和重視不夠,出現了個別「建設性破壞」情形,如府城傳統街巷整體歷史風貌日漸消退等。

  對於如何有效保護海口市歷史文化遺產,市文物局局長王大新表示,首先要落實文物「五納入」規定,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建議調整有關部門對文物事業的投入比例,每年文物保護固定資金投入建議不少於1億元(可以修繕10—12處文物及改善部分文物的周邊環境),並逐年有所增加,以確保文物事業健康發展。

  東齋

  其次,按照文物保護實際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文博人員,加強隊伍建設。隨著秀英炮臺的重新開放以及海瑞墓、五公祠、丘浚墓等文物景區的修繕、擴建,亟需大量招聘管理、研究和公共服務人員以確保各景點的正常運行。

  最後,要加強文物保護員隊伍建設,完善區、鎮、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絡,確保田野文物安全。充分發揮區文化(文物)部門、鄉鎮文化中心(站)、村民委員會和文物保護員的作用,實行上下聯動,形成網絡,定期聯合對文物點進行巡查,確保田野文物安全。

責任編輯:郭微微

相關焦點

  • 航拍:粉牆黛瓦夢南屏
    雖時值初冬,但南屏村仍是濃濃秋意,色彩斑斕的秋葉點綴在粉牆黛瓦之間,如夢如幻。新華網發(潘成 攝)南屏村位於安徽黟縣城西4公裡,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有逾千年的歷史。全村有300多幢明清古民居,72條巷,36眼井,村內道路錯綜複雜,宛若一個大型迷宮。雖時值初冬,但南屏村仍是濃濃秋意,色彩斑斕的秋葉點綴在粉牆黛瓦之間,如夢如幻。
  • 粉牆黛瓦?明明看到的是白牆,為什麼叫粉牆?
    在描寫江南水鄉景色的時候常用「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對於「黛瓦、小橋、流水、人家」都好理解,對於「粉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看到的是白牆,為什麼說是「粉牆」呢?走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也沒有看到一處「粉牆」啊。粉牆黛瓦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此處的「粉牆」指的就是白色的牆,不是粉紅色的牆。為什麼呢?粉牆,原來是一個動賓詞組,「粉」是一個動詞,指用灰(泥)將牆面封嚴、抹平。
  • 海口五公祠:中國貶官文化的「見證者」
    「海南第一樓」五公祠五公祠東側蘇公祠擺放著蘇東坡像  東方網記者黃駿4月21作為「海南第一樓」的五公祠,恰好應允了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    海口五公祠建於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內祭祀著五位唐宋年間被貶海南的賢臣名相、忠義之士,他們是:李德裕、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時兩度出任宰相,他內製宦官,外抑藩鎮,為國家安定作出很大貢獻,後因朋黨之爭被貶海南島並死於此,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都是南宋時期的主戰派。
  • 揭開土木建築中「粉牆黛瓦」的真面目
    在我國文學中,無論古代還是現當代,頻繁出現的意象之一,是「粉牆黛瓦」。如《紅樓夢》第十七回:雪白粉牆,下面虎石,砌成紋理,不落富貴俗套。這裡「粉牆」,就是用白灰粉刷而成的白牆。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描寫江南一處粉牆黛瓦,高深大院
  • 海口將投1.5億元打造五公祠5A景區(組圖)
    海口將投1.5億元打造五公祠5A景區(組圖)   丘浚墓  丘浚墓建成開放式文化公園  自去年以來,海口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瑞墓、五公祠、丘浚墓等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項目改造規劃問題
  • 海口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三大景點現狀堪憂
    今年將全面改造提升,海瑞墓園區將打造全國最大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  今年起,海口全面啟動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三大標誌性人文景點的改造提升:海瑞墓將建成全國最大的清官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五公祠將建成海南歷史文化資源展示核心區,丘浚墓將建成開放式公園。
  • 三下海南(10)海口五公祠,為弘揚歷史,咱能不賺門票小錢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12月27日,海南雷瓊火山地質公園――海口五公祠,26公裡。從雷瓊火山地質公園自駕去五公祠,還真費了一番周折,導航都找不到景區的停車場,轉了一圈只好在景區大門外路邊等停車位,還好沒白等。
  • 「海南第一泉」,就是海口五公祠這口東坡井,900年來不溢不竭
    「海南第一泉」,就是海口五公祠這口東坡井,900年來不溢不竭!北宋紹聖四年,蘇東坡被貶海南時,居住在府城鎮金粟庵內十多天,就是今日的五公祠位置。1793年,清朝乾隆五十八年,瓊州知府葉汝蘭把金粟庵改建為洗心亭,並親筆題額:洗心亭。1915年,也就是民國四年時,雷瓊道臺朱為潮重修五公祠時把洗心亭改名:洗心軒。
  • 海口五公祠裡的「五公」中,四位是宋朝抗金主戰派,有位嶽飛師傅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行。海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但五公祠顯然是海口市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之一,要去看看。五公祠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海府路169號,公交到達很方便,途中的牌坊就是西北門了。其實,五公祠還有一個東北門,過了一座小橋就是海口市博物館,一起參觀的安排最順了。五公祠的門票是20元,懵懵懂懂地向裡面走,這明明是一個古木參天,花香襲人,城市公園。走到「瓊臺勝景」的牌坊,距離真正的五公祠就只有一步之遙了。五公祠到了,這裡需要驗票進入了。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七寶古鎮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七寶古鎮 2020-11-2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海茶園尋常見,粉牆黛瓦鑲綠邊。哪兒?安徽休寧金龍山
    雖然這裡沒有玉,陽光照耀下也不會玉生煙,但粉牆黛瓦和茶園之間卻是雲霧繚繞,豔霞滿天。不一樣的風景,卻是一樣的風月無邊。粉牆黛瓦村莊多數為粉牆黛瓦,明清建築風格的老房子,依然完好。還有幾處用土壘成的土屋,好像並沒有類似福建土樓那樣的建法,有點破敗。
  • 江南——杏花、春雨,粉牆、黛瓦、油紙傘
    粉牆、黛瓦、油紙傘、烏篷船~草長鶯飛,梅子雨時(6~7月)。詩詞與江南是一對天作之合,一旦邂逅便再也離不開彼此。千百年來,在這片文章錦繡地,溫柔富貴鄉裡,在這個詩意的國度裡,江南滋育著詩詞,詩詞滋潤著江南。
  • 五公祠 撫古悠思
    位於海口市與瓊山府城接壤處,距市中心約5公裡,是為紀念唐、宋朝時期貶謫到海南的五位著名歷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五公祠為一組古建築群的統稱,它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並和蘇公祠 、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遊仙洞先進連成一片,建築面積2800餘平方米,連同園林、井泉、池塘約佔地100畝。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後又多次修繕,現仍是熠熠生輝。
  • 婺源最美「威尼斯」村,粉牆黛瓦安臥水中央,村民出行靠板橋
    江西婺源有個村,四面環水,粉牆黛瓦建築安臥水中央,村民出行靠板凳橋。一條護村河,如圓形綠色絲帶,系上徽派山水城,被譽為最美「威尼斯」村。高處俯瞰村莊,像圓球,又稱為「最圓的村莊」。江西婺源石城旅遊,路過一個村,名為菊徑,感覺好特別,山環水抱,風水寶山。同行的人員都在問,誰設計的呢?「前有水,後有山」,且村莊好似用圓軌畫一樣,整個結構就是一個圓形。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此心安是吾鄉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此心安是吾鄉 2020-11-2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幸有項宅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幸有項宅 2020-11-13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公祠主樓是海南最早的樓房,有「海南第一樓」之稱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五公祠」是一組古建築群的統稱,位於海口市區,是一處展示中國古代官貶文化的文物古蹟。其主樓是海南最早的樓房,有「海南第一樓」之稱。此外,可以來此祭祀被貶海南的五位名臣,了解古代官貶文化。
  • 20名大學生海口五公祠秀漢服 稱我穿漢服我自豪
    4月19日上午,20位年輕人身穿漢服在海口五公祠聚會,他們站在「海南第一樓」等古色古香的建築前合影留念,引來不少遊客圍觀。據了解,他們是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在校學生,因酷愛漢服,通過「漢服群」自發參與了這次「穿漢服,秀民族文化」的活動。
  • 莫言、王蒙等為海口五公祠重書楹聯匾額
    >   中新社海口10月1日電 (張茜翼 周霖華)海南「五公祠楹聯名人書法作品展」1日在海口市博物館開展,王蒙、莫言、賈平凹、舒乙、餘秋雨、歐陽中石、趙忠祥、姜昆等30多位國內當代名人名家為歷史文化古蹟題寫的楹聯作品在此展出。
  •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五公祠追憶抗金名將李綱
    蘇東坡雕像李綱雕像【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禾】4月21日上午,參加「慶祝海南建省25周年——2013全國百家網媒看海南」活動的編輯、記者一行來到海口五公祠參觀。海口五公祠為一組古建築群,它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並和蘇公祠 、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遊仙洞先進連成一片,建築面積2800餘平方米,連同園林、井泉、池塘約佔地100畝。而五公祠中供奉的「五公」,除李德裕外,其餘四人李綱、趙鼎、李光、胡銓均為宋人,被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名臣」。不過,據導遊介紹,五公祠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