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定下洋鎮的沿河路上,筆者遇到了準備去釣魚的徐大爺。交談中,徐大爺告訴筆者,除了雨天,他幾乎每天下午都去河邊釣魚。「現在的下洋,越來越有『小城市』的模樣啦!」徐大爺高興地說。
據了解,下洋鎮是著名的僑鄉、旅遊勝地、美食之鄉、文化名鎮。自被確立為市級新型城鎮化「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以來,下洋鎮有序推進「小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僑鄉特色的宜居宜業宜遊現代新型小城市。
提升宜居功能
走在下洋集鎮的街道上,有種走在城市街道的感覺。路面寬闊且乾淨,街道兩邊開滿了小吃店、服裝店等,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一路上,一座座洋房,一個個小區正拔地而起。
下洋鎮結合實際,大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環保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和商貿綜合設施建設,夯實城市基礎,提升「小城市」宜居功能。對235國道僑興大道進行提升改造,以門窗更新、牆體粉塗、瓷片粘貼、鋪設彩磚、排水溝復修、經營門店門牌製作等為主要工程,在鎮區形成一街一景、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觀。正規劃設計集鎮汙水處理廠和垃圾中轉站。沿河木棧道、籃球場、遊園廣場、蓓蕾幼兒園、客家頤養中心等民生項目也正在規劃選址中。拓寬改造老福三線道路;建設青坑、古洋、中川、覺川、昌隆等五座橋梁……同時,重點沿街播綠、沿河布綠、騰地造綠等鎮區綠化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發展旅遊經濟
走進坤雅生態農業觀光園,鋼架玻璃大棚和水上木屋已初具雛形;鳥巢式溫室大棚裡,—根根豎立的柱子上長滿了青菜。這個集農業綜合開發和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基地是下洋鎮重點扶持旅遊企業的一個縮影。
「富川一甲」農家樂二期正在建設;成功引進龍福生態農業科技園落戶廖陂村;初溪生態園完成了600畝土地的租賃和徵用,並種植了200畝的花卉果樹;七口塘、長嶺等農家樂正在規劃建設中……
下洋鎮以做強做大旅遊經濟為核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下洋商貿城,將東山工業園區打造成特色產品小微企業園和淘寶產業園。同時,依託初溪土樓、中川3A級景區、僑臺文化、特色小吃、溫泉養生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帶領群眾致富。
塑造僑鄉文化品牌
來到中川傳統古村落,筆者被古樸的建築,淳樸的民風和深厚的中川文化深深吸引著。在「小城市」建設中,下洋鎮注重在城鎮規劃建設中發掘文化資源,延續城鎮客家文化、僑臺文化,利用好當地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等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人文特色鮮明的僑臺名鎮、歷史古鎮。
下洋鎮不僅是著名僑鄉,還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裡有中川「大鑼鼓隊」、覺川「農嫂鑼鼓隊」、太平國樂社、「夕陽紅」腰鼓隊、中川村元宵「迎花燈」……這些民間藝術把鄉土特色、客家風情和時代內容融合創新,形成了獨特鮮明的藝術個性,參與人數眾多,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我們將對集慶樓進行維修,改造十棟文本樓線路,建設胡文虎紀念館等,並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重古村落的保護。同時,藉助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川文武世家、胡文虎等名人祖籍地的優勢,深入挖掘下洋的文化資源,塑造僑鄉文化品牌。」下洋鎮黨委書記溫福英說。
(通訊員 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