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一家人因為大地震分離,幾十年後又重逢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超級催淚的,獲得網友的一致好評。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為社會的集體傷痛,一直被悄悄地掩埋和隱藏在無數人內心最深的角落中。貌似被遺忘,實際上它卻一直在隱隱作痛。
故事地點發生在1976年的唐山,李元妮一家在地震發生之前一直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家裡有兩個活寶,一個叫方達,一個叫方登。姐姐方登的性格比較活潑,而弟弟方達從小體弱多病,性格比較內向。因此,母親平時偏愛弟弟會多一點。夏季的一個晚上,李元妮夫婦此時正在室外,兩個孩子在屋內睡覺。唐山突然爆發了7.8級大地震,父親不顧生命危險,跑去救孩子。結果孩子沒有救出來自己也葬身於此。
地震之後,營救隊員進行營救,哥哥和姐姐同時被壓在一個大石頭地下,救援工作很難進行。最終救援隊得出結論,因為被困方式特殊,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母親在萬般糾結和痛苦下選擇了弟弟方登,方達聽到母親的選擇後心如死灰,淚水抑制不住的往外流。她不懂為什麼母親會這樣選擇,也不懂自己在母親心中是什麼一個存在。最終,弟弟被救起,所有人都以為姐姐死了。
上天庇佑,姐姐方登奇蹟般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了。弟弟也因為這次地震被截肢。幾年後,兩個孩子都長大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碰面並且相認。於是,姐姐前往母親家裡和她相認。對於姐姐來說,在災難面前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地震之後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著一生的心理問題。這部電影既表現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人們在災後如何釋懷並拜託心靈的枷鎖。
片子上映之前片方信心十足喊出肯定會到5億元人民幣票房,結果沒令人失望,很多影評人評價此電影「不哭不是人」,其實這都掩蓋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事實:《唐山大地震》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的晴雨表,折射出了主流社會人群會以何種心態面對我們這個躁動不安的時代。
這種直接觸及民族集體傷痛回憶的電影,所表達的歷史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2010年的中國和中國人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唐山大地震》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災難片」,因為它主要講的那些倖存下來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後的漫長時光裡,重新找回丟失的家庭親情。單單從這個角度來講,在我看來它更多是一部家庭倫理親情電影。不得不讚嘆的是,影片開頭再現的大地震場景,這個特效真的是感人,可以說特效水平算得上是中國史上最棒的。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沒看的小夥伴可以前去觀看,看過的小夥伴絕對可以二刷。喜歡的點讚+關注,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