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這個超級催淚片你們看過嗎?有什麼想法呢?

2020-12-04 逗是驚爆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一家人因為大地震分離,幾十年後又重逢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超級催淚的,獲得網友的一致好評。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為社會的集體傷痛,一直被悄悄地掩埋和隱藏在無數人內心最深的角落中。貌似被遺忘,實際上它卻一直在隱隱作痛。

故事地點發生在1976年的唐山,李元妮一家在地震發生之前一直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家裡有兩個活寶,一個叫方達,一個叫方登。姐姐方登的性格比較活潑,而弟弟方達從小體弱多病,性格比較內向。因此,母親平時偏愛弟弟會多一點。夏季的一個晚上,李元妮夫婦此時正在室外,兩個孩子在屋內睡覺。唐山突然爆發了7.8級大地震,父親不顧生命危險,跑去救孩子。結果孩子沒有救出來自己也葬身於此。

地震之後,營救隊員進行營救,哥哥和姐姐同時被壓在一個大石頭地下,救援工作很難進行。最終救援隊得出結論,因為被困方式特殊,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母親在萬般糾結和痛苦下選擇了弟弟方登,方達聽到母親的選擇後心如死灰,淚水抑制不住的往外流。她不懂為什麼母親會這樣選擇,也不懂自己在母親心中是什麼一個存在。最終,弟弟被救起,所有人都以為姐姐死了。

上天庇佑,姐姐方登奇蹟般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了。弟弟也因為這次地震被截肢。幾年後,兩個孩子都長大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碰面並且相認。於是,姐姐前往母親家裡和她相認。對於姐姐來說,在災難面前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地震之後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著一生的心理問題。這部電影既表現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人們在災後如何釋懷並拜託心靈的枷鎖。

片子上映之前片方信心十足喊出肯定會到5億元人民幣票房,結果沒令人失望,很多影評人評價此電影「不哭不是人」,其實這都掩蓋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事實:《唐山大地震》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的晴雨表,折射出了主流社會人群會以何種心態面對我們這個躁動不安的時代。

這種直接觸及民族集體傷痛回憶的電影,所表達的歷史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2010年的中國和中國人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唐山大地震》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災難片」,因為它主要講的那些倖存下來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後的漫長時光裡,重新找回丟失的家庭親情。單單從這個角度來講,在我看來它更多是一部家庭倫理親情電影。不得不讚嘆的是,影片開頭再現的大地震場景,這個特效真的是感人,可以說特效水平算得上是中國史上最棒的。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沒看的小夥伴可以前去觀看,看過的小夥伴絕對可以二刷。喜歡的點讚+關注,咱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網友選出《唐山大地震》5大催淚片段,哪一個片段最能打動你?
    網友選出《唐山大地震》5大催淚片段 第五:媽,對不起! 李元妮帶著一家人來給丈夫掃墓,女兒方登了解到母親多年來的苦心,誠懇地向母親道歉,她不應該記恨自己的媽媽!網友票選出《唐山大地震》5大催淚片段 第四:回唐山去找找你的親人吧!
  • 《唐山大地震》看片會 業內人士哭掉半包紙巾
    《唐山大地震》讓提前觀影的業內人士淚灑當場  馮小剛的心血之作《唐山大地震》即將於7月22日公映,該片在此前的北京多場試片中已廣獲好評,觀眾無不被感動8日,片方在上海、南京等地組織了院線經理等業內人士的看片會,前去觀片的業內人士幾乎無不淚灑當場。    記者了解到,由於觀影人數較多,不少人都是站在過道上看完全片的,而且在影片放映結束後,不少觀眾自發鼓掌,這樣的場面實屬罕見。
  • 毫無疑問,《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偽災難片」
    從以上幾條標準來看,《唐山大地震》無疑是部披著災難片外衣的「偽災難片」。大地震的災難場面只持續了大概10分鐘,它沒有塑造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除了開篇的蜻蜓,它也沒提及預言者,就連好萊塢式災難片的高潮在它剛開始的時候,就結束了。「如果在片子中出現了預言者,這部片子肯定過不了審查。」張小北說。
  • 錢鋼: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與記錄
    你們可以看一下。7月29日,唐山大地震的消息還是第一時間發布的,不能說沒有發布消息,地震的消息是發布了。只不過地震消息的標題是怎麼起的呢……我在編輯部時就想去救災,所以你們看,每個人都是複雜的,我在那個時候有一個本能要去參加救災,跟你們今天很多的想法是一樣的。我在兩天之後出現在上海的虹橋機場,一架架的三叉戟飛機起飛,但是飛機場沒有什麼人,滿飛機裝的是裝屍體的袋子,一飛機一飛機的屍體袋運往唐山。
  • 感人的四部電影,《唐山大地震》上榜,最後一部你看過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感人的四部電影,用心感受,最後一部你看過嗎?唐山大地震無論什麼時候這部片,我永遠都會給5星。我每次看電影,想找好片看,我總會上來看各位對影片的評價和星級標準才會選擇去看什麼樣的片,可今天看完了這部片,我想我必須說點什麼。那些評論電影怎麼,怎麼爛的。我想說我不知道什麼樣的片子才叫好片才叫,從影片的深度上,場面上,演員上對於你們有什麼講究,究竟什麼樣的標準才能讓你們絕口不停得稱讚。
  • 《唐山大地震》試片 四大哭戲催淚下一億投資祭亡魂
    《唐山大地震》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劉真)150多分鐘的《唐山大地震》,將在這個夏天衝擊你的淚腺。23秒的驚天大地震,天塌地陷之後,心靈的裂縫,遠不及城市的傷疤那麼快癒合。[戲外]主創群演一起「燒紙」哭訴這齣催淚的「燒紙祭奠戲」,是、馮小剛、徐帆、李晨、張國強等主創公認為印象最深的一場戲,群眾演員的真實感染力遠遠超出戲的感染力。馮小剛回憶道:「拍這場戲請了很多群眾演員,我們跟他們說:『我們在拍燒紙的戲,如果你們也有地震中失去的親人,也可以跟他們說說心裡話。』他們聲淚俱下。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中國人喜歡聽評書,評書裡既有「長坂坡」,也有「走麥城」。鄉下人辦紅白喜事少不了嗩吶,嗩吶曲裡既有「一枝花」,也有「哭皇天」。在文藝作品中感受大喜大悲,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
  • 唐山大地震電影影評,被深情寄語「中國人自己的電影」
    無論是上映之前片方信心十足喊出的5億元人民幣票房目標,還是被某些影評人評價為「不哭不是人」的催淚故事,其實都掩蓋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事實:無論是否票房大賣,無論是否毀譽參半,《唐山大地震》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的晴雨表,其中折射出的必然是主流社會人群以何種心態面對我們這個躁動不安的時代。
  •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逝者安息
    如同《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餘震》一樣,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是那些倖存下來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後的漫長時光裡,重新找回丟失的家庭親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唐山大地震》如果一定要按照類型片分類的話,它更應該算做是一部家庭倫理電影。
  • 重溫傳世經典《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一個母親的選擇
    我覺得我這個標題比較適合做這個電影的名字。小的時候看作文老師都讓寫中心思想,這個電影看完了我覺得中心思想就是這。導演,咱能不浪麼名字麼?你拍的跟唐山大地震有什麼大關係麼?聽說很感人,我特意沒看影評就去看了,結果我看了我看電影歷史上最好的坐位,全場隨我挑。
  • 《大地震》觀影報告:催淚效果強 災難場面短
    網易娛樂7月22日報導 經過近半月的宣傳轟炸,經過各種正面或負面話題的洗禮,《唐山大地震》終於在22日凌晨登陸全國各大院線,以一部電影的身份面對觀眾的審視與隨後而來的各種評價聲音。因為選擇題材上的社會化、國民化,《唐山大地震》的受關注是毋庸置疑的,能選中這樣一個題材來操作,先不必猜測創作者的意圖,起碼是有勇氣的,即使為了5億票房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唐山大地震的震後餘傷難以因一部影片痊癒,《唐山大地震》也不能因一個災難題材而完美無瑕、不可冒犯。
  • 唐山大地震 (83)
    從網上一搜索,有關「唐山大地震」的電視劇、電視連續劇和小說、報告文學等紛至沓來,各種形式的回憶、探索的文章充斥網絡,尤其在地震發生的30年後。40年後我也來到這片蒙難之地,緬懷和追思。       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有人稱之為「哭牆」。
  •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麼《唐山大地震》裡面,媽媽選擇救兒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麼《唐山大地震》裡面,媽媽選擇救兒子?文/小月兒有沒有什麼電視劇或者是電影,好評如潮,可是你一直不敢看的?小編心裡有一部電影,一直不敢看,因為怕看完太難過,那就是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已經過去好久了,小編終於看了一遍,哭到眼睛通紅,實在是太難受了!這部劇非常非常的催淚,看完久久不能走出來,感覺看完這部電影,當年的災難歷歷在目,小編心裡實在是難受得很!不過一直備受爭議的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麼最後關頭媽媽選擇救兒子,卻放棄了自己的女兒!
  • 唐山大地震"漏報"真相:一段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楊友宸綜合唐山地震監測網的信息,公布了唐山地震中短期預測:唐山市方圓50公裡內,在1976年七八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將有5到7級強震發生。1976年5月,在國家地震局濟南地震工作會議上,他向中國地震界的官員、專家、同行們鄭重提出,唐山市在近兩三個月內有可能發生強烈地震。鳳凰衛視:群測網的工作和專業的地震局之間的工作怎麼樣去協調呢?
  • 十部最催淚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十部最催淚電視劇,你看過幾部?壓抑太久,需要發洩,冷漠太久,需要溫暖,情感堆積,於心於身都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一部讓人感動到淚如雨下的電視劇,對觀眾而言,不啻是一場解救心靈困境的及時雨,給人宣洩的藉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
  • 電影鑑賞:《唐山大地震》「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卻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災難發生的23秒間,動搖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慘叫的人聲,強烈的視覺衝擊震撼人的心靈。在我看來,馮小剛在對觀眾心理的拿捏比起他藝術上的追求更加工於心計的,這雖然不是什麼大智慧,但這點小聰明也足以讓他獨步中國影壇了,那些技術流的香港導演所欠缺的就是這個小聰明。
  • 唐山大地震預測事件始末
    1976年7月6日,馬家溝礦地震臺馬希融正式向國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做出強震臨震預報。國家地震局派了兩個人到唐山把馬希融報的給否了。理由是「按照馬希融的說法,7、8月份時候,唐山不就沒了嗎,這怎麼可能」。1976年7月7日,山海關一中的呂興亞根據水氡觀測數據,向河北省唐山地區地震部門提出書面預報意見,山海關以西一百公裡之內七月底八月初有六級以上地震。
  • 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四口之家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中被摧毀的故事。父親為了救姐弟倆死去,姐姐方登與弟弟方達同時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上生命都危在旦夕,他們的母親在痛苦的抉擇下選擇了救弟弟方達。方登在震後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從此與母親弟弟天涯各一方。
  • 《唐山大地震》媽媽選擇救姐弟時,彈幕再次戳中了淚點!
    《唐山大地震》媽媽選擇救姐弟時,彈幕再次戳中了淚點!原創|嵐曼看電影說到《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到現在為止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當時播出之後可以說就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編之後,裡面的情節可以說很多人都感覺很心疼,特別是當媽媽在做選擇救姐姐還是弟弟的時候,《唐山大地震》媽媽選擇救姐弟時,彈幕再次戳中了淚點!看過這部電影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影片中母親的兩個孩子被壓在了一塊板子下面。如果弟弟得救,姐姐將無法生存。如果姐姐得救,那么弟弟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只能在那個時候作出選擇。
  • 還記得那年的《唐山大地震》嗎?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卻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災難發生的23秒間,動搖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慘叫的人聲,強烈的視覺衝擊震撼人的心靈,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震後的廢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壓著龍鳳胎的姐姐,另一端壓著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