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玉閣】書法如何臨帖(上)讀帖讀什麼觀察什麼

2020-08-13 兮兮伊人

姑且翰墨做伴 願得一生不負

—書法那點事兒(七)

書法如何臨帖(上)

網上一搜,講座百聽,各種關於臨帖的文章真是不少,講讀帖,講方法,有個人學習過程感悟的,有諸多名家總結的,共同一點是要認真「讀帖」,觀察結體細節,注重筆畫質量,高級的老師針對帖示範講點畫技法與變化原理,結體技巧與書寫性等等。

無論怎樣的學「如何臨帖」,當時讀和聽的時候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卻在實際臨習過程中總是不得法,最後搞的仍是一頭霧水,這算怎麼回事?

很多人拿著帖子,不知道讀帖讀什麼,結體觀察什麼,不知道筆畫質量怎樣把握怎樣提高,總是覺得「要寫像」而且一直在為「寫像」努力,於是寫了好長時間,寫了好多年,寫的好像很像,但整體看起來,總是覺得味道不對,總是覺得跟帖貌似神離,最後模稜兩可的混淆著,不懂的人一看讚嘆「寫的好」,懂的人一看「差的遠」。自己真搞不太清楚了,就陷入要有「悟性」的混沌裡,可怎樣就算有悟性,也說不太清。

從2017年正式走上書法之路,開始臨魏楷,《張黑女墓誌》《張猛龍碑》《李璧墓誌》《刁遵墓誌》《石門銘》《始平公造像》期間夾雜《石門頌》《禮器碑》《爨寶子》《張遷碑》《泰山金剛經》《居延漢簡》《嶧山碑》《聖教序》等等,每次換貼的時候立刻就有人說「不敢貪的太多,要專一,才能學精」。而我心裡清楚,有些帖是為找相似的不同,有些是為往前追筆法特點,有些是為練膽量,有些是為練中鋒線條質量,這一切都是為我的魏碑服務,以《張猛龍碑》和《李璧墓誌》用功最深,《聖教序》只是為練個行書落款。三年的書法學習從2017年5月文化館藝術大講堂,6月文昌書畫院,到18年7月賀文龍老師公益課,研究生張乾老師的朝夕書苑,2019年9月省書法大講堂,再到最近李松視頻課,一路鍥而不捨的追逐學習,受到很多老師的支持關注,在臨帖上終是有很多感觸,也不斷總結了一點自己的方法。結論是:三年臨帖都不得其法,這月餘才剛入門。

三年不得其法,不是說三年裡的老師都講的不好,而是一次次學習一次次理解一天天臨寫一點點積累,三年半了才「悟」到了我自認為的臨帖的科學系統法則。

在去除左顧右盼的選帖階段後,認定一種或風格相近的一組深入專攻。我用功最多的是《張猛龍碑》和《李璧墓誌》。張猛龍碑反反覆覆已臨過多個階段,用功最深的是去年五月和八月,最終筆法和結構都掌握的不好。

賀文龍老師在一次公益課上說選定與自己個性接近的又是經典的碑帖要下五年功夫,再說別的。我今年主攻《李璧墓誌》,收穫頗多。下期詳細以《李璧墓誌》為例分享書法如何臨帖。

張兆紅,筆名夢兒,齋號潤玉閣,大荔教育工作者。好書法,主功課魏碑,兼習《聖教序》,偶爾線條練習寫寫篆書;好文字隨筆,寫生活,寫我本真,簡簡單單。常言生的平凡,活的恬淡,學無止境,勿做平庸。到頭來一生無知,歸於自我。

相關焦點

  • 【潤玉閣】書法如何臨帖(中)如此不知覺中學會了讀帖的方法
    姑且翰墨做伴 願得一生不負——書法那點事兒(八) 書法如何臨帖(中) 三個月一本貼是什麼概念?這是在書法大講堂的時候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的理解是面對一本貼,每天認真的研究去臨寫,三個月便是一個瓶頸極限的階段,將不會再有所突破,就得暫且放下,換腦休息。這點我是贊同的。
  • 【潤玉閣】選字截臨意臨法則繼續如何臨帖(下)
    書法那點事兒(九)書法如何臨帖(下) 一本貼,每個階段臨的目的不同,解決的問題就不同。上、下兩期說的都是正式臨帖前的準備,是筆法基礎,今天進入正式臨帖階段。 大量正式臨帖時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這是兩個概念。所謂方式為選字(選臨)、選段(節臨)、通篇(通臨),而方法為形臨、意臨、創臨。凡是可操作的為方式,帶筆法技法章法等學術意味的就是方法了。
  • 讀帖讀什麼?如何讀?
    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 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
  • 書法家經常說臨帖要讀帖,那麼怎麼讀?讀什麼?
    「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很多學習書法者對於讀帖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謂讀帖,不是簡單的瀏覽,而是要認真仔細的看,還要加以分析研究。潛心讀貼更能「明路」。因為「讀」,強調的是心領神會,探究和領悟。
  • 只有讀帖入神 才有臨帖出神——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得主張青山談讀帖和臨帖
    直播南陽訊 (記者 陳瓊)學習一本經典法帖,理想的方式是首先要讀帖,然後再臨帖,達到精臨、通臨、背臨,乃至意臨。讀帖和臨帖,從教學的角度看,是要講究方法的。對於要臨寫的字帖,怎樣去讀帖?怎樣去臨帖?是從頭到尾一次性通臨好?
  • 讀帖千遍,其義自見,讀帖是臨帖的重要環節
    很多人沒有讀帖的習慣,在臨帖時,只重視對單個字的筆畫、結體的觀察和臨摹,卻很少關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忽視對作品整體章法的把握,更不會去體驗和感悟作者當時書寫時的情緒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來的跡象,更說不上對作品所透出的個人綜合修養、創作風格、及作品意境的把握。
  • 臨帖中如何讀懂字帖隱藏的書法規則
    #臨帖是學習書法中繞不去的必要一環,如果有人說自己不臨帖而書法不學自通,那一定是江湖書法騙子。那麼什麼叫會臨帖?答案是首先要會讀帖,如果會讀帖那麼臨帖就事半功倍,否則會出現一個字帖還沒搞懂就急於換別的字帖,三五年下來還是一事無成,學書不可能有大的突破。那麼怎麼讀帖呢?讀帖是入帖的第一步,其他還有臨帖、背帖、核帖、用帖等步驟。這裡先講什麼是讀帖?
  • 為什麼有人臨帖不多,但書法進步神速?一定要學會讀帖
    造成這個結果原因有很多,很普遍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讀帖」!比照原帖,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其過程是熟悉和記憶的過程,這是臨帖,在一定基礎上就需要我們去發現感知原帖裡更內涵的東西,如結構的特點、原帖的神韻等等,而這些是需要我們放下毛筆,來觀察原帖,更深入地去體會。
  • 練習書法一年有餘,讀帖多臨帖少,下一步應該怎麼練習?
    有書友問我,練習書法一年有餘,讀帖多,臨帖少,下一步應該怎麼練習?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做出了回答,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讀帖比較多,但是臨帖比較少,那就要在臨帖上花的工夫大一點。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臨帖,這樣的話就能把自己的硬筆字給寫好了。
  • 如何練就一手好字,書法臨帖臨的是什麼?
    臨和摹是書法學習的兩個基本途徑,學書者從碑帖中獲取用筆、結構、章法具體而微的書寫技法,感受原作者的書寫程式及狀態,更重要的是從窺探書法藝術的道統和精神。   臨帖之前是讀帖。
  • 讀什麼?如何讀?
    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 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
  • 【潤玉閣】書法需要臨帖 書法那點事五
    姑且翰墨做伴 願得一生不負----書法那點事兒(五)書法需要臨帖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及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所謂傳統,是歷史上有的,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以至將來也綿延不斷,這樣就是「傳」而成「統"。傳統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腐化墮落,而文化的核心是美好與和諧。大家都知道,我中華文化是十分先進的文化,強調「德″和諧」,也符合人類共同追求,所以具有極其強大的「文化力」和「同化力」。
  • 臨帖越來越糟糕,問題出在讀帖。如何讀帖?學會這四點就夠了
    許多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的過程,因為各種原因吧,並沒有找老師指點;更大一部分是通過自己揣摩,摸索學習。雖然我們說名家法帖就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何從中汲取養分,如何學習,這又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我們在關於臨帖那篇文章裡已經談到了如何去正確臨帖。其實我們臨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作,通過臨帖進行大腦的理解與手的訓練結合。
  • 【潤玉閣】書法如何選帖—書法那點事(六)
    姑且翰墨做伴 願得一生不負—書法那點事兒(六)書法如何選帖學習書法,必修的功課是臨帖,臨帖就得選帖。,研究書法藝術的人提供了充足素材和方便途徑,可在這浩瀚似海的書法作品中,並不是什麼作品都可以作為臨寫的範本,亦不是任何書帖都適合自己。
  • 黃惇:書法「讀帖」究竟要讀什麼 | 大米藝術
    2003年、2009年連續兩屆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藝術學)評議組成員。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學、美術學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副院長、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帶頭人,《藝術學研究》學刊主編。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摹,謂以薄紙復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臨與摹,二者迥殊,不可亂也」。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那怎麼讀帖、臨帖、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讀 帖 】 讀帖,即看帖。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讀帖是比臨摹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讀帖是可以鍛鍊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字帖上的字入於眼、記於心摹的方法有雙鉤描摹、紅摹(描紅)等形式。這種摹寫方式後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
  • 學書法,如何讀帖?讀字、讀結構、讀筆畫
    臨學書法,極其重要的第一步,即欲臨帖先讀帖。在筆者個人臨學書法的定論中有句話「讀帖三分鐘、臨帖一分鐘」。今文闡述讀帖的第一部分,讀帖——讀字、讀結構、讀筆畫。讀帖,是必須,也是種意境培養,融入其中,定然會發現其好,也就相應認真而不枯燥,而欲融入其中,讀單字謂不可行。
  • 書法臨摹,必須掌握高效的讀帖方法
    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嚴重的問題。今天帶大家從四個步驟去讀帖。
  • 書法臨摹,必須掌握高效的讀帖方法!
    臨帖前的重要一步讀帖,被很多人忽視。拿來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幾遍再說。若要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具體表現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樣的?能舉出幾個寫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寫下來嗎?細節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夠脫口而出。只臨帖不讀帖,實在是很大一批書法愛好者一個嚴重的問題。今天帶大家從四個步驟去讀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