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幾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小雪節氣了,下雪節氣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往後也將會越來越冷。,而且天氣變化又進入了另一個節點。小雪到來以後,我國南方比如廣西、貴州、四川等地的人們就開始製作臘腸、臘肉了。而每年小雪節氣到來,人們會通過當天天氣變化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從而指導農業生活生產。
就比如農村比較流行的俗語「小雪雨淋頭,甕裡米生蟲」,它具體是指什麼意思呢?
在小雪這一天的到來其實也已經進入冬季了,我國真正意義上進入冬季是從立冬開始。如今也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而只從深秋過後進入冬季以後,我國南北各地天氣變化也比較頻繁。如今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多地氣溫下降到了零下幾度,很多地方也下起了皚皚白雪。而在南方有的地方卻陰雨綿綿,而在農村人們認為小雪下雨對於來年冬季會有一定的影響。
「小雪雨淋頭,米生蟲」這句話比較容易理解,它就是指在小雪到來的時候如果下雨,到處溼漉漉的。那麼來年冬天將會是一個冷冬,但是對於種植糧食的人們而言,來年可以獲得大豐收。這樣糧食特別多,在以前人們農村都是拿一個很大的陶瓷類的叫做「翁」來裝大米。而大米比較多一年吃不完,這樣就會有蛀蟲。
其實還有第二種說法,那就是小雪下雨,來年冬季雨季會比較頻繁。這樣的話很多農民儲存的糧食因為受潮而發黴,最終很多大米就會被蟲蛀。
對此,這也僅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說法而已。在現在科學預測天氣來看沒有多少聯繫。而在現在科技來看,要想糧食大獲豐收,那麼科學的種植、管理是必須的。不過與此同時對於稻穀生長的整個時間段的氣候變化也有很大的影響。
小雪節氣的到來也在告訴人們,往後氣溫也會下降得特別厲害。而對於小雪節氣,人們是比較期盼下雪的,正如人們所說的「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下雪節氣下雪反而對於小麥生長是比較好的,反之小雪節氣氣溫較高,那麼小麥提前生長反而不能順利越冬,這也會影響來年的收成。
如今隨著小雪節氣將至,今年會是冷冬還是暖冬?天氣會比較寒冷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