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陽外國語學校開展「思一餐一飯,做惜糧賀陽人」活動

2020-12-12 中國經濟時報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是孩子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珍惜糧食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幾日前,賀陽外國語學校小學部響應國家號召,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提升孩子珍惜糧食的道德觀念,開展了「思一餐一飯,做惜糧賀陽人」活動。

  賀陽外國語學校為每個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

  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德育副主任馮晶晶老師做了題為《愛惜糧食,做文明少年》的主題演講,她指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現象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面對現在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持續不斷增長,糧食資源越來越寶貴。她號召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活動中,賀陽外國語學校的同學們積極行動,努力做到光碟行動,從不亂到剩飯做起,愛惜一餐一飯,體味糧食的珍貴。

  賀陽外國語學校響應國家號召

  賀陽外國語學校響應國家號召,布置了珍惜糧食、光碟行動的展板,時刻提醒孩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賀陽外國語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兼走讀制學校。位於河北省保定市,佔地面積200餘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是一所集教學區、體育活動區和生活休閒區於一體的花園式國際化學校。該校建有高標準的教學樓、學生公寓樓、教師公寓樓、實驗樓、多功能報告廳、多媒體教室、標準塑膠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科學館、餐飲中心等完備設備。

  賀陽外國語學校培養孩子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國內洪澇災害侵襲、外部環境發生複雜變化。在諸多挑戰交織下,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經受住了考驗,這得益於全體人民的努力。賀陽外國語學校小學部以孩子養成教育為抓手,培養孩子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督促孩子爭做優秀賀陽人。

  自成立以來,賀陽外國語學校凸顯國際化教育特色,先後與國際、國內多加教學機構和名校合作共建國際教育平臺。賀陽外國語學校致力於為每個孩子的終身幸福奠基,創辦最適合孩子成長的高品質學校。

相關焦點

  • 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開展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聯合荔枝研學機構,開展了以"從這裡出發,走向星辰大海"為主題的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研學活動如期進行當天,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研學活動如期進行,冬日的陣陣寒意也阻擋不了同學們求知的熱情。
  • 共青團河北省委副書記一行來賀陽教育集團調研
    12月26日上午,共青團河北省委副書記孫賀一行來到保定賀陽教育集團就組織引導貧困家庭年輕勞動力多途徑積極就業工作進行調研,共青團保定市委副書記楊樹林陪同調研。孫賀書記一行首先到河北振東保安有限公司進行調研,與公司負責人就保安培訓、青年就業等問題進行了交流。隨後,孫賀書記一行到保定賀陽教育集團進行調研。
  • 賀陽館長攜「一方布」系列服裝設計作品亮相米蘭設計周
    展覽現場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賀陽教授作為受邀設計師,攜「一方布」系列服裝設計作品赴米蘭參加了本次展覽及相關活動。「一方布」系列作品以「極簡心象——中國苗族服裝結構的現代運用實踐」為核心,基於苗族服裝結構與製衣方法,提取傳統紋樣進行重新組合,作為服裝的裝飾,運用數碼織造和數碼噴印等技術,設計製作出新的服裝,以期展現中國傳統造物思想與文化內涵,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服飾文化、了解中國鄉村女性的智慧。
  • 賀陽教育集團啟動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評選工作
    評選通知據河北保定12月3日消息 近年來,保定賀陽教育集團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孝道文化和賀陽感恩文化進校園、進家庭活動以來,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孝老愛親,奉獻社會的鮮活事例,推動了該集團的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 惜糧詩中悟惜糧
    如今衣食無憂,小康有餘,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和遠離農業生產勞動,讓我們遠離飢餓的同時,也忘卻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古訓,以至於現實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習以為常。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一直是固國之本的頭等大事。
  • 河南這些學校的開學第一課,從「吃」說起……
    同學們宣誓爭做愛糧惜糧小模範。全媒體記者 尹傑 攝「愛糧惜糧潤於心,爭做文明開封人。」這是開封市二師附小的師生在開學第一課上共同的心聲。在新學期第一節主題班會上,校長馮東輝和同學們分享了關於糧食安全的小視頻。焦裕祿小組的同學們同唱《憫農歌》,為大家賞析愛糧惜糧名畫。
  • 過渡灣鎮中心幼兒園開展節糧惜糧主題教育活動
    近日,過渡灣鎮中心幼兒園通過家園配合積極開展節糧惜糧主題教育活動。
  • 梅亭詩刊 022期 惜糧
    而如今不少人卻對來之不易的糧食不予珍惜,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令人心痛!近段時間,中央重申節約糧食,社會上流行「光碟行動」,似一股清流沁人心脾。今梅亭詩友以惜糧為題,捉筆共詠,其中不乏感情真摯、振聾發聵之佳作!讓我們一起品味詩中真意,一起珍惜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弘揚餐桌文明、做一名光榮的「光碟」使者吧!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2020-08-27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節糧促發展 勤儉以養德——市發改委開展愛糧節糧主題黨日活動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節糧愛糧的傳統美德,有效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高質量完成「保糧食安全」各項任務,9月10日,市發改委第一支部、第六支部和第十二支部聯合開展「節糧促發展 勤儉以養德」愛糧節糧主題黨日活動。
  • 金寨縣南溪中學積極開展「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
    為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敬天惜糧、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近日,金寨縣南溪中學中學多舉措積極開展「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系列主題活動,引導師生培養節約習慣,用實際行動踐行「光碟行動」。《「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致家長的一封信》,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宣傳活動。
  • 一米一粟來之不易 愛糧節糧人人有責
    一米一粟來之不易 愛糧節糧人人有責 2020-09-28 16:1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宜賓市南溪區麗雅小學校開展「節糧愛糧 反對浪費 從我做起」主題...
    為了更好地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的理念,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10月16日第40個世界糧食日期間,宜賓市南溪區麗雅小學校開展了以"節糧愛糧 拒絕浪費 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明確活動意義:南溪區麗雅小學校周一舉行了一次以"節糧愛糧,反對浪費,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升旗儀式。
  • 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開展「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團課活動
    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開展「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團課活動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的勝利,團中央面向全國團員、隊員推出了「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當天晚上,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積極組織全校學生積極觀看了此次直播。此次團課主要突出三個特點:一是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抗美援朝重要講話精神「翻譯」為具體場景、展品、故事,確保團員、隊員容易理解「為什麼打,為什麼贏,為什麼偉大」。
  • 欽北區法院到市外國語學校開展「青春與法零距離」法治宣傳活動
    欽北區法院到市外國語學校開展「青春與法零距離」法治宣傳活動 2020-12-09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舉辦實踐教學匯演活動
    、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12月1日,天津外國語大學主辦,馬克思主義學院、校團委承辦的「回望崢嶸歲月講述『四史』故事」實踐教學匯演活動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黨委副書記胡志剛指出,本次活動既是在各成員單位通力協作和積極參與下跨學段協同實踐育人的有益嘗試,也是各學校思政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有益探索和成果展示,要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不放鬆,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培育出一批高質量教學成果和研究成果
  • 分類在指尖,文明在心間——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系列活動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蔡潔報導:為增強全校師生垃圾分類的意識,推動文明美麗校園建設,九江外國語學校政教處、團委協同全校師生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活動。  12月7日周一上午,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主題晨會,高一(5)班張嬙同學為全校師生帶來了《垃圾分類,造福你我》的主題演講,張嬙同學向全校師生講解有關垃圾分類的小知識,並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闡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號召大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垃圾分類獻出自己的力量。
  • 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上海市的中小幼學校如何開展糧食...
    在9月14日的升旗儀式上,由中隊輔導員陸志良老師的一節微隊課展示開啟了學校的節糧行動,緊接著學校各個中隊也利用少先隊活動課開展隊會普及節糧知識。大隊輔導員宣讀了《勤儉節約不浪費熱愛勞動多實踐--致全體少先隊員和少先隊輔導員的倡議》,團員大姐姐宣讀了《制止餐飲浪費,崇尚勤儉節約-致虹口各級團組織和青少年倡議書》,我們教導學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屢,恆念物力維艱, 學校大隊部還倡導學生從一日三餐做起,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留下剩飯、剩菜、剩湯,吃光碗裡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棵菜,做中華傳統美德的小小"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