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29日訊 「東行萬裡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唐代大詩人杜甫所說的小舟,便是「輕舟八尺,低篷三扇」的烏篷船。烏篷船成了紹興一道獨特的風情和標誌,千百年來,它縈繞在五湖四海的遊人心中。有識之士認為,紹興要搞全城旅遊,就應該及早開出「烏篷的士」,讓紹興古城的神韻飄起來。
「烏篷的士」映襯城市之美
紹興城市的主色調是黑、灰、白,這種樸素的色彩,在青山綠水相映下,呈現出一種美感。「紹興烏乾菜、烏氈帽、烏篷船這『三烏』文化很有特色。為何是『烏』色?這主要是與越國有關,烏是黑色,代表著強悍,是越人性格的象徵。」我市文化專家任桂全說。
烏篷船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風情,坐著烏篷遊紹興,那是最有魅力的。任桂全認為,「紹興的烏篷,與紹興城市能夠交相輝映,能映襯城市之美。紹興城市旅遊就應該打造好自己的特色,讓手腳並用的烏篷,成為遊人休閒、體驗的載體。」
要開出「烏篷的士」,內河貫通和水清的問題仍是個繞不過的話題,也只要這兩者的條件具備了,坐上悠悠烏篷,才能一覽城市的古韻。倘若坐著烏篷聞著臭水,那實在有損紹興城市的旅遊形象。
目前,紹興的內河繞著城市的七大歷史街區,構成了內河遊得天獨厚的文化內涵,如內河沿岸的魯迅故裡、沈園等景點,內河上的八字橋、廣寧橋、倉橋、寶珠橋、府橋、石門橋、酒務橋等橋梁,沿河兩岸還有以呂府、解元臺門等為代表的各種紹興特色民居臺門,這些內河水上旅遊資源是烏鎮、周莊等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烏篷的士」一旦全線開通,古城古色古香的韻味將更加濃鬱,紹興的城市之美也會被更多的遊人重新認識。
「烏篷的士」數量、服務要跟上
市區目前約有200餘條烏篷船,除了東湖景區的70餘條烏篷船和魯迅故裡、城市廣場等地的烏篷船相對集中外,其餘都分散在各處,有不少閒置著。現在城市廣場和魯迅故裡雖然也有烏篷船遊的項目,但遊路短項目單調。
「『烏篷的士』開通,那是紹興全城旅遊的亮點和標誌性旅遊工具。但目前,紹興城市中烏篷船的數量還太少,應該增加,以營造烏篷氛圍。烏篷船的服務跟不上,需要花一番力氣。」紹興文理學院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周一農說。
周一農說,「烏篷的士」的線路,要好好設計,設計好了,人們情願放棄汽車而坐烏篷,那種悠悠然的感覺,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紹興如果發展「烏篷的士」,要有好環境、好服務。市節會辦副主任馬玉明說,假如遊客乘坐烏篷船,有人突然倒下一盆髒水,那怎麼行?現在一些船老大,介紹紹興,介紹歷史,不是介紹錯了就是斷章取義,這也不行;有個別船老大,遊客一上船就索要小費……因此,紹興要開「烏篷的士」,就需要整體包裝,統一運作,實行公司化經營,提升服務質量。
烏篷穿梭盡顯水城風情韻味
紹興內河開通「烏篷的士」,就應該像公交車一樣,有站有點,與岸上景點相連,水岸互相呼應,隨時招呼顧客上船。烏篷穿梭在城市之中,盡顯水城的風情和韻味。
「紹興可以在寬敞的河面上,表演鸕鷀捕魚的風情,紹興還可以讓更多的美船娘來劃烏篷;也可以讓紹興的社戲在河邊表演。」馬玉明說。
紹興應及早開出「烏篷的士」,這並不是一種空洞的想法,而是紹興實行全城旅遊的必然,小小烏篷船串起的是整個城市的韻味。「烏篷的士」開出來,城市的神韻才會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