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光」重現失傳300多年的雙鉤重彩技法部分作品欣賞

2020-08-28 中國書法家畫家網


文/廖靜文 欣賞田世光筆下的花鳥,我們就像進入了一個百花園,一幅幅唯美的畫作,很是沁人心脾,不自覺地讓觀者的心情也明朗起來。廖靜文女士在《徐悲鴻一生》一書中有段敘述,她稱田世光是「一位刻意寫實的畫家,絕非其模擬者可望其項背。」

田世光:(1916—1999),號公煒,祖籍山東,世居北京,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曾任中央美院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等。出版有《田世光花鳥畫集》、《田世光畫集》等。

田世光一生致力於中國花鳥畫的繼承、開拓與發展,他治學認真,從藝嚴謹,注重法出正典,循本出新。1933年,17歲的田世光考入了北平私立京華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受到工筆花鳥畫教師趙夢朱、山水畫教師吳鏡汀、書法篆刻教師于非闇等諸先生的啟蒙教導。

1937年,畢業後的田世光考入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即後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任研究員,後升任助教、講師及研究員。在該館從事研究的8年間,主攻宋元畫派雙勾重彩花鳥畫和山水畫,遍臨研究所收藏的歷代名畫,發現並掌握了失傳300多年的中國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傳統技法。

田世光通過多年的深入生活,進行了大量的創作、教學、展覽和出版,將這一優良技法推向工筆花鳥畫界,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使得工筆雙勾重彩畫風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了發展與突破。

其實早在學畫之初,田世光就有了振興傳統花鳥畫的理想。他的啟蒙老師趙夢朱是一位修養深厚的中國沒骨花鳥畫家,工筆花鳥仿宋人,古樸清麗。

他在虛心學習之時,卻也常常感到不足,那時他常到故宮參觀古畫,看到的多是重紅重綠、不同於當時清淡樸素的畫風,且感覺這樣不懼紅綠重彩的花鳥畫更有氣勢磅礴之感,因而萌生了光大宋元畫派雙勾重彩花鳥畫技法的宏願,並潛心鑽研起來。

通過學習傳統畫理知識,結合不懈地實踐鍛鍊與體悟,他創作出了大量充滿蓬勃生機、富有生命力的花鳥畫,還得到了徐悲鴻等人的賞識。田世光花鳥畫的藝術風格、表現力也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田世光還是一位優秀的美術教育家。1940年他開始在京華美術學院任講師,1943年到1945年在北京國立藝專教課。1946年後他受聘為國立藝專(即後來的中央美術學院)講師,從此便一直在此授課,由講師、副教授至教授,到上世紀80年代還帶過研究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田世光將其一生絕大部分時光都貢獻在課堂,他的學生、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郭怡孮回憶,「先生是那個時期上課最多的老師。他去中央美術學院上課,去中央工藝美院上課,還去北京藝術學院、北京畫院上課;他執教於國畫系、陶瓷系、染織系、雕塑系……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光,躺在病床上,先生仍然喘息著對我們囑託,『以後教學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

新中國成立後,田世光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工作中,悉心傳授雙勾重彩畫法,對於瀕臨失傳的傳統技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與精心傳授,熱心提攜後輩,深受同事尊敬和學生愛戴。郭怡孮說:「先生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建立高等藝術院校花鳥畫新的教學體系。」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他與俞致貞先生共同創建了一整套工筆畫教學的步驟與方法,從教學方針、教學計劃、教學安排,到理論知識課、實踐技巧課等都親力親為、反覆實踐,摸索出了一條花鳥畫的現代教學之路,培養出不少的後繼者。

他的一些弟子們又在傳承雙勾重彩表現手法的基礎上,大膽向前邁進,探索工筆重彩與寫意的進一步融合,用現代審美意識和情趣,構建花鳥畫的新境界。

正如範迪安所說,在全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在所謂「藝術正大步地走向各種現代性」的時候,尤其需要不斷重新翻閱像田世光這樣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積累的中國畫作品,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








相關焦點

  • 「福田花雨」田世光:重現失傳百年的「雙勾重彩」
    鈐印:公煒(朱文)田世光(白文)柳浪西簃(朱文)柳浪村人(朱文)137×68cm花鳥畫的歷史有上千年了。按照創作技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雙勾重彩,另一類是沒骨渲染。所謂「雙勾重彩」就是,將花鳥的輪廓用線條勾勒出來,敷以礦物顏色,多用紅色綠色增強畫面的華美明豔。
  • 國畫的詩韻美學:雙勾重彩田世光,花開幾度謝稚柳
    致使每一幅國畫作品都含有獨特而亙古的意境之美。所以,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下田世光以及謝稚柳兩位國畫大師的花鳥作品。田世光-孔雀雙勾重彩田世光田世光出生於山東柳浪莊一個中農家庭中。除此之外,柳浪莊的田園風光以及淳樸的民風對田世光而言,是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陶冶了他的性情,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生活。其畫作中的很多落款都是「寫於昆明湖畔柳浪莊上」。
  • 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田世光9幅唯美繪畫作品欣賞
    《秋實》,現代工筆畫名家田世光花鳥繪畫作品欣賞。田世光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1933年考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受教於齊白石等著名畫家,曾3次獲一等獎。1937年畢業後考入「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任研究員、講師。《白頭高節》,現代工筆畫名家田世光花鳥繪畫作品欣賞。
  • 工寫合一涉筆成趣,田世光先生的花鳥畫,可謂絕美
    另外還師法齊白石、吳鏡汀、趙夢朱等大家,不難發現田世光先生在筆墨技法上的卓著成果,和他平日裡的苦功息息相關。工寫合一涉筆成趣,田世光先生的花鳥畫,可謂絕美!▲田世光作品他想重現宋元畫派當中雙勾重彩花鳥畫,因此常常在古代作品當中尋求啟發。這一畫法對於畫家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技法已失傳多年,想要在其中開拓無疑一窮二白,但是田世光卻並未放棄。
  • 將「雙鉤重彩花鳥畫」發揚光大的現代工筆花鳥名家――田世光
    田世光(1916—1999),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澱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他長期從事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法,並賦之予新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我國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種略晚於山水畫,它發展於盛唐、五代,迄宋、元之際達到高峰。花鳥畫的兩大脈系分別是:「濃豔富麗的勾勒填色回法」和「輕淡野趣的沒骨畫法」。勾勒派工筆花鳥畫至明、清兩代,受到文人寫意畫的衝擊,至鹹、同年間漸成絕響。
  • 絕美工筆花鳥畫,再現失傳數百年的「雙勾重彩」 - 眼緣藝志
    解放前曾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後任中央美院教授長期從事於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發揚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傳統技法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也是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其實,花鳥畫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運用特製的毛筆、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上進行創作對畫家本身的技法要求極高每位國畫畫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 「津門網」現代花鳥畫名家田世光作品欣賞
    田世光(1916-1999),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澱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自1938年起先後在在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專任教。
  • 「福田花雨」田世光|從幼年遭人白眼到一代工筆花鳥畫大家
    (1916-1999) 翠竹錦雞【福田花雨館藏作品】田世光(1916-1999) 翠竹錦雞設色紙本 鏡心款識:田世光於北京昆明湖畔柳浪莊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
  • 當代名家田世光
    田世光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澱六郎莊。他長期從事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法,並賦之予新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
  • 【知識】雅俗共賞之重彩畫
    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傳統工筆重彩在現代文化和審美條件下變革和發展下產生的一個新畫種。始於70年代初,延續至今 ,已有三十多年的歷程。中國現代重彩畫恢復並發展了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民間美術的特有色彩表現力,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的色彩魅力在中國現代重彩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中國現代重彩畫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材料技法與西方材料技法的合壁與發展中國現代重彩畫是在壁畫及民間美術長期受到冷遇、特別是壁畫顏料失傳的情況下,對當時現有繪畫顏料進行探索的。
  • 最美花鳥畫家 | 周同祥作品展示
    周同祥的作品在2018年度的藝術品市場是最為搶眼的,各方財團,上市公司都在市場大力收購周同祥作品。2018年度剛開始的春拍中,周同祥一幅四尺的工筆雙鉤重彩的作品估計都達到80萬的價格,可謂非常火熱,整個工筆雙鉤重彩的繪畫領域都以周同祥的市場作為標杆,讓這個在繪畫市場沉寂了多年的畫作,煥發出新的活力。
  • 田世光工筆花鳥一一此處無聲勝有聲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澱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 展覽 「華世翎光——田世光百年誕辰紀念展」9月9日開幕
    如果以地域風格的區別來看,在二十世紀北方花鳥畫派中,繼于非闇之後能精於工筆花鳥畫傳統,善於綜合與借鑑,又能形成自家藝術面貌者,田世光是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和裡程碑意義的大家。與畫史上的工筆花鳥文脈與當時畫壇的主流樣式相比,田世光的工筆花鳥畫重在線與色、形與神的通融。
  • 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中國畫技法之寫意、鉤勒、雙鉤、墨分五色
    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他用了幾個月的工夫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則在一天之內就畫成三萬餘裡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簡練的。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寫意的區別了。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圖》,畫一株枯樹、一塊頑石,石後露出一、二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
  • 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中國畫技法之寫意、鉤勒、雙鉤、墨分五色
    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他用了幾個月的工夫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則在一天之內就畫成三萬餘裡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簡練的。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寫意的區別了。
  • 田世光把花鳥畫成這樣,又怎能不讓人愛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澱六郎莊。田世光早年曾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長期從事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法,並賦之予新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
  • 工筆重彩花鳥畫欣賞
    一批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的工筆花鳥畫家的崛起和工筆重彩畫的復興,是現代畫壇上最令人矚目的現象之一。他們大多在青年時代受過美術院校嚴格的繪畫基礎訓練,擁有較強的寫實能力和表現技巧,並在生活中經受了風雨鍛鍊,視野開闊、思想解放、勇於探索,創造出了工筆重彩花鳥畫的新局面,也在美術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 徐穎畫家-工筆重彩畫
    始於70年代初,延續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程。、特別是壁畫顏料失傳的情況下,對當時現有繪畫顏料進行探索的。水粉色彌補了當時中國畫色彩沒有不透明色、和有很強的覆蓋能力,並重現了昔日中國敦煌壁畫及傳統工筆重彩的色彩魅力和色彩表現力。現在的今天,又有了以中央美術學院蔣雪萍、胡偉教授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重彩畫的巖彩派。
  • 為工筆重彩技法正名,工細華美不等於匠氣,清代沈銓繪《九如圖》
    沈銓 九如圖沈銓的繪畫技法屬於工筆重彩,在明清兩代文人畫依舊佔據著畫壇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工筆畫受到了冷落,甚至有人一提到工筆畫就認為是匠人的作品。為了提升作品的文化氣息,選取《詩經》中的名篇佳句給作品命名。畫中的高山流水、仙草蒼松又寓意著這樣美好的祝福恆久不變。總之,沈銓在畫面中描繪的一切細節都在為作品主題服務,想盡一切辦法擺脫一部分人對工筆重彩作品的偏見。
  • 蔣採蘋:以現代技法為主,古典技法為基礎
    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 《摘火把果的姑娘》、《憩》均藏於中國美術館;《雪》獲中國當代工筆山水畫展一等獎;《三三月之夜》獲中國當代工筆畫學會首屆大展銀牌獎。作品還為中國畫研究院、北京市美協及法國巴黎郭安博物館收藏。1986年曾在巴黎兩度舉辦個展,同年在中央美院參加三個聯展。出版有專著《工筆人物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