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花木蘭嗎?最為真實的花木蘭,既不美,也無名

2020-12-15 北方獨狼666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的巾幗英雄,傳說她替父從軍,徵戰沙場,屢立戰功,不慕名利、辭賞回家,忠孝節義。

她不僅勇敢機智、武藝高強而且英姿颯爽,顏值極高。可以說此人已然成為少男的偶像,少女的楷模。可歷史上真的存在這麼一位女英雄嗎?她真的美貌與功夫並重?真實的答案可能會使你大跌眼鏡!

有關花木蘭的記載不見正史,說白了可信的正史中根本尋無其人。而她的故事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之中,我們今天所見的《木蘭詩》還是經過後人修改潤色過的,全詩300多字,成功描繪了一位替父從軍、忠孝雙全的女英雄形象。

然而《木蘭詩》中,對主人公木蘭的身世並無多少交代,生日未提,民族不知,籍貫不詳,即使姓名也準確。「木蘭」二字到底是姓木名蘭,還是名字叫木蘭,還是代指稱謂,都不明確。後人有的說木蘭本姓「赤」,也有人說「木蘭」是複姓。最早收錄《木蘭詩》的南朝僧人智匠也說「木蘭不知名」。可見木蘭很可能只是個代稱。

而木蘭姓「花」,是明代文學家徐渭在改編雜劇時強加的「花」姓,為的是突出木蘭女性美的藝術效果。

而木蘭樣貌真的美嗎?詩中並無直接描述,但從木蘭女扮男裝,在儘是男兵的軍營中不被識破來看,木蘭應該外在樣貌極為男性化。

詩中寫道: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在一起十二年,都看不出木蘭是女?在那滿是男兵的古代軍營中,士兵應該對女性極為敏感,如果這些長年近身的士兵都發現不了,只能說明木蘭樣貌若男,應該是相貌粗獷、肢體粗壯,語音粗重,五大三粗才對!

我們來對比一眼當今最為中性化的明星,被尊為「春哥」,即使她女扮男裝,只要正常人也一眼便能識破真身,可見木蘭若不被識破,樣貌、神態、行動、語音必然極為男性化。

如此看來,木蘭之樣貌顏值絕對算不上美。

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句話更令人心生疑慮。即使木蘭形象若男,那十二年木蘭不上廁所,不洗澡嗎?一點破綻也不漏嗎?

這只能說明這首詩也不靠譜,敘述並非真實,如此淺俗的一首詩,來自民間傳說,民歌傳唱,而這種來傳說、傳唱的詩,可信度有多少,想想便知。

也有人說木蘭之所以不被發現,是因為她並非與士兵同住的戰鬥人員,而是傳令兵(負責通訊)。從「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一句可以看出來,她在馳騁,在奔走。

如此解釋太過斷章取義了,那「朔氣傳金朔柝,寒光照鐵衣」明明是軍營生活實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更是戰爭的統寫。如果木蘭只是傳令兵的話,能有「策勳十二轉」的軍功嗎?能得到「歸來見天子」的殊榮嗎?能獲得「賞賜百千強」的封賞嗎?

由詩中可見,木蘭屢立戰功,其身份並不是普通士卒,而是將領。

有人又說了,既然是將領,那木蘭便可以住單獨的營帳,洗澡上廁所應該有特權,享受「單間」待遇,所以別人才發現不了她是女兒身。

但是古代戰爭,行軍打伏,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安逸。幾千乃至數萬大軍,若長期駐紮是要挖坑造廁的,而要行軍暫停的話,就只能就地解決了。對於軍隊來說,遠徵跋涉,就地暫歇乃是家常便飯,這時即使是個將軍,恐怕也沒有單獨造廁的時間和必要。如果偏偏要造,那豈不更令人生疑。

《木蘭詩》產生的年代並不確切,一般認為產生於北朝後期,而詩中有「可汗大點兵」之句,「可汗」指的是北魏君主,北魏政權乃是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氏所建。而木蘭是一少女,卻能騎兵打仗,在漢族女子中極為少見。因此她的出身很有可能是擅於騎射的遊牧民族——鮮卑族。那場戰爭便是北魏與柔然之戰。

詩中又有「歸來見天子」一句,也有人說,「天子」是漢族皇帝的稱謂,木蘭從軍的故事應該發生在隋恭帝義寧年間的突厥犯邊之戰。

由此可見,木蘭出生年代不知,民族籍貫不詳,姓氏姓名不真,所參加的戰爭也不準確,而《木蘭詩》僅是文學作品,並不能反映歷史真實。以史料證據來論證的話,木蘭在歷史上未有其人,至於說英姿颯爽、貌若嬋娟就更無從談起了。只不過她的故事過於傳奇,民間形象和文學形象比歷史真實更深入人心罷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是否真有花木蘭其人?
    仔細查找關於木蘭的資料,會發現木蘭不僅產生的年代無從考究,木蘭的姓氏也眾說紛紜,全國各地許多地區也有木蘭故裡之爭。產生年代不詳與其說木蘭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她更像一個民間傳說人物,她的起源來自那首大家熟知的《木蘭詩》。
  • 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今天仍然去談論這位巾幗英雄,甚至不妨礙她走出國門、成為迪斯尼公主乃至成為全球的一個經典文化精神符號。花木蘭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而她又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事實上,不少的歷史學家對此都很悲觀,他們傾向於推測花木蘭的整個故事都只是一個傳說。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你真看懂了《花木蘭》劉亦菲的妝容嗎?
    《花木蘭》的故事是取材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和現在的妝容早就是天壤之別,而且每個時代對於女人的美都是不一樣的追求,譬如漢代的瘦,唐代的胖,賈玲姐姐自己都調侃,到唐代她就是一等一大美女。我們且不說什麼是美不美女,既然各個朝代審美觀不一樣,那么女人的裝扮自然就會有差異。
  • 揭秘:歷史上的花木蘭是民族英雄麼?
    花木蘭是正史中的真實歷史人物麼?  花木蘭是不是民族英雄?  花木蘭被「惡搞」新聞發布後,有眾多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表意見,認為批評惡搞民族英雄是打錯了靶子—  @crosby2011:花木蘭是不是民族英雄?花木蘭是鮮卑人,她代父從軍是作為北魏軍人攻打柔然。北魏則是鮮卑人入侵中原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定都平成、洛陽。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在橫貫舞臺的條幅上,雙手正寫、反寫、倒寫「榮辱得失身外事,興國安邦赤子情」14個大字,堪稱一絕。由於「木蘭從軍」的故事通過戲文傳播,影響很大,故事又頗具傳奇性,許多觀眾都認為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奇女子,有的「考證」出其籍貫就在河北省完縣(今改名為順平縣);有的言之鑿鑿地說花木蘭的家鄉就在河南省虞城縣南35公裡處的營郭北魏莊村。其實,這都是源於傳說,並沒有什麼史據。
  • 《花木蘭》預告引爭議:為什麼《花木蘭》必須要有木須龍?
    美不美?有沒有被神仙姐姐的動作戲帥到?這部電影,是根據中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花木蘭改編,講述一位年邁的戰士的女兒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並成長為一位女英雄的故事。從網友的反饋來看,還是很期待的。木須是被花木蘭祖先喚醒的一條神龍,但是祖先們並不看好它,結果它不小心毀壞了石龍,它也為了隱瞞自己犯的錯,更為了證明自己能為花家爭光,才踏上了與花木蘭參軍冒險的路途。
  • 電影《花木蘭》無奈撤檔,來聊聊歷史上為何會有四個「花木蘭」?
    通過觀看片方推出的《花木蘭》海報及片花,這部歷史大劇應該很精彩,可惜暫時不能公映,讓我們無法一睹為快。今天,筆者來探討一下歷史上的花木蘭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有四個「花木蘭」之說?花木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巾幗英雄,她因代父從軍抗擊外族的侵略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故事的廣泛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詩》這一地方民歌,這首流行於北朝的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等回到家鄉,她同伍的戰士才知道花木蘭是女兒身。
  • 大名鼎鼎的花木蘭,流傳千年的巾幗英雄,真有其人嗎?
    花木蘭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這位巾幗英雄一直都吸引著不少的研究者想要探究他的經歷,因為有一些研究者質疑一個女子從軍十幾年,卻從來沒有讓外人知道她的身份,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過去的歷史有很多事件都是真假難辨的,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泥沙俱下。很多歷史事件往往是兩個方面組成的一種是歷史印象,另外一種是來自於民間的故事傳說。
  • 商丘:木蘭原本不姓花
    徐渭是戲曲大家,在藝術作品中稱木蘭姓花,自然有他的理由:第一,根據中國傳統習慣,人物有名、有姓才完整,更可信。其次,木蘭是女性,與花姓較為般配。其三,木蘭本身就是花,是一種原產於中國能開出美麗花朵的喬木名稱,歷史上久負美名,木蘭姓花有助於豐富美化她的藝術形象。
  • 歷史上的花木蘭,居然無姓!而她姓……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互織……」很多人都誦讀過這首《木蘭辭》這首古代文學作品也完整的描繪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感人故事,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木蘭堅毅頑強的性格特色。於是,這篇作品世世代代廣為流傳,木蘭的故事也傳入一代又一代人心中。
  • 鐳射:花木蘭祖傳寶劍上的「真」字,用得對嗎?
    在我看來,真人版《花木蘭》之於動畫版的最大區別在於:花木蘭家的那把祖傳寶劍,在1998年動畫版中是沒有字的,而在這次的真人版電影中,被刻上了「忠勇真」三個字(後來又被皇帝加上了一個「孝」字)。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道具改動。縱觀整個電影可以看出,刻在祖傳寶劍上的「忠勇真」這三個字,是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而且重點是落在「真」上。
  • 史上女英雄花木蘭出嫁了嗎?誰是花木蘭的丈夫?
    本文由歷史民間故事獨家原創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木蘭辭》中的女主角名叫花木蘭,這個花木蘭在真正的歷史上和書上是一樣的人嗎?花木蘭她是河南商丘的,但是從木蘭辭中能看出來她替父從軍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絕對不會只是從我們學過的木蘭辭中有所表達,甚至還在《商丘縣誌》和《虞城縣誌》甚至在《河南通志》中都有所記錄,這種替父從軍額的故事難免少不了在民間的傳說,但是花木蘭當完軍回來是那般模樣?花木蘭當兵了十幾年,回來肯定就是人們口中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在歷史中花木蘭嫁人了嗎,又嫁了一個什麼樣的男人呢?
  • 四大省份「爭搶」木蘭故鄉,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大地出了無數風流人物,不論是有史料記載的,還是神話傳說,這些人物因真、善、美,而被後人謳歌、崇拜並傳承其精神、品格。同時,一些歷史上可能不存在的人也會被後人推崇,並出現「爭奪其故裡、故鄉」等現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花木蘭。
  • 劉亦菲很美,但《花木蘭》是真不行,花兩億美金卻拍了個寂寞!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同時又符合了中國儒家文化中所倡導的忠孝節義的價值觀,此後成為很多文學戲劇中的主角,並曾被多次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有臺灣拍攝的袁詠儀版電視劇《花木蘭》與趙薇主演的電影版《花木蘭》。
  • 《木蘭詩》與電影《花木蘭》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被宋人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影響甚廣。《木蘭詩》主要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十餘年,立功回朝後不願做官,回故鄉與家人團圓,脫去戰袍,重新穿上女兒裝。
  • 「對鏡貼花黃」,電影《花木蘭》的「花黃」貼對了嗎?
    在初中,我們都背過《木蘭詩》,其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兩句,讓木蘭在我們的心中,不僅是一個叱吒疆場的將軍,更是一個美麗的少女。但這種印象,被美國迪士尼給破壞了,電影花木蘭的妝容備受爭議。這是大家心中的花木蘭嗎,生生地把神仙姐姐整成了日本藝伎的既視感。
  • 花木蘭的故事:觀《花木蘭》有感
    觀《花木蘭》有感花木蘭,一個中國的傳統故事,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女孩。在中國,花木蘭是孝道、愛國、有責任感、有勇有謀的象徵。欣賞完《花木蘭》這部動畫片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不怕困難,艱苦練習,終於爬上杆頂拿到了那支箭的場景。一個柔弱女子有著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反覆練習,終於到達了成功的頂端。我敬佩花木蘭的勇氣和那種不屈的精神,誰說女子就不能闖出一片藍天?誰說女子就不能拯救天下百姓?誰說女子不如男?
  • 歷史上真有花木蘭?但姓「朱」而不是姓「花」,還有相關史料記載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將她的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