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路發展走來,尤其是在早期科學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時候,老祖宗們認識自然現象難免會有一些無法理解的情形,這個時候就習慣於虛擬出一個故事來解釋,這就是神話故事出現的本質原因,畢竟對於人類來說未知的東西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東西各區域內都有著明顯的生活飲食習慣差別,同時在詭異故事傳說中也各有不同。在東北民間流傳著五大「保家仙」:狐黃白柳灰,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來它們代表著五種不同的生物,如狐狸、黃鼠狼、刺蝟、蛇和老鼠。
在東北一些偏遠農村,很多老人還是非常守舊的,常常提醒孩子們出門上山遇到狐狸和黃鼠狼等物種,千萬不要主動去招惹,既不能捉又不能打,即使看到也要忽略它們,就當沒有看見。這些話小的時候聽家裡老人說過太多次了,當然也聽說過很多家裡老人講的奇異故事,比「聊齋故事」有意思多了。
當然目前從科學的角度來思考,這些都是沒有依據的迷信之說。
》黃鼠狼到底是什麼?有何特點?
在民間這種小動物有很多別名,如:黃鼠狼、黃皮子、黃大仙等等,成年後體長不過40釐米,尾巴長在12-25釐米,體重子在200-1200克之間,是一種小型的食肉動物。
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鼬科-鼬屬-黃鼬,在全世界範圍內共分布有12個亞種,天生比較聰明並且警覺性非常高,時常活躍在林區、草地以及靠近居民區的荒蕪草甸子。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這句諺語,就是因為黃鼠狼經常會去一些農戶家裡偷雞。
它們進入雞欄後會把所有的雞都咬死,但是並不吃,一些老人說它們只喝血,但並非如此。黃鼠狼性情非常兇猛,它們會把獵物全部咬死,但是並不會全部帶走,只吃少數的幾隻。但即使這樣,農民伯伯也很少去報復這類生物,都是因為在傳說中它們有「buff」加成,一般人都不願意去動黃鼠狼。
黃鼠狼的肛門腺非常的發達,當受到攻擊或侵擾的時候,它們往往會噴射出一股非常難聞的氣味,藉此機會迅速的逃跑。作為小型的食肉動物黃鼠狼,它們實際的戰鬥力並不強,只對一些嚙齒類動物以及禽類有壓制力。農村很多家庭為了防止黃鼠狼的侵擾都會去專門的養一些小土狗或者大鵝,這種領地性強的動物往往能克制黃鼠狼。
古籍中最早記錄黃鼠狼的應該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鼬鼠(黃鼠狼)心肝,氣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殺蟲」,此物健於搏鼠及離畜,又能制蛇虺。」
簡單的幾句話介紹了黃鼠狼這種生物,李時珍認為它的肉具有微毒性,同時非常擅於捕捉嚙齒類生物以及蛇類等,某種意義來講對於人類來說是有益的,因為可以幫助減少老鼠的數量。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它們的侵擾,例如一些農村家庭裡養的禽類時常的丟失以及被它咬死,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至於說黃鼠狼不能殺並沒有何科學依據,完全是一種民間的迷信傳說。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