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先生:獨創幽咽婉轉唱腔風格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 過年期間,中央臺推出了新春文藝聯播「盛世迎春」,一連12天,為聽眾朋友奉獻了一臺臺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民樂、交響,相聲、小品,還有京劇名家名段……相信很多朋友都還意猶未盡。今晚,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團長、曾在傳統京劇《玉堂春》中扮演蘇三的著名青衣演員丁曉君做客今晚的《中國大舞臺》。

  《玉堂春》、《春閨夢》、《鎖麟囊》等京劇程派代表作,深受戲迷朋友們的喜愛。京劇程派代表作勇於創新,唱腔跌宕起伏,節奏多變,全面展現京劇的舞臺藝術。

  談論起京劇程派代表作,不得不說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先生。原名承麟,滿族。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豔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出生:1904年1月1日,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時;幼年家道中落,六歲投榮蝶仙門下,練武功,向榮春亮習武生。一年後向名武生教師丁永利學戲,後因扮相秀麗,改從陳桐雲習花旦,後發現嗓音極佳,改學青衣,師從陳嘯雲。程硯秋童年基本功訓練異常艱苦,他以驚人的毅力接受了這些訓練,熬過了他慘痛的童年。十一歲登臺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嶄露頭角,行內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園(原東安市場內),與趙桐珊、劉鴻聲、孫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園寄子》、《轅門斬子》、《硃砂痣》等戲。

  京劇程派代表作的唱腔別具一格。他嚴守音韻規律,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唱腔起伏跌宕,節奏多變,要求達到「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他的表演非常細緻深刻,講究舞臺表現形式的完整與美感,同時注重貼近生活的真實。程硯秋在藝術創作上,勇於革新創造,舞臺表演唱腔講究音韻,注重四聲,並根據自己獨有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了一種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風格,形成獨有的特點。他創作的角色,典雅嫻靜,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種清峻之美,後成為「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在表演上無論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劍術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創造和與眾不同的特點,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流派,全面展現在京劇藝術舞臺上。可見,程硯秋先生的藝術作品乃京劇程派代表作中的經典。程硯秋注重借鑑兄弟姊妹藝術,融合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是眾多藝術大師中較為突出的一位。

  除了部隊題材以後,我們也編寫了一些就是像排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這些國家大事的這些東西,也使得他們也向部隊輸送,使得他們對這些國家的當今行政有所理解。而且這些戲我們也迎接臺灣的回歸,我們這次叫三部曲吧。香港、澳門、臺灣三部曲我們都進行了演出,也得到了好評,通過這個來向他們接近他們能夠理由的這些東西這樣也得到廣大官兵的認可。

相關焦點

  • 京劇程派祖師程硯秋趣事
    程派開山祖師程硯秋,字御霜,唱腔幽咽婉轉、曲折委婉、若斷若續、抑揚頓挫,身段優美,水袖尤精。卻有戲稱程大肘子,童芷苓年輕時,曾目睹程硯秋吃肘子,大為驚訝。一個兩斤多重的肘子,程先生說著笑著就吃完了,孰料吃過肘子後,仍嫌不過癮,又吃了十幾個雞蛋,這下真把童芷苓嚇壞了,她悄悄地問身邊的朋友:這種吃法會不會傷了程先生的脾胃?那朋友卻笑笑說:不礙事,程先生的飯量大著呢!圖一四大名旦,圖五紅拂傳,圖六程悄咪咪看梅。
  • 京劇旦角八大流派創始人,你都知道嗎?
    京劇旦角八大流派創始人,你都知道嗎?流派紛呈,人才濟濟,是京劇鼎盛期的又一標誌。這一時期除楊派(楊小樓),以旦角劃分的梅派(梅蘭芳)、尚派(尚小雲)、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等八大派別。梅派創始人:梅蘭芳梅蘭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
  • 王希寶:京劇程派名劇《碧玉簪》賞析
    創新的亮點有二:一是京劇不以老大自居,虛心向地方戲學習,移植地方戲;一是唱腔設計在當年屬於創新,現在看來依然很精彩,程派唱腔有了很多突破。眾所周知,程派唱腔以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藝術特徵聞名於世,通過唱情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的性格,抒發人物的情感。
  • 京劇程派繼承人在唱法上的分流
    京劇程派繼承人在唱法上的分流王炳元在京劇的不同行當、不同流派中,程硯秋先生所創立的「程派」藝術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數十年來,使眾多的迷戀者為之傾倒。作為傾心程派藝術二十多年的我,在研習品味的同時,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京劇的不同流派都有它自己的繼承者,否則不會長久流傳,也不會稱其為「流派」。但任何一個流派也沒有像「程派」這樣有它極為突出又極具各自風格特色的後繼者群體。
  • 怎樣評價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大師的聲腔藝術?
    後來去西方國家看演出交流,獨闢蹊徑運用美聲的唱腔加上京劇的小嗓兒發聲,從而使程派發聲是京劇旦角裡唯一一個腦後音的流派,所以現在都說程派的「唱」是一絕。在於發聲方法與演唱方法上。所謂「鬼音」,屬於共鳴範疇,多適用於閉口音,共鳴位置往後移,也就是所說的「腦後音」。程先生吸收了老生「腦後音」的特點,共鳴位置移後,用氣提起來唱,增強了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
  • 程派經典劇目《鎖麟囊》欣賞
    鎖麟囊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的代表作。由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編劇,內容取自《劇說》中一個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貴無常的人世中,如何因當年的仗義助人而得報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
  • 他如何開創絕立獨世的程派唱腔?《百年巨匠·程硯秋》今晚播出
    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一起並稱為「四大名旦」,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此次在CCTV-4黃金時段播出的為《百年巨匠·京劇篇》其中四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
  • 張火丁:「程派」藝術是京劇中的詩
    北京這片文化沃土,使她很快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大樹,她那憂鬱淡雅的獨特氣質,低回婉轉的唱腔,在北京的舞臺上綻放出獨特的光彩,就像她的名字,她「火」了…… 立雪「程」門  1993年,經中國京劇程派研究會推薦,張火丁正式拜在已故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硯秋的得意弟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榮琛的門下,成為趙榮琛的關門弟子並得其真傳,領略到了程派藝術中的精髓。
  • 程派藝術漫話
    這裡只能就我從程硯秋老師學藝的體會和幾十年個人實踐中的所得,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可能會有不少訛誤之處,還望大家不吝教正。 程派藝術是已故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老師,以畢生的心血創造的風格卓異的京劇藝術流派。
  • 京劇程派為什麼認為是「悶著唱」?而且現在學程的也都是這樣?
    程派,是四大名旦之一,京劇舞臺上十分重要的旦角流派之一。程派的精髓和精彩在於「唱」上,極大多數喜愛程派的觀眾,都是因為喜愛它的唱腔。程派的唱腔,幽咽婉轉,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不少的觀眾在聽到程派時,第一感覺是怪,因為和其他旦角的唱法不一樣;第二感覺就是迷,深深淪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程派的特點就是「悶著唱」甚至是憋著嗓子唱,甚至許多學程派的,都故意憋著嗓、壓著音。其實,這是最大的一個誤區。程硯秋大師在創立程派前,是梅派弟子,唱的是梅派。
  • 張火丁獻唱萬瑞興京劇作品演唱會 展現當代程派作曲第一人風採
    12月10日,由中國戲曲學院張火丁京劇程派藝術傳承中心、北京希肯琵雅國際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萬瑞興先生京劇作品演唱會」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此次演唱會所呈現的全部作品皆為當代著名京劇作曲家萬瑞興的妙筆之作。
  • 京劇四大名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梅蘭芳對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都有創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長;颱風優美,扮相極佳;嗓音圓潤,唱腔婉轉嫵媚,創造了為數眾多、姿態各異的古代婦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斷橋》、《奇雙會》、《霸王別姬》和《穆桂英掛帥》等。
  • 四大名旦(二)程硯秋
    1924年,程硯秋成立鳴和社(1937年改名為秋聲社)獨立正式挑班。從1925年到1938年,程硯秋步入他的黃金時代,此間程硯秋受進步思想的影響,編創了一批藝術高超具有愛國主義和反戰爭思想的劇目,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共鳴,在此過程中,程硯秋個人獨特的表演藝術風格也逐漸形成並顯現,世稱「程派」。
  • 對京劇程派唱腔的再認識
    就我學習程派以來的過程再感受作以總結,以便提高。絕大多數用湖廣音,加上尖字、團字、上口字和古字等都要念對,在這方面要下大功夫,程派唱腔和其它三派旦角的不一樣,是以字生腔的,如果字唱念錯,唱念著彆扭,聽著也彆扭。1、拼音方面:切著音唱。如唱「詳」是先唱 xi 很短,出 xiang 音, 再拖 iang 到結尾。2、音符正確。唱的是音樂,如果音樂錯,那肯定不能好聽。不能唱伴奏,也不能少唱。
  • 【傳承經典】你了解京劇四大名旦嗎?
    相約京劇 感受國粹朋友們好本期推送將為大家介紹京劇四大名旦知識小科普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
  • 向經典致敬——京劇「四大名旦」!安排了
    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四大流派的創始人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改變了京劇舞臺上「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開創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他們的成長環境背景各有不同>播出時間8月15日18點CCTV4 《四大名旦之尚小雲》叄 · 程硯秋——「唱」▲程硯秋青年時期程硯秋在京劇藝術上敢於革新創造,能夠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來創造出一種節奏多變的唱腔
  • 京劇四大名旦書法,令人驚訝!
    京劇行裡名頭叫得最響的是久負盛名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以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在京劇的歷史上留下了絢爛的色彩。作為藝術家,四位先生內外兼修,在藝境中,拿手的不僅僅是唱腔,他們的書法也是相當了得!
  • 程派唱腔發聲辦法
    當時,他已六十開外,唱腔中仍有股剛毅,吐字極無力量。比較程硯秋教師從前的唱腔,在調門、行腔、發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腦後音」的運用上,都可以看出陳老漢子對程老師的影響。程老師在餘、陳的根底上,發明性地吸取到京劇花旦的唱腔中來,而且運用得極為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裡轉遊,輕盈小巧,含而不放;增加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尋味。「嗽音」運用得得當與否,全在於氣的運用和控制。由於花旦是用假聲演唱,以是運用「嗽音」時,對氣的控制,要求更高,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