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我軍戰機連續多日越過所謂「海峽中線」,令臺灣社會頗感緊張。對此,「臺軍」除了持續出動戰鬥機進行跟蹤監視以外,也展開了一系列軍事演習活動進行回應。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壯膽。
據環球時報9月27日報導,臺「國防部長」嚴德發當天對媒體宣布,在剛剛落幕的「漢光」演習中,「臺軍」在利用大型計算機進行的「兵棋推演」中,最終依靠奇襲打贏了戰爭。不過,他並未透露具體是如何取勝的。
反正是能夠打贏,老鄉莫慌就是了。真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忽悠島內老百姓方面,臺當局準備的套路中總有一種適應你。
「兵棋推演」實自古就有,我國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中就有記載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所謂「廟算」,也就是最早的兵棋推演。推演結果勝率大,那麼出兵打仗,打勝仗的概率就高。
現代戰爭中,兵棋推演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現代軍隊的組成複雜,兵種、武器之間的配合必須到位,特別是各支部隊之間也要配合到位,才能夠把仗打好。與此同時,敵人會使用怎樣的對抗手段,也必須提前作出預判,並進行相應的準備。
兵棋推演一定要講究實事求是,力求真實地體現作戰的過程和結局,以便為決策層提供正確的參考意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修改兵棋推演結果導致全軍大敗的例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
日本海軍在最初的兵棋推演中發現,如果美軍率先發動攻擊,南雲忠一的4艘航母將有2艘被擊沉、1艘被炸傷,進而徹底輸掉戰爭。對此,當時的兵棋推演裁判官宇垣纏極為不滿,主觀認為「大日本帝國海軍不可能輸」,於是擅自修改了兵棋推演的結果。但事與願違,最終的結局基本和最初的兵棋推演大致相當。
據媒體報導,為了讓「臺軍」能夠在兵棋推演中獲勝,有關方面不斷修改各種規則參數,一直到臺灣能夠獲勝為止。這已不再是兵棋推演,而是迎合臺當局的政治作秀,為了證明臺灣能贏而進行的推演,與真實的戰爭大相逕庭。
行軍打仗,兵不厭詐。但這個兵不厭詐需要「詐」的是敵人,「臺軍」卻拿胡編亂造的兵棋推演詐自己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自欺欺人。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軍事實力,又或是工業能力,大陸都遠遠超越臺灣,連美軍都知道即使自己介入也打不贏,何況「臺軍」自己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