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牛振西,今年57歲,是河南鄭州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的隊長。2005年,我和愛好遊泳的幾個朋友一起組建了鄭州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開始做義務救援,目前已經做了14年。14年來,我們義務打撈了溺水者遺體400多具,挽救了90多名落水者生命,成功實施了35米深井救援、水庫墜機等多起高難度救援。目前救援隊是一支擁有登記志願者152人,骨幹隊員80餘人的專業水上救援隊伍。
水上救援隊的志願者們大家都是遊泳愛好者和水上項目愛好者。以前都是在個別水域玩兒,玩兒著玩兒著看到有人落水就會去幫忙,幫忙幫多了,大家就自發形成了團隊。最開始只是幾個人在玩兒,結果2005年註冊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從2005年水上救援隊成立,水上救援就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之後,又有一幫兄弟被「傳染」了,跟著我加入了水上救援隊。
我們救援隊裡的隊員參加活動都是義務的,每個隊員除了日常參加隊裡的活動都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很多隊員都是他們各自行業的佼佼者。團隊裡的志願者最開始都是進群看看、出活動看看,然後看著看著就被感染了。
我們當時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義務救援、公益活動,活動一般誰有時間誰來,誰願意來奉獻誰奉獻。目前隊裡有70多歲的退休工人也有剛大學畢業的小年輕,有的隊員做義務救援一做就是十幾年。
一年365天,我們有的隊員參加活動能參加280多天。2019年很多個晚上,我們的隊員都是兩三點才到家。孫文學是隊裡的副隊長一般有活動他就跑去參加。他從小就喜歡遊泳,對鄭州各個水域都熟悉的很。加入救援隊之後,只要自己時間合適,他都會出現在活動現場。73歲的解老師是一名冬泳愛好者,很多時候出活動都搶著去幹。71歲的樊老師是國棉廠的退休職工,五年前加入救援隊之後,就成了隊裡參加活動最頻繁的人之一。
人落水後,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打撈永遠打撈不完,應該防患於未然。曾經有兩個孩子去魚塘玩兒大的五歲,小的才兩歲,掉魚塘了,這一家人沒了寄託。男朋友提出了分手,20歲的姑娘跳湖了,已死。六十多歲老漢酒後在水庫遊泳,徹底遊到了終點……見過太多由「水」引起的悲劇了,我們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預防宣傳。我們從2012年開始做安全宣講,每年都能講百十場。
今年隊裡特地買了輛視頻宣講車,整理近幾年救援案例素材,到學校、到社區、到農民工工地做宣講。我們有很多真實的救援和打撈畫面,每個畫面背後都有真實的故事,這些真實的故事能讓學生們更好的認知到危險。希望通過宣講能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學生、家長,都能夠了解技能增加防範意識,培養專業施救技能、應急救援技能。為此隊裡年齡大點事情相對少的隊員還特地組了個老來樂宣傳團,這樣能為社會做點事兒,他們都非常願意。
今年有位70多歲的老人家,家裡51歲的女婿落了水,他邀請我們去幫忙搜尋,事後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拿出用紅布包著的5000塊錢非得給我們救援隊做辛苦費和交通費。經過一番推讓,救援隊把紅布收下,把錢退給了老人給家人辦理後事。隊伍成立之初的理念就是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隊裡都不能要落水家屬的錢。
大家都是義務參加救援隊活動,一腔熱情,但一腔熱情還是太難了。現在出活動開的救援車就是隊員自己花16萬買來捐給團隊的。周五事故高發,逢周五出行,白龍馬(救援車)還限號,到現在因為周五出任務車上還有好幾個違章呢。
現在團隊裡的設備是隊員自己買和一些愛心企業捐贈。我們雖然是民間救援隊伍,但救援這個事兒對專業性要求是極高的。我們很多裝備都裝在車上,隊員們都笑稱我們像是電影《大篷車》裡描述的吉卜賽人一樣。
成立14年來,我們與110、119指揮中心形成聯動機制,組織開展水上義務救援、水上安全知識傳播、水源保護、城市汛期防洪等志願公益活動。這些年我們去到過湖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連雲港等多地做援助救援。有多大能力出多大力,作為官方輔助力量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別人總說我們是英雄,英雄不敢擔,只是有些事我們義不容辭。